- 從招聘到離職:HR必備的十大法律思維及勞動仲裁案例實操
- 王鋒
- 2759字
- 2022-07-28 10:47:34
風險思維:發現企業的“黑天鵝”
引言
李某于2011年4月進入某外資企業A公司工作,擔任資深財務經理,月工資13000元,勞動合同期限自2011年4月27日至2014年4月30日。2012年2月,因李某多次與公司總經理發生沖突,A公司書面通知李某:“您自2011年4月27日加入公司,迄今為止工作滿9個月。由于您不符合崗位要求,我司決定自2012年2月13日與您解除勞動關系,您的月工資為人民幣13000元,因此,按照相關規定將通過工資卡一次性支付您賠償金共計人民幣26000元(人民幣貳萬陸仟元整)。”李某簽收了該通知。后A公司未經李某同意,單方面辦理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和社會保險停繳手續,并向李某的工資卡中轉入26000元作為賠償金。李某對此表示不服,于2012年3月到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1.撤銷《解除勞動合同通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2.支付2012年2月13日至恢復勞動合同期間的工資每月13000元。
庭審過程中,作為被申請人的A公司沒有提供任何可以證明李某不勝任工作的證據。A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也直言,公司沒有證據證明李某不勝任工作崗位,但是已經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1]的規定向李某支付了賠償金,現在解除勞動合同手續已經辦理完畢,雙方已經不能再繼續履行合同了。此案經歷了仲裁和法院的一審、二審,2013年4月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雙方繼續履行勞動合同,A公司支付李某2012年2月至裁決作出之日的工資(扣除已經支付的賠償金)。法院的判決理由是,雙方勞動合同不是不能履行,而是用人單位惡意解除導致勞動合同不能履行。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結。A公司可能覺得心有不甘,在判決生效后李某多次要求上班的情況下,沒有給李某安排工作,而是于2013年6月又給李某發了一份通知:“經向有關用人單位調查取證,公司有證據證明,你在與公司建立勞動關系時存在故意隱瞞事實、虛構個人履歷的行為。你的欺瞞行為誤導公司與你建立勞動關系,并做出高薪聘請你擔任資深財務經理的決定。基于上述事實,根據你和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第6.3條的約定,公司決定即日起與你解除勞動關系。”李某不服,又一次提起勞動仲裁要求A公司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原來,在李某當初求職提供的簡歷中,在工作經歷處寫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在B公司任副總經理”。而A公司經過調查,發現李某在B公司只工作了一年(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據此,A公司認為李某存在欺詐行為,故再次與李某解除勞動合同。庭審中,李某也認可,簡歷上的工作時間與實際工作經歷不一致,但只是記錯了,不是有意欺騙公司。
此案又一次經歷了仲裁和一審、二審,2015年11月,中級人民法院再次判決:確認A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行為違法,雙方繼續履行勞動合同,A公司支付李某訴訟期間的工資。法院認為,李某的行為不構成欺詐,李某簡歷中工作時間填寫錯誤并不能導致公司陷入錯誤判斷,從而與李某訂立勞動合同。
宣判后,李某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工資、未休帶薪年休假補償、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等,同時補繳社會保險費。此時,A公司更換了總經理和委托代理人,態度也有所緩和。最終,在勞動仲裁部門的協調主持下,雙方達成和解,A公司支付李某工資、經濟補償金等共計30余萬元,連同補繳的社會保險費以及前期已經支付的費用,A公司為此事累計支付了40余萬元。
啟示
有一本暢銷書《黑天鵝》[2],在這部堪稱革命性的著作中,塔勒布概括了“黑天鵝”(高度不可能事件)的三個特征:一是不可預測性;二是影響巨大;三是事件發生后人們總是試圖去解釋它。上面的案例,對企業而言也堪稱一起“黑天鵝”事件,它符合塔勒布提出的“黑天鵝”的三個特征。首先是不可預測性。公司的決策層沒有預見到,當初一個簡單的解除合同決定,最終導致公司承擔了這么大的損失,如果當初預見到花了這么大代價仍然沒能解除李某的勞動合同,估計公司怎么也不會發出那份解除通知。其次是影響巨大。公司直接損失40余萬元,外加律師費支出、名譽下降等間接支出和損失,甚至該公司的總經理也因此事被撤換,教訓不可謂不慘痛。最后是事件發生后人們總是試圖去解釋它。確實,A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在案后多次提到,前任總經理比較固執,堅持要與李某解除勞動合同,同時公司前任委托代理人對勞動法不精通,導致公司連續犯錯。
面對“黑天鵝”式的勞動爭議,企業無法預測何時發生、怎么發生,那是不是就對它無能為力呢?在《黑天鵝》一書中,塔勒布也提供了答案,“預測下雨無濟于事,建造方舟才能以防萬一。黑天鵝事件無法預測,卻能預防。我們不能預測何時會下大雨,但準備好雨傘出門就行了。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會有大地震,但可以提高房子的抗震級別”。的確,勞動爭議的“黑天鵝”事件雖然不可預測,卻可以預防。試想,如果該公司在做出最初的解除勞動合同決定時,能認真聽取法律專業人士的意見,提前做好風險評估,也許就不會輕率做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或者,在事件處理過程中不那么“任性”,也許損失就不會逐步擴大。推而廣之,作為企業,必須有這種風險意識,不可麻痹大意。由于工作關系,筆者能看到此類黑天鵝事件的“勞動法版”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也許下一個受害的就是你的企業。所以,在勞動關系管理上,“黑天鵝”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要做好預防,做好風險防控,避免決策的隨意性。
塔勒布還探討了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有一種英雄,他們為我們避免了災難,拯救了生命,但是人們不知道他們所做的貢獻。比如“9·11”事件發生之前,有人強烈要求在駕駛艙門安裝防彈保險裝置,如果航空部門采納了他的意見,“9·11”事件就不會發生,他就拯救了上萬人。我想,對于企業HR來說,這種情況也很常見。也許你盡職盡責,因為你嚴謹的工作、完善的文書、得體的語言為公司避免了一場訴訟,避免了一次災難式的“黑天鵝”事件,但老板未必知道你做出的貢獻,僅僅因為災難事件并沒有發生。所以,“黑天鵝”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企業要重視那些處理勞動關系的“無名英雄”(企業HR)所做的工作,重視那些避免風險發生的人。
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須時刻保持對包括勞動爭議在內的各種風險的警醒,畢竟一般企業很難承受那種巨大損失。所以,從現在開始,趕緊去發現你企業中的“黑天鵝”吧!
專家建議
對企業來講,勞動爭議的風險無處不在,極端的“黑天鵝”事件也隨時可能降臨。因此,企業要時刻保持風險防控的意識,做好平時的預防和萌芽階段的化解,這才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門。
[1]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
[2] 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黑天鵝”曾經是歐洲人言談與寫作中的慣用語,用來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隨著第一只黑天鵝的出現而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