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R軟實力:管理心理·生涯規劃·情商溝通·Office三合一·數據分析·教練技術·管理視角必備技能
- 焦學寧 王強主編
- 2963字
- 2022-07-28 10:26:06
第四節 接納他人的6個具體方法
在關系中,我們最常體驗的消極情緒,就是對對方的生氣和失望。
比如,覺得領導不關心自己,對領導很生氣、很失望;覺得同事不盡心配合,對同事很生氣、很失望;覺得家人不支持自己,對家人很生氣、很失望。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氣和失望,確實是有客觀原因并情有可原的。但長期陷在生氣和失望中,一方面,影響我們自己的心情,讓自己的情緒持續低落,另一方面,也影響我們與對方的溝通、配合。
如果帶著情緒去溝通,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且容易放大問題。過度沉浸在情緒中,也容易影響工作效率。
通過情緒管理來調節生氣、失望的情緒,是一種方法,還有另外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擴大胸懷,提升對他人的接納、包容能力,那就是接納他人。
通過自我接納,可以減少我們對自己的生氣、失望,降低自責、內疚,提升自我價值。通過接納現實,可以讓我們從對現實的抱怨中解脫出來。而通過接納他人,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胸懷,提升對他人的包容能力,減少生氣、失望情緒,最終提升我們處理關系的能力。
4.1 為什么我們不能接納他人
在關系中,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于我們對對方有期望,但對方并沒有配合。
無論是職場關系、婚姻關系,還是親子關系,都概莫能外。
在職場關系中,我們希望公司、領導關心、鼓勵我們,希望同事支持、配合我們,但是他們沒有按照我們的期望來,所以我們有了失望。
在婚姻關系中,我們希望對方愛我們、理解我們、體貼我們,按我們喜歡的方式為人處事,但對方不愿意配合,于是我們生氣、失望、憤怒,然后爭吵,有了沖突。
在親子關系中,我們希望孩子按我們認為正確、對孩子成長有益的方式學習、生活,但是孩子不喜歡,于是有了親子沖突。
如果對方不配合,但我們承認差異,尊重對方的選擇,然后理性協商以尋求解決方案,問題也不會存在。
所以,根本的問題在于,對方不愿意配合,我們卻不能接納。
不能接納對方,我們會覺得對方不應該,覺得對方一定要改變,如果不改變,后果會很嚴重。
這一方面讓自己經常陷入生氣、失望等負面情緒中,另一方面也會讓我們控制不住情緒,給對方很多建議、指責和批評。
如果對方不聽、不做,我們會更生氣、更失望,然后更頻繁、更強烈地指責、批評,最終關系出現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承認彼此的差異,尊重、接納對方的行為,然后理性協商解決方案,所有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4.2 接納他人的6個具體方法
尊重差異,包容、接納他人,我們往往知道卻做不到。以下有6個具體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接納他人的能力。
(1)重新評估他人問題行為的影響。
我們不接納對方的行為,往往是因為我們放大了對方行為的嚴重性,放大了對方行為對我們的影響。
比如,親子關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的一些小的問題行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放大孩子行為的后果,給自己壓力的同時,也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實際上,人生更像是長跑,而不是短跑,起跑線其實沒有那么重要。就算起跑線重要,也不可能什么行為都能決定起跑線,這不太現實。
在婚姻關系中,我們也往往會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另一種生活,而放大了對方行為的嚴重性,覺得如果對方不改,就沒辦法一起生活。但很多時候,其實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很多情侶、夫妻都是在無數次的爭吵之后,發現對方“死不悔改”,最后實屬無奈,放棄了對對方的改造。
與其爭吵、沖突那么多次才無奈放下,還不如在開始的時候就承認、尊重彼此的差異,協商找到最佳方式,而不是無數次爭吵之后的無奈妥協。
