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司法適用與定罪量刑
- 張洪江等
- 7966字
- 2022-07-29 15:46:46
第三節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量刑處罰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的行為設定刑罰包括死刑、自由刑和罰金。在司法實踐中,本罪的死刑適用率較高,其適用率僅次于故意殺人等嚴重的暴力犯罪。在逐步減少死刑適用的背景下,毒品犯罪的死刑適用問題爭議也較多。
一、立案追訴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三)》第一條規定: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予立案追訴。
“本條規定的‘走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將其運輸、攜帶、寄遞進出國(邊)境的行為。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毒品,或者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運輸、收購、販賣毒品的,以走私毒品罪立案追訴。
“本條規定的‘販賣’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銷售或者以販賣為目的而非法收買的行為。
“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對代購者以販賣毒品罪立案追訴。不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于吸食、注射的毒品,毒品數量達到本規定第二條規定的數量標準的,對托購者和代購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立案追訴。明知他人實施毒品犯罪而為其居間介紹、代購代賣的,無論是否牟利,都應以相關毒品犯罪的共犯立案追訴。
“本條規定的‘運輸’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采用攜帶、寄遞、托運、利用他人或者使用交通工具等方法非法運送毒品的行為。
“本條規定的‘制造’是指非法利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煉或者用化學方法加工、配制毒品,或者以改變毒品成分和效用為目的,用混合等物理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為。為了便于隱蔽運輸、銷售、使用、欺騙購買者,或者為了增重,對毒品摻雜使假,添加或者去除其他非毒品物質,不屬于制造毒品的行為。
“為了制造毒品而采用生產、加工、提煉等方法非法制造易制毒化學品的,以制造毒品罪(預備)立案追訴。購進制造毒品的設備和原材料,開始著手制造毒品,尚未制造出毒品或者半成品的,以制造毒品罪(未遂)立案追訴。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為其生產、加工、提煉、提供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等制毒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立案追訴。
“走私、販賣、運輸毒品主觀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所實施的是走私、販賣、運輸毒品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結合行為人的供述和其他證據綜合審查判斷,可以認定其‘應當知道’,但有證據證明確屬被蒙騙的除外:
“(一)執法人員在口岸、機場、車站、港口、郵局和其他檢查站點檢查時,要求行為人申報攜帶、運輸、寄遞的物品和其他疑似毒品物,并告知其法律責任,而行為人未如實申報,在其攜帶、運輸、寄遞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二)以偽報、藏匿、偽裝等蒙蔽手段逃避海關、邊防等檢查,在其攜帶、運輸、寄遞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三)執法人員檢查時,有逃跑、丟棄攜帶物品或者逃避、抗拒檢查等行為,在其攜帶、藏匿或者丟棄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四)體內或者貼身隱秘處藏匿毒品的;
“(五)為獲取不同尋常的高額或者不等值的報酬為他人攜帶、運輸、寄遞、收取物品,從中查獲毒品的;
“(六)采用高度隱蔽的方式攜帶、運輸物品,從中查獲毒品的;
“(七)采用高度隱蔽的方式交接物品,明顯違背合法物品慣常交接方式,從中查獲毒品的;
“(八)行程路線故意繞開檢查站點,在其攜帶、運輸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九)以虛假身份、地址或者其他虛假方式辦理托運、寄遞手續,在托運、寄遞的物品中查獲毒品的;
“(十)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行為人應當知道的。
“制造毒品主觀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所實施的是制造毒品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結合行為人的供述和其他證據綜合審查判斷,可以認定其‘應當知道’,但有證據證明確屬被蒙騙的除外:
“(一)購置了專門用于制造毒品的設備、工具、制毒物品或者配制方案的;
“(二)為獲取不同尋常的高額或者不等值的報酬為他人制造物品,經檢驗是毒品的;
“(三)在偏遠、隱蔽場所制造,或者采取對制造設備進行偽裝等方式制造物品,經檢驗是毒品的;
“(四)制造人員在執法人員檢查時,有逃跑、抗拒檢查等行為,在現場查獲制造出的物品,經檢驗是毒品的;
“(五)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行為人應當知道的。
“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是選擇性罪名,對同一宗毒品實施了兩種以上犯罪行為,并有相應確鑿證據的,應當按照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的性質并列適用罪名,毒品數量不重復計算。對同一宗毒品可能實施了兩種以上犯罪行為,但相應證據只能認定其中一種或者幾種行為,認定其他行為的證據不夠確實充分的,只按照依法能夠認定的行為的性質適用罪名。對不同宗毒品分別實施了不同種犯罪行為的,應對不同行為并列適用罪名,累計計算毒品數量。”
二、刑罰區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的規定,可以將本罪的刑罰配置從重至輕劃分為四個檔次、區間:
(一)最高檔
