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知識產權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 3995字
- 2022-07-29 17:14:48
10 市場開辦方及管理者承責問題的認定
——勃貝雷有限公司訴廣州羿豐置業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標權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廣東省廣州知識產權人民法院(2018)粵73民終1775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侵害商標權糾紛
3.當事人
原告:勃貝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勃貝雷公司)
被告:廣州羿豐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羿豐公司)、廣州白云世界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曾某、陳某
【基本案情】
原告是“BURBERRY”“”“
”系列商標的所有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原告在第18類皮具、箱包等商品上在中國大陸地區注冊了大量商標,為向消費者提供有品質保障的產品。原告勃貝雷公司經調查發現,被告羿豐公司和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經營管理的廣州白云世界皮具貿易中心內有大量商戶長期銷售假冒勃貝雷公司涉案注冊商標的商品。勃貝雷公司兩次在涉案市場購買到涉案侵權商品,說明羿豐公司和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沒有盡到其應負的經營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主觀上具有嚴重過錯,客觀上造成勃貝雷公司的損失,且羿豐公司和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的不作為行為與勃貝雷公司所遭受的損失之間具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故兩被告應當承擔賠償經濟損失的連帶責任。
被告羿豐公司和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共同辯稱:作為出租方和市場管理方已嚴格履行了合同約定和法定的管理義務,不能僅以其是否有效阻止了侵權行為的發生作為判斷標準。羿豐公司與曾某、陳某簽訂的《市場管理規定》中明確約定,嚴禁在商鋪內經銷涉嫌侵權商品和假冒偽劣商品。羿豐公司長期在市場的宣傳欄張貼《關于嚴禁經銷假冒偽劣商品的公告》《商品管理補充規定》,要求各商戶不得經銷假冒國際知名品牌產品。綜上可知,羿豐公司已經盡到了作為出租方和市場管理方的管理義務,并不存在故意為侵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的情形,更不存在“明知商戶售假而提供便利條件”的情形。因此,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案件焦點】
1.市場開辦方、管理者主觀上對于侵權行為是否構成故意;2.市場開辦方、管理者客觀上為商標侵權行為是否提供了便利條件;3.如何確定市場開辦方、管理者連帶責任的承擔范圍。
【法院裁判要旨】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的涉案商鋪位于兩被告開辦的“廣州白云世界皮具貿易中心”內,作為涉案商鋪所在市場的開辦方和管理方,兩被告對于承租商鋪的經營者應負有管理和監督職責,督促承租人的經營行為符合法律規定。勃貝雷公司分別于2016年3月25日、7月2日先后兩次在同一涉案商鋪購買到被控侵權商品,并于第一次公證購買后的2016年5月6日即向羿豐公司發出律師函,明確告知其包括涉案商鋪在內的眾多商鋪存在侵權的事實。結合涉案注冊商標的知名度,可以推定兩被告對其市場內包括涉案商鋪在內的眾多商鋪銷售侵犯了涉案注冊商標商品的事實應是明知的。至2016年7月2日勃貝雷公司再次在涉案商鋪公證購買到被控侵權商品時止,兩被告在明知涉案商鋪可能存在侵權行為的情況下,未有證據顯示其兩方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預防侵權行為的發生。由此可見,兩被告作為涉案商鋪所在市場的開辦者和管理者,未履行其應負的經營管理責任及監督責任,為被控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幫助和便利,應與曾某、陳某連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第十五條第一項及第六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三項及第六項、第六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一款、第十六條、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九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被告曾某、陳某、羿豐公司、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害原告貝雷公司第G733385號“BURBERRY”、第G732707號“”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二、被告曾某、陳某、羿豐公司、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共同賠償原告貝雷公司經濟損失12萬元(含合理費用);
三、駁回原告貝雷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后,羿豐公司、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不服,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起上訴。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理認為:羿豐公司對涉案市場具有較高的注意義務。首先,涉案“BURBERRY”等注冊商標是手袋、錢包商品上的國際知名品牌,羿豐公司理應對該品牌商品的市場銷售渠道及零售價格等是否合理較普通商品有更高的注意義務和判斷能力;羿豐公司是專業的皮具貿易市場開辦方,較普通經營者對其市場內銷售產品的零售價格等信息應有較高的注意義務。其次,根據羿豐公司與涉案商鋪簽訂的《商鋪租賃合同》和《市場管理規定》,羿豐公司是廣州市白云區白云世界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的開辦者和管理者,負責出租該中心內的商鋪并收取租金、市場管理服務費等相關費用;從《商鋪租賃合同》第五條第一款第七項,以及《市場管理規定》第一條第三款可見,羿豐公司對涉案市場擁有較大和廣泛的管理權力。根據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羿豐公司理應負有更高的監督管理義務。因此,羿豐公司對涉案市場具有較高的注意義務。如果羿豐公司對于涉案市場中商鋪銷售明顯不符合市場銷售渠道及合理售價的“BURBERRY”或其他國際名牌商品視而不見,則很可能違反了其應有的注意義務。
