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心理困擾的自我療愈方法

第一節 為什么我們會遇到心理問題

我們會遇到心理問題,其實跟我們會有生理問題一樣。所謂問題,本質上是我們在生活過程中身心出現了一些異常。

只是我們對生理問題的接受程度比較高,而對心理問題的了解不足。

1.1 心理問題的特點

其實,心理問題和生理問題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

(1)心理問題的信號屬性。

身體出了問題,生了病,我們會覺得疼痛、不舒服,其實疼痛、不舒服只是生理問題的信號。

比如說,手上不小心劃了個口子,我們會很痛。痛,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身體出了問題,提醒我們及時保護傷口。如果受了傷卻無法感覺到痛,那么我們就無法及時治療,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治療疼痛,其實也不是治療疼痛本身,而是治療傷口。雖然吃點止痛片也可以幫助緩解疼痛,但是治療的真正目標是傷口,而不是疼痛本身。

心理問題也是如此。

疼痛是身體問題的信號,而消極情緒則是心理問題的信號,如抑郁、焦慮、痛苦、悲傷、壓力等。

出現消極情緒,說明我們的心理出現了一些異常,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解決心理問題,根本上不是要解決情緒的問題,而是要解決情緒代表的真正問題。否則,就像只吃止痛片而不治療傷口一樣,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所以,心理問題和生理問題一樣,都有信號告訴我們出了問題,身體問題的信號是疼痛,而心理問題的信號是情緒。無論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出現信號,我們不能只解決信號本身帶來的難受、痛苦,更要解決信號代表的真正問題。

(2)外界刺激越大,心理問題越嚴重。

生理的問題,受到的傷害越大,傷口就越大。如果是病毒感染,病毒越厲害,問題也越嚴重。

心理問題也是如此,我們受到的打擊越大,就會越痛苦,持續越長時間,越容易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心理問題也就越嚴重。

因一件小事被批評,受到的打擊會比較小。因一段時間的表現被批評,打擊會嚴重一些。但如果是自己最在乎的事情,自己已經準備了相當長的時間,最后卻被否定,那打擊就非常嚴重了。

受到打擊的刺激強度不同,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也就不同。越是強烈、嚴重的刺激,越容易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

(3)心理問題也有免疫力。

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對生理疾病的防御、抵抗能力也會不一樣。有些人免疫力強,很少感冒,而有些人,環境、飲食稍微發生變化,就會感冒。

人的心理素質也是如此,我們的心理素質越好,對心理打擊的免疫力就會越強,所受的影響就越少。

如果我們的心理素質不好,免疫力太差,可能小小的刺激也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困擾。

遭受同樣的打擊,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心理免疫力,所受的影響可能截然不同。

有些人失去工作,會馬上開始重新尋找,有些人則可能要在痛苦中沉浸很久。

(4)持續時間越久,心理問題越嚴重。

大部分生理問題,持續的時間越久就會越嚴重,也越難治療。

心理問題同樣如此。

心理問題隨著時間會越來越嚴重,主要有兩個原因:

●如果問題沒有得到處理,情緒會越積越多,最終越來越嚴重。比如,兩個人第一次有沖突的時候,沒有協商解決,擔心影響關系就算了,每次都是如此,彼此對對方積累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最終有一天爆發,就會非常嚴重。

●心理問題會泛化。比如,最開始,我們可能因為工作壓力特別焦慮,如果工作壓力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我們的焦慮就容易泛化到其他方面,如對生活、家庭、孩子也會特別擔心。當我們把最初的問題泛化到其他方面的時候,問題也就會越來越嚴重。

所以,心理問題,也和生理問題一樣,持續的時間越久,問題越嚴重,越難解決。

(5)大部分的心理困擾都靠自我調節。

感冒,幾乎每個人每年都會得幾次。而對于感冒,我們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不是去醫院,而是靠身體的自我康復功能或家庭常備藥。所以,我們對醫療最大的需求,其實不是醫院和醫生,每個人去醫院看醫生的次數有限,但是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會備一些家庭常備藥。

生理上最常見的疾病是感冒,心理上最常見的問題則是心理困擾。所謂心理困擾,就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煩心事所導致的消極情緒。