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二)第二檔
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三)第三檔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四)最低檔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
三、量刑標準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罪設定的四個量刑檔,每個量刑格所對應的量刑標準、情形分別為:
(一)最高檔: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二款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犯本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包括:
1.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其中,“其他毒品數量大”是指:
(1)可卡因五十克以上;
(2)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嗎啡一百克以上;
(3)芬太尼一百二十五克以上;
(4)甲卡西酮二百克以上;
(5)二氫埃托啡十毫克以上;
(6)哌替啶(度冷丁)二百五十克以上;
(7)氯胺酮五百克以上;
(8)美沙酮一千克以上;
(9)曲馬多、γ-羥丁酸二千克以上;
(10)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葉及大麻煙一百五十千克以上;
(11)可待因、丁丙諾啡五千克以上;
(12)三唑侖、安眠酮五十千克以上;
(13)阿普唑侖、恰特草一百千克以上;
(14)咖啡因、罌粟殼二百千克以上;
(15)巴比妥、苯巴比妥、安鈉咖、尼美西泮二百五十千克以上;
(16)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五百千克以上;
(17)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大的。
國家定點生產企業按照標準規格生產的麻醉藥品或者精神藥品被用于毒品犯罪的,根據藥品中毒品成分的含量認定涉案毒品數量。
2.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
3.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武裝掩護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包括攜帶槍支、彈藥或者爆炸物用于掩護的。槍支、彈藥、爆炸物種類的認定,依照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執行。
4.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在實施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犯罪過程中,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造成執法人員死亡、重傷、多人輕傷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5.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
6.死刑量刑情節。
作為毒品犯罪唯一配置死刑的罪名,同時也是現實中判處死刑數量案件比重很大的罪名,需要對是否判處死刑有關的量刑情節作具體分析。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司法解釋進行分析歸納,本罪最重一檔量刑的情節都屬于可以判處死刑的,根據相關司法解釋和2000年《全國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12]、2008年《大連會議紀要》、2015年《武漢會議紀要》的精神,可以進一步區分為應當判處死刑、可以不判處死刑、不應判處死刑三大類。
第一類:應當判處死刑
(1)販賣毒品案件中,上家主動聯絡銷售毒品,積極促成毒品交易的,通常可以判處上家死刑。
(2)販賣毒品案件中,下家積極籌資,主動向上家約購毒品,對促成毒品交易起更大作用的,可以考慮判處下家死刑。
(3)販賣毒品案件中,涉案毒品數量達到巨大以上的,也要綜合上述因素決定死刑適用,同時判處上下家死刑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并有利于全案量刑平衡的,可以依法判處。
(4)運輸毒品案件中,“對于運輸毒品犯罪集團首要分子,組織、指使、雇用他人運輸毒品的主犯或者毒梟、職業毒販、毒品再犯,以及具有武裝掩護、暴力抗拒檢查、拘留或者逮捕、參與有組織的國際毒品犯罪、以運輸毒品為業、多次運輸毒品或者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按照刑法、有關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實際掌握的數量標準,從嚴懲處,依法應判處死刑的必須堅決判處死刑”。
(5)運輸毒品案件中,毒品數量超過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不能證明被告人系受人指使、雇用參與運輸毒品犯罪的,可以依法判處重刑直至死刑。
(6)制造毒品案件中,已經制成毒品,數量特別巨大的,應當判處死刑。
(7)制造毒品案件中,已經制成毒品,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的,可以判處死刑。
(8)毒品數量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并具有毒品再犯、累犯,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等法定從重處罰情節的。
(9)毒品數量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并具有多次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向多人販毒,在毒品犯罪中誘使、容留多人吸毒,在戒毒監管場所販毒,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實施毒品犯罪,或者職業犯、慣犯、主犯等情節的。
(10)毒品數量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并具有其他從重處罰情節的。
(11)毒品數量超過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且沒有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的。
