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商業秘密

一、商業秘密的認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也就是說,相關信息是否構成商業秘密,必須具備三要素,即秘密性、價值性和合理的保密措施:

1.秘密性:該信息不向社會公開,不能從公開渠道直接獲?。?/p>

2.價值性:該信息具有現實的或潛在的商業價值,能為權利人帶來競爭優勢;

3.合理的保密措施:權利人采取了具體的保密措施,足以使承擔保密義務的相對人意識到該信息為需要保密的信息。如在規章制度中明確保密信息,或簽訂保密協議等。

企業如果沒有依據上述三要素來合理確定自己需保密的信息,相關信息就很可能因不構成法律規定的“商業秘密”,而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以案說法

23.未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能構成商業秘密嗎?

案例1 李某為某機械制造公司技術副總,主持研究開發了某新型產品。1998年公司下發了《商業秘密保護規則》(討論稿)至各部門征求意見,但直至1999年8月該《規則》才正式下發,《規則》中明確規定了李某主持研發的新型產品的生產技術系公司商業秘密。1999年3月,李某攜公司其他幾位技術人員離開公司自行成立了另外一家公司,并開展了與上述新型產品相類似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機械制造公司知悉后,便以李某及其新成立的公司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停止侵權,并要求賠償損失200萬元人民幣。

法院最終審理認定,生產新型產品的技術在李某等離開機械制造公司時因未采取保密措施而不構成機械制造公司的商業秘密,因此李某及其公司不構成侵權,駁回機械制造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例2 某技術公司于1995年開始研發高科技項目光網絡(又稱光傳輸或者SDH)技術,截至2001年10月已投入研發經費人民幣2.1億多元、科研力量每年1500多人,開發完成并生產出光網絡系列設備。據該公司報稱,國內銷售額已達人民幣150億元。員工王某、劉某、秦某等人曾是該公司光網絡的研發人員,在職時分別與公司簽有《員工保密合同書》、《保密承諾書》,承諾除履行職務需要外,未經公司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泄露公司的商業秘密,也不在履行職務之外使用這些秘密信息。2001年8月至11月間,上述人員先后辭職離開公司,并與公司簽訂《離職員工承諾書》,承諾不帶走從公司獲取的任何保密資料、未經公司書面同意不向任何單位和個人透露公司的商業秘密、不擅自使用公司商業秘密或利用公司商業秘密從事經營活動。但秦某在離開公司時,用光盤秘密記載了公司光網絡產品時鐘模塊核心器件選型與組合設計、主控模塊核心器件選型與組合設計等技術信息,私自帶走,之后,秦某等人利用該公司技術秘密,獲得巨額收益,給公司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最終,法院認定秦某等人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

【律師點評】

同樣是企業的技術信息,同樣具有秘密性和價值性,卻因為企業有無合理的保密措施而導致結果大相徑庭。案例1中,雖然機械制造公司意識到了采取保密措施的重要性,于1999年8月正式下發了《商業秘密保護規則》,但此時李某等人已離開公司,該《規則》對李某等人不發生法律效力,而《規則》討論稿雖然是在李某等人離職前下發,但由于不是正式生效的規章制度,因此,對李某也不發生法律效力。同時,機械制造公司從未與李某等人簽署過任何保密協議,法院據此認定,在李某等人離職前和離職時,機械制造公司實際上未對新型產品的生產技術采取任何保密措施,因此,該技術不構成商業秘密。

案例2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該技術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深圳華為公司,該案讓我們看到華為公司在對其商業秘密的管理和保護上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庭審中,一方面,華為公司出具的對光網絡產品技術采取的保密措施報告及附件,說明華為公司的保密措施是一整套系統的、綜合的商業秘密保護體系;另一方面,員工秦某等人分別與華為公司所簽的《員工聘用協議書》、《員工保密合同書》、《離職員工承諾書》,證實秦某等人對華為公司保密措施的認可及承諾。基于上述事實,法院認可華為公司對其技術信息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因此該信息構成商業秘密。

二、商業秘密的范圍和內容

1.商業秘密的范圍

企業在界定商業秘密的范圍時,應當嚴格按照前述商業秘密三要素的要求確定,不能隨意約定。如果欠缺某一要素,即便企業在保密協議或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為商業秘密,也不可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實務中,由于簽訂保密協議或制定保密規章制度本身就是采取保密措施的表現,因此,對于是否屬于商業秘密,主要考察的是信息的秘密性和價值性。

(1)信息的秘密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認定信息不具有秘密性:

①該信息為其所屬技術或者經濟領域的人的一般常識或者行業慣例;

②該信息僅涉及產品的尺寸、結構、材料、部件的簡單組合等內容,進入市場后相關公眾通過觀察產品即可直接獲得;

③該信息已經在公開出版物或者其他媒體上公開披露;

④該信息已通過公開的報告會、展覽等方式公開;

⑤該信息從其他公開渠道可以獲得;

⑥該信息無需付出一定的代價而容易獲得。

可見,如果企業的信息是可以通過公開渠道輕易獲得的,那該信息就不能構成商業秘密。

(2)信息的價值性

信息必須具有現實的或潛在的商業價值,能為權利人帶來競爭優勢,才能成為商業秘密。關于信息的價值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價值既包括現實的價值,也包括潛在的價值。不管是現實的可直接使用的信息,還是正在研究、試制、開發等具有潛在的(可預期的)價值的信息,都可以構成商業秘密。