比如,工作中的工作壓力、同事關系沖突、職業迷茫、職業“瓶頸”,生活中的兩性關系、家庭問題、孩子教育問題等。

以上這些心理困擾,就像生理感冒一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而我們解決這些心理困擾最常用的方式,也是自我調節,而非求助心理咨詢師或者心理醫生。

其實大部分的心理困擾,通過自我調節或者親友的幫助,都可以得到有效解決,真正需要求助專業人士的其實并不多。

1.2 心理困擾為什么會變成心理問題

既然心理困擾就像感冒一樣,每個人都會經歷,而且大部分人的心理困擾,通過自我調節和求助親友基本都可以得到解決。那么,為什么有些人的心理困擾,自己解決不了,會越來越嚴重、惡化,最后變成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呢?

心理困擾無法自己解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缺乏足夠的支持和資源。

心理困擾可以自我調節,不是說獨立一個人解決,而是在親友的協助下一起解決。

舉個簡單的例子。強烈的情緒壓抑久了,每個人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困擾,只要找合適的朋友及時傾訴一下,其實都不是問題。

遺憾的是,有些人缺乏這樣的支持和資源,所以只能一個人扛,扛的時間久了,就可能扛不住了。也有些人,即使有足夠的支持和資源,也不好意思尋求幫助,選擇自己一個人扛。

其實,大部分心理困擾,只要有足夠的支持和資源,隨著時間的遷移,基本都可以得到解決。

(2)缺乏足夠的知識和方法。

生理健康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遠遠大于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其實很多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只要我們掌握合適的知識、方法,都可以自己解決。

這也是現在國家大力推廣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大家對自己的心理更了解,掌握更多合適的自我調節方法和工具,通過自我調節解決心理困擾、心理問題的信心和效果也就會更好。

(3)陷入惡性循環的陷阱。

每個人都會遇到心理困擾,為什么有些人的心理困擾會變成心理問題,甚至更嚴重?

這主要是受心理困擾解決方法的影響,有些方法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強化了問題的存在,讓問題陷入惡性循環。

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首先,自卑的人,很多事情都不敢做,即使自己有能力也不敢。最后,他們得到鍛煉的機會減少,與自信的人相比,差距越來越大。差距越來越大,不是因為最初的差距,而是因為自卑影響了后面的選擇,主動放棄應對自卑,喪失了太多鍛煉機會,最后才使差距越來越大。相反,有些人,即使自卑,也依然鼓起勇氣去努力嘗試,最后因為比別人更努力、進步更快,發現自己比很多人優秀,自信心也就慢慢得到了提升。

其次,焦慮也是一種典型的,非常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的心理困擾。焦慮的時候,如果給自己一點兒時間,緩一緩,焦慮就會減弱,然后認真把事情處理好,問題解決了也就不焦慮了。但是,焦慮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緊張、犯錯,此時,就容易更著急、更緊張,而無法讓自己慢下來。越焦慮、越緊張,越容易出錯。越出錯,越焦慮、越緊張。如此惡性循環,最終無法承受。

最后,關系沖突。兩個不一樣的人在一起,肯定會有沖突,面對沖突,如果大家相互體諒、理解,偶爾爭吵也是協調沖突的機會,兩個人會越來越和諧。但是如果兩個人都只管自己的需要和情緒,吵架時不加控制,感情就會越來越疏遠,最后沖突越來越嚴重。

所有心理困擾惡化的本質(遺傳、生理原因導致的精神疾病除外),都是因為我們最初采取的方法不合適,雖然短期緩解了情緒,但最終卻強化了問題或者創造出更多的問題,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自己已經無力自我調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开江县| 葵青区| 怀集县| 杨浦区| 禄劝| 城固县| 永康市| 军事| 临桂县| 泰州市| 互助| 新宁县| 丹东市| 渝中区| 济南市| 凭祥市| 大石桥市| 峨眉山市| 桐乡市| 牡丹江市| 师宗县| 阿拉尔市| 建昌县| 乳山市| 北碚区| 梅州市| 封开县| 渑池县| 福清市| 九江县| 浦北县| 延安市| 望城县| 江津市| 湖北省| 平阴县| 广平县| 无极县| 察雅县|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