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法律知識讀本(以案釋法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編著
- 712字
- 2022-08-01 19:23:04
38.在保護環境方面,企業有著怎樣的責任和義務?
案情回放
某水泥制品廠自設立后,一直經營生產水泥塊狀制品和水泥銷售業務。后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稱該水泥廠存在堆放固體廢棄物和噪聲污染現象,影響了周邊的居民生活。環保局調查發現,該水泥廠在正式投入生產前,未建設相應的防治污染設施,在經營期間也未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和采取一定的防治污染措施,故對水泥廠予以行政處罰。水泥廠不服,認為其生產經營行為并沒有造成污染環境的后果,不應受到處罰,便向法院提起訴訟。那么,水泥廠的請求會得到法院的支持嗎?
案例評析
企業應當將實現經營目標與社會利益相統一,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需要更多兼顧國家公共利益,承擔保護環境、消除污染等社會責任。我國《環境保護法》第四章專門設定了污染防治的條文規則,其中第四十條第三款規定:“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第四十一條規定:“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可見,采取相應的防治污染措施,是企業對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一種事先預防行為,可以減少對環境的危害,當然,這也是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本案中,水泥廠只要未履行相應程序,即違反了法律規定,至于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其是否造成環境污染和污染程度如何,不是構成違法行為與否的必要條件。因此,水泥廠的訴訟請求不能得到支持。
推薦閱讀
- 新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全書(2017年)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配套解讀:含司法解釋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勞動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雇員受害賠償糾紛(含幫工損害賠償糾紛)
- 新編民事案件案由適用法律規范指引·上冊(第二版)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侵權賠償糾紛
- 食品安全與健康維權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公司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釋義
- 擔保合同糾紛典型案例解析(法官說法叢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實務指引與案例解讀(上冊)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知識產權糾紛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公司卷(第三版·下冊)
- 民法典時代如何立遺囑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借款擔保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