羿豐公司明知涉案商標侵權行為存在仍為侵權人提供便利條件。首先,勃貝雷公司分別于2016年3月25日、2016年7月2日先后兩次在同一涉案商鋪購買到侵權商品,可見涉案商鋪售假并非偶然發生。案件審理中,勃貝雷公司、羿豐公司均確認有包括“BURBERRY”品牌在內的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商標侵權關聯案件正在審理或已審結,經法院審查屬實;羿豐公司公證復查申請中也確認有141份公證書涉及涉案市場售假行為,進一步證明涉案商鋪及涉案市場售假行為十分明顯。其次,勃貝雷公司第一次公證購買后于2016年5月6日向羿豐公司發出律師函,明確告知包括涉案商鋪在內的眾多商鋪存在侵權的事實。羿豐公司雖然抗辯其未收到過該律師函,勃貝雷公司提供的EMS快遞單顯示的收件人“李某”為羿豐公司當時的法定代表人,單位名稱和地址均與羿豐公司工商登記地址一致,快遞查詢頁面顯示為“妥投”,一般來說,在正確的地址妥投郵件可以視為收件人收到郵件。關于羿豐公司抗辯律師函內容的問題,律師函內容寫明了涉案注冊商標的相關信息并附有商標圖樣,結合涉案“BURBERRY”等商標的知名度,足以使羿公司知曉所述權利;可見,律師函的內容足以使羿豐公司知曉涉案侵權行為。由此可見,現有證據足以認定羿豐公司主觀上應當知道對涉案商標侵權行為的存在。
關于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是否應對本案商標侵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的問題。首先,從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的名稱分析,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作為羿豐公司法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其名稱中的行業為“市場經營管理”,其注冊登記的市場地址符合上述法律法規和工商行政管理文件對市場服務管理機構名稱和地址的規定要求。其次,從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的經營范圍分析,羿豐公司經營范圍是場地租賃、物業管理、咨詢和停車場服務,而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經營范圍是市場經營管理、攤位出租、物業管理,顯然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的經營范圍更符合《廣東省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對市場服務管理機構的規定。最后,關于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主張其未實際參與監督管理的問題,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主張涉案市場實際上由市場開辦方羿豐公司履行市場服務管理職責,其未實際管理涉案市場。市場服務管理機構的主體地位并非以其是否實際履行管理職責確定,亦并非以市場內商鋪的租者等進行認定,確定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是否系涉案市場的市服務管理機構需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確定,根據其主體資質、經營范圍、相關職責進行認定。由此可見,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是由涉案市場的開辦方羿豐公司設立的專門市場服務管理機構,其經營范圍及相關職責是涉案市場的攤位出租、物業管理、市場服務經營管理。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應在法律法規所確定的經營范圍及相關職責下開展服務管理,并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
廣東省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四條之規定,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后語】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作為市場的開辦方和管理方是否侵犯了涉案商標專用權的問題。作為涉案商鋪所在市場的開辦方和管理方,羿豐公司、皮具貿易中心市場管理公司對于承租商鋪的經營者應負有管理和監督職責,督促承租人的經營行為符合法律規定。涉案“BURBERRY”等注冊商標是手袋、錢包商品上的國際知名品牌,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開辦方和管理方理應對該品牌商品的市場銷售渠道及零售價格等是否合理較普通商品有更高的注意義務和判斷能力;如果對于涉案市場中商鋪銷售明顯不符合市場銷售渠道及合理售價的“BURBERRY”或其他國際名牌商品視而不見,則違反了其應有的注意義務。另外,原告貝雷公司分別先后兩次在同一涉案商鋪購買到被控侵權商品,并于第一次公證購買后即向羿豐公司發出律師函,明確告知其包括涉案商鋪在內的眾多商鋪存在侵權的事實。然而,沒過多久再次在涉案商鋪公證購買到被控侵權商品。因此,作為涉案商鋪所在市場的開辦者和管理者,在明知商品零售價格低于商品正常價格時,未履行其應負的經營管理責任及監督責任,為被控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幫助和便利,應與侵權者承擔連帶賠償經濟損失的侵權責任。
本案的警示意義較為深遠,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商標戰略的號角已經吹響。商標戰略作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鼓勵企業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法律對商標權的保護尤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雖然直接侵犯商標權的侵權者不是市場的開辦者和管理者,但是由于其明知存在商標侵權情況仍然不作為且提供便利條件致使原告遭受經濟損失,也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編寫人: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 劉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