(12)涉案毒品為氯胺酮的,結合毒品數量、犯罪性質、情節及危害后果等因素,對符合死刑適用條件的被告人可以依法判處死刑。
(13)涉案毒品為其他濫用范圍和危害性相對較小的新類型、混合型毒品的,一般不宜判決被告人死刑。但對于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明確規定了定罪量刑數量標準,且涉案毒品數量特別巨大,社會危害大,不判處死刑難以體現罰當其罪的,必要時可以判處被告人死刑。
(14)共同犯罪中,對利用、教唆特定人員進行毒品犯罪活動的組織、策劃、指揮和教唆者,要依法嚴厲打擊,該判處重刑直至死刑的,堅決依法判處重刑直至死刑。
(15)共同犯罪中,涉案毒品數量達到巨大以上,二名以上主犯的罪責均很突出,或者罪責稍次的主犯具有法定、重大酌定從重處罰情節,判處二人以上死刑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并有利于全案量刑平衡的,可以依法判處。
(16)對于部分共同犯罪人未到案的案件,在案被告人與未到案共同犯罪人均屬罪行極其嚴重,即使共同犯罪人到案也不影響對在案被告人適用死刑的,可以依法判處在案被告人死刑。
第二類:可以不判處死刑
“可以不判處死刑”“不宜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慎重適用死刑”“在考慮是否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時,要留有余地”,在相關司法解釋以及會議紀要中類似以上的表述,我們均可以理解為符合“可以不判處死刑”的精神和具體規定:
(1)毒品數量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判處被告人死刑立即執行:①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的;②已查獲的毒品數量未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到案后坦白尚未被司法機關掌握的其他毒品犯罪,累積數量超過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的;③經鑒定毒品含量極低,摻假之后的數量才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的,或者有證據表明可能大量摻假但因故不能鑒定的;④因特情引誘毒品數量才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的;⑤以販養吸的被告人,被查獲的毒品數量剛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的;⑥毒品數量剛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確屬初次犯罪即被查獲,未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⑦共同犯罪毒品數量剛達到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但各共同犯罪人作用相當,或者責任大小難以區分的;⑧家庭成員共同實施毒品犯罪,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被告人已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其他被告人罪行相對較輕的;⑨其他不是必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
(2)僅有被告人口供與同案被告人供述作為定案證據的,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要特別慎重。
(3)運輸毒品中,對有證據證明被告人確屬受人指使、雇用參與運輸毒品犯罪,又系初犯、偶犯的,可以從輕處罰,即使毒品數量超過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也可以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4)共同犯罪中,能分清主從犯的,不能因為涉案的毒品數量特別巨大,就一律將被告人認定為主犯并判處重刑甚至死刑。
(5)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地位作用相當,或者罪責大小難以區分的,可以不判處被告人死刑。
(6)共同犯罪中,兩名主犯的罪責均很突出,且均具有法定從重處罰情節的,也要盡可能比較其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方面的差異,判處二人死刑要特別慎重。
(7)涉案毒品為其他濫用范圍和危害性相對較小的新類型、混合型毒品的,一般不宜判處被告人死刑。但對于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明確規定了定罪量刑數量標準,且涉案毒品數量特別巨大,社會危害大,不判處死刑難以體現罰當其罪的,必要時可以判處被告人死刑。
第三類:不應判處死刑
(1)無法鑒定:毒品成分、含量鑒定,因條件限制不能確定的,可以參考涉案毒品非法交易的價格因素等,決定對被告人適用的刑罰,但一般不宜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2)犯意引誘:對因“犯意引誘”實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應當依法從輕處罰,無論涉案毒品數量多大,都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3)數量引誘:因“數量引誘”實施毒品犯罪的被告人,應當依法從輕處罰,即使毒品數量超過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一般也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4)對不能排除“犯意引誘”和“數量引誘”的案件,在考慮是否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時,要留有余地。
(5)在案被告人的罪行不足以判處死刑,或者共同犯罪人歸案后全案只宜判處其一人死刑的,不能因為共同犯罪人未到案而對在案被告人適用死刑。
(6)在案被告人與未到案共同犯罪人的罪責大小難以準確認定,進而影響準確適用死刑的,不應對在案被告人判處死刑。
(7)對于買賣同宗毒品的上下家,涉案毒品數量剛超過實際掌握的死刑數量標準的,一般不能同時判處死刑。
(二)第二檔: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三款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數量較大”是指:
1.可卡因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
2. 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嗎啡二十克以上不滿一百克;