②無論是積極信息還是消極信息,只要具有價值性,就可以構成商業秘密。不論是對生產、銷售、研究、開發等生產經營活動直接有用的信息,還是在生產經營中有利于節省費用、提高經營效率的信息,如失敗的試驗報告、顧客名單、設計圖紙等,都屬于商業秘密。

③價值具有客觀性,即除權利人認為有實用價值外,還必須在客觀上確實具有實用價值。僅僅是權利人認為有價值,并作為商業秘密進行管理,而客觀上沒有價值的信息,也不能構成商業秘密。

2.商業秘密的內容

經營信息,如企業的經營戰略、經營規劃和經營決策,合同、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重要會議紀要,客戶資料,進貨渠道,招投標信息等;

技術信息,如技術方案,設計圖紙,計算機程序,產品配方,產品模型,制作工藝、制作方法等;

財務信息,如財務預決算報告,各類財務報表,銀行賬務信息等;

人事信息,如企業的人事檔案,組織架構,薪酬體系等;

第三方信息,指企業在對外交往和合作過程中知悉的第三方的保密信息。對于該信息,不僅企業對外承擔保密義務,其員工也應承擔相應的義務。

以案說法

24.客戶名單能構成商業秘密嗎?

郭某原是某化工公司銷售業務員。郭某在其任職期間與化工公司簽訂有包含對客戶名單有保密義務的協議書,郭某另又簽署了《保密責任承諾書》。郭某負責化工公司產品在東北市場的開發和銷售,并直接負責與東北客戶簽訂產品銷售合同。后郭某從化工公司辭職至與化工公司銷售產品相競爭的另一化工公司,擔任銷售部經理,并在較短的時間內與多家原化工公司的東北客戶簽訂了購銷合同。原化工公司以商業秘密被侵害為由要求郭某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審理結果】

法院經審理,認定郭某使用化工公司客戶名單的行為構成對其商業秘密的侵害,判決郭某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相應損失。

【律師點評】

員工離職,帶走大批客戶,一直是困擾很多企業,尤其是銷售企業的難題。實踐中,以離職員工使用原企業客戶信息為由,提起商業秘密侵權之訴的案子也不在少數,但判決結果卻各有輸贏。這是由于客戶名單的特殊性,在考察是否具備商業秘密的三要素時,無法像技術信息那樣比較明顯和容易判斷。從實務來看,客戶名單,要構成商業秘密,除具備商業秘密的一般要件外,還應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客戶名單具有特定性

受法律保護的客戶名單應是具體明確的、區別于可以從公開渠道獲得的普通客戶的名單。

(2)客戶名單內容較為全面

客戶名單的內容應包括客戶名稱、客戶聯系方法、客戶需求類型和需求習慣、客戶的經營規律、客戶對商品價格的承受能力等綜合性客戶信息。需要強調的是,單獨的客戶名稱的列舉不構成商業秘密。

(3)客戶名單具有穩定性

受法律保護的客戶名單中的客戶群應是權利人經過一定的努力和付出,包括人、財、物和時間的投入,在一定時間段內相對固定的、有獨特交易習慣內容的客戶。

(4)客戶名單具有秘密性

受法律保護的客戶名單應是權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予以保護的客戶信息,他人無法通過公開途徑獲得。

客戶名單只有滿足了上述幾點要求,才能比較容易被認定為商業秘密,受到法律的保護。本案中,郭某基于其在化工公司的銷售工作,掌握了包括具體的交易產品、需求數量、價格政策、結算方式、供貨和交貨方式等信息在內的客戶名單。該客戶名單并非其他企業所能普遍知曉,且由于化工公司采取了保密措施其他企業不能輕易獲得。因而,法院最終認定郭某使用化工公司客戶名單的行為構成對其商業秘密的侵害。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九條 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四)教唆、引誘、幫助他人違反保密義務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經營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實施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員工、前員工或者其他單位、個人實施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仍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該商業秘密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本法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和經營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有關信息不為其所屬領域的相關人員普遍知悉和容易獲得,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的“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有關信息不構成不為公眾所知悉:(略)

第十三條 商業秘密中的客戶名單,一般是指客戶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以及交易的習慣、意向、內容等構成的區別于相關公知信息的特殊客戶信息,包括匯集眾多客戶的客戶名冊,以及保持長期穩定交易關系的特定客戶。

客戶基于對職工個人的信賴而與職工所在單位進行市場交易,該職工離職后,能夠證明客戶自愿選擇與自己或者其新單位進行市場交易的,應當認定沒有采用不正當手段,但職工與原單位另有約定的除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水县| 罗甸县| 南平市| 阜南县| 界首市| 阿瓦提县| 恭城| 察哈| 东乡族自治县| 宁都县| 桐庐县| 车险| 南漳县| 综艺| 绍兴市| 定边县| 南城县| 呈贡县| 台北市| 颍上县| 马尔康县| 镇赉县| 灵川县| 仲巴县| 临朐县| 贵定县| 化德县| 上高县| 县级市| 永年县| 合肥市| 哈尔滨市| 福建省| 驻马店市| 阳朔县| 高州市| 马龙县| 织金县| 黄平县| 盐边县|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