(2)通過其他方式減少對方行為的影響。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對方來減少對方行為的影響,也可以接納對方,通過其他方式把對方行為的影響消除掉。
就比如,我們希望領導多關注我們,多培養我們,但他卻經常忽視。
我們可以抱怨領導不稱職,也可以主動去找領導詢問。我們主動去找了,領導一般會進行指導,那么我們的成長也就更快了,對領導的抱怨和不滿也就自然減少了。
我們希望對方理解我們,可以要求他提高理解能力,更愛、更關心我們,也可以直接告訴對方我們的真實想法。
其實有很多變通的方式可以減少對方行為的影響,而不一定非要改變對方。改變一個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過重新評估他人行為的影響,發現對方行為的積極方面,并通過其他方式減少對方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那么,我們對對方的行為也就不會那么擔心、焦慮。
沒有那么擔心、焦慮,也就更容易包容、接納,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情緒和指責。
很多時候,當我們的情緒、指責減少了,對方反倒更愿意做出改變。
(3)理解對方行為背后的原因,尤其是我們自己的原因。
除了降低對對方行為的擔心、焦慮,接納他人,我們還可以通過理解對方的行為來實現。
比如,你希望對方幫你一個忙,但是他沒有幫,你會有些失望、生氣。
但是如果對方解釋,是因為家里出了重要的事,實在沒有時間幫你,你會因為理解對方行為的原因而瞬間釋懷。
我們對對方越理解,也就越容易包容、接納對方。
尤其是當我們發現,我們在其中也有些作用時,就會釋然很多。
比如,管理者對員工的工作能力、業績感到非常不滿時,可以想一下,員工是自己招進來的,是自己培養出來的,如果員工有問題,首先也是自己的問題,發現了自己的原因,也就不太好意思繼續批評員工了。
(4)理解對方行為的普遍性,尤其是我們身上也存在。
我們不接納對方的行為,一定要對方改變,往往是因為我們覺得,改變非常容易,但是如果我們真正理解了對方行為的原因,就會發現,其實改變并不容易。
比如,我們經常批評對方懶惰、不負責任、不配合,如果我們反過來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時候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對他人的情緒就會釋然很多。
我們自己做不到,也就不太好意思指責別人。
通過發現對方行為的普遍性,尤其是我們自己身上也存在時,我們對對方行為的接納程度就會提升很多。
(5)發現對方微小的進步。
我們對他人行為的不接納,一方面是對行為本身,另一方面也是對對方成長的速度。
當我們第一次指出對方問題的時候,可能還只是提醒,第二次說的時候,就可能有點兒生氣,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說的時候,可能就是憤怒了,憤怒對方怎么這么久還沒有改正。
對方沒有改變,有時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目標期待太高,所以當對方有微小的改變時,我們沒有注意到。
比如,孩子上次考了30分,這次考了33分,很多父母會更生氣,覺得沒有變化,但是實際上,從30分到33分,已經是10%的進步,其實已經進步不小。
但父母的目標可能是至少及格,是翻倍,對小小的10%壓根沒有關注。
我們忽視了對方微小的進步,也就打擊了對方的積極性。巨大的改變并不容易,而如果小的改變沒有意義,那還不如干脆放棄。
所以接納他人,我們需要發現對方身上微小的進步。
通過發現對方微小的進步,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失望、生氣等情緒,還會因為發現進步,替對方感到高興。
也因為我們發現并鼓勵了對方的進步,對方也更有動力堅持,而不是因為看不到希望就放棄。
(6)幫助對方一起改變。
如果希望對方改變的行為確實很重要,對方也愿意改,與其指責、批評,我們不如做點兒什么,幫助對方成長。
對方看到我們的付出和用心,也更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且我們的幫助也很可能提供新的視角,讓對方找到更合適的成長方法。
我們也會因為參與其中,對對方更理解、更接納,進而培養出更良好、更深度的關系,對方也會更加感激我們。
接納他人,不僅可以讓我們減少很多負面情緒,幫助我們改善溝通、改善關系,而且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加包容、心胸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