3.芬太尼二十五克以上不滿一百二十五克;
4.甲卡西酮四十克以上不滿二百克;
5.二氫埃托啡二毫克以上不滿十毫克;
6.哌替啶(度冷丁)五十克以上不滿二百五十克;
7.氯胺酮一百克以上不滿五百克;
8.美沙酮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
9.曲馬多、γ-羥丁酸四百克以上不滿二千克;
10.大麻油一千克以上不滿五千克、大麻脂二千克以上不滿十千克、大麻葉及大麻煙三十千克以上不滿一百五十千克;
11.可待因、丁丙諾啡一千克以上不滿五千克;
12.三唑侖、安眠酮十千克以上不滿五十千克;
13.阿普唑侖、恰特草二十千克以上不滿一百千克;
14.咖啡因、罌粟殼四十千克以上不滿二百千克;
15.巴比妥、苯巴比妥、安鈉咖、尼美西泮五十千克以上不滿二百五十千克;
16.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一百千克以上不滿五百千克;
17.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
(三)第三檔: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四款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情節嚴重的。根據規定可以看出,該條包含兩類要求:一類是數量要求,一類是情節嚴重。
1.數量要求: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其他少量毒品”包括:
(1)可卡因十克以下;
(2)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嗎啡二十克以下;
(3)芬太尼二十五克以下;
(4)甲卡西酮四十克以下;
(5)二氫埃托啡二毫克以下;
(6)哌替啶(度冷丁)五十克以下;
(7)氯胺酮一百克以下;
(8)美沙酮二百克以下;
(9)曲馬多、γ-羥丁酸四百克以下;
(10)大麻油一千克以下、大麻脂二千克以下、大麻葉及大麻煙三十千克以下;
(11)可待因、丁丙諾啡一千克以下;
(12)三唑侖、安眠酮十千克以下;
(13)阿普唑侖、恰特草二十千克以下;
(14)咖啡因、罌粟殼四十千克以下;
(15)巴比妥、苯巴比妥、安鈉咖、尼美西泮五十千克以下;
(16)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一百千克以下;
(17)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相當的。
2.情節嚴重:關于“情節嚴重”的解釋,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標準有關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有所修訂。修訂后的“情節嚴重”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1)向多人販賣毒品或者多次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
(2)在戒毒場所、監管場所販賣毒品的;
(3)向在校學生販賣毒品的;
(4)組織、利用殘疾人、嚴重疾病患者、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
(5)國家工作人員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
(6)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四)最低檔: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第四款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鴉片不滿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其他少量毒品”是指:
(1)可卡因十克以下;
(2)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等苯丙胺類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嗎啡二十克以下;
(3)芬太尼二十五克以下;
(4)甲卡西酮四十克以下;
(5)二氫埃托啡二毫克以下;
(6)哌替啶(度冷丁)五十克以下;
(7)氯胺酮一百克以下;
(8)美沙酮二百克以下;
(9)曲馬多、γ-羥丁酸四百克以下;
(10)大麻油一千克以下、大麻脂二千克以下、大麻葉及大麻煙三十千克以下;
(11)可待因、丁丙諾啡一千克以下;
(12)三唑侖、安眠酮十千克以下;
(13)阿普唑侖、恰特草二十千克以下;
(14)咖啡因、罌粟殼四十千克以下;
(15)巴比妥、苯巴比妥、安鈉咖、尼美西泮五十千克以下;
(16)氯氮卓、艾司唑侖、地西泮、溴西泮一百千克以下;
(17)上述毒品以外的其他毒品數量相當的。
[1] 本案參見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粵03刑初410號刑事判決書。
[2] 為行文簡介,方便讀者閱讀,因該座談會在武漢召開,故后文使用簡稱《武漢會議紀要》,下不再特別說明。
[3] 為行文簡介,方便讀者閱讀,因該座談會在大連召開,故后文使用簡稱《大連會議紀要》,下不再特別說明。
[4] 本案參見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2018)粵2071刑初2267號刑事判決書。
[5] 本案參見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川01刑初173號刑事判決書。
[6] 本案參見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法院(2019)鄂0117刑初591號刑事判決書。
[7] 本案參見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法院(2019)鄂0104刑初947號刑事判決書。
[8] 本案參見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9)云0822刑初55號刑事判決書。
[9] 本案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人民法院(2018)桂0422刑初138號刑事判決書。
[10] 本案參見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人民法院(2019)內0823刑初196號刑事判決書。
[11] 本案參見海南省臨高縣人民法院(2019)瓊9024刑初265號刑事判決書。
[12] 為行文簡介,方便讀者閱讀,因該座談會在南寧召開,故后文使用簡稱《南寧會議紀要》,下不再特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