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西方法社會學的理論源流[17]

從歷史發展脈絡看,法社會學從一開始便存在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理論形態或歷史源流,即社會學法學和法社會學。這兩個理論形態清楚地反映出,法社會學這個交叉學科有法學歷史源流和社會學歷史源流兩翼:社會學法學來自法學一翼,法社會學來自社會學一翼。現今的法社會學,實際上就是這兩翼的合流,共同推進了這場“法律的社會學運動”的發展。

(一)社會學法學一翼

社會學法學的發源地是歐洲大陸。如果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奧地利法學家埃利希是社會學法學在歐洲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活法論”,即“活的法律”的觀點,認為法律并非都由國家制定,許多保證社會秩序的社會規則都是法律。西方把埃利希的法社會學理論稱為“雙重主義”,意指一種主張國家法律之外還有法律的理論。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的社會利益說,也是構成西方社會學法學的理論基石之一。他認為法律不僅是調整人們的行為,而且是滿足人類需要的工具。法律的目的就在于保障社會利益,社會利益是法律的創造者,是法律的唯一根源。他與埃利希是從社會本身和社會利益角度研究法律,推動了社會學法學這一理論形態的形成。

從20世紀上半葉開始,社會學法學在歐洲、北美得到廣泛發展,并且形成了許多理論分支,如法國狄驥的“社會連帶主義法學”、以法國塔爾德和波蘭彼得拉日茨基等人為代表的“自由法學”、德國赫克的“利益法學”、龐德的“社會工程法學”等。

一般認為,法社會學來自法學一翼的理論形態即社會學法學,其歷史潮流有如下共性和特點:第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受社會學強烈影響的法學家;第二,其理論傳統上應歸于法學流派;第三,其理論運用的主要是法學范疇。[18]

(二)法社會學一翼

法社會學的理論形態也出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大陸。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繼承、發展孔德和斯賓塞創立的社會學的同時,最先嘗試并建立了系統的法社會學。他認為,法社會學是社會學力量中的中心問題,理性的法律秩序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征。在其代表作《經濟與社會》(第2篇第8章)[19]中,他集中論述了自己的法社會學理論。

法國的迪爾凱姆也是來自社會學一翼的法社會學代表人物。他認為,法律是任何社會的衡量尺度,法律再現了社會聯合的主要形式(機械性聯合與有機性聯合),與此相適應,也存在兩種法律形式:壓迫性法律和償還性法律。在以機械性聯合為基礎的社會,法律本質上是壓迫性的,在以有機性聯合為基礎的現代社會里,懲罰性不再是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而償還性法律成為解決爭端的主要方法。他還指出,契約是交換的法律形式。

埃米爾·迪爾凱姆

(émile Durkheim,1858—1917)

法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

法國首位社會學教授

與卡爾·馬克思及馬克斯·韋伯并列為社會學的三大奠基人

宗教、道德、法律、社團、協會、語言,以及服裝樣式均屬社會現象,都是社會學特定的研究對象。

應當指出的是,埃利希既是歐洲社會學法學的奠基者,又是早期法社會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極為關心探討法律的社會基礎,強調法律來源于社會事實,依賴于社會強制力而不是國家權威。

可以說,早期的法社會學作為來自社會學的重要一翼,為西方當代法社會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它的歷史淵源也體現出一定的特點:第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是社會學家;第二,其理論傳統應歸于社會學流派;第三,其理論運用的主要是社會學范疇。[20]

(三)法社會學兩翼的合流

法社會學作為法學和社會學整合而形成的新興學科或交叉學科,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側面,即法社會學對法律問題的研究處于靠近哲學和一般社會學的一側,研究的問題往往服從于更大的社會學思考,諸如法的社會性,法如何受到社會因素的制約,以及法如何影響社會,等等;而社會學法學對法律的研究則處于靠近法學一側,通常憑借經驗研究的方法,探討和驗證法的實行及其效果等問題。但是,隨著“法律的社會學運動”的發展,不僅法社會學日益表現出更為強勁的勢頭,而且法社會學的兩個歷史源流即社會學法學和法社會學也明顯呈現出相互影響、彼此滲透的趨勢。因而,筆者將由社會學法學和法社會學這兩股歷史潮流所構成的新學科即“法律的社會學運動”統一稱為法社會學。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學法學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前者包括所有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法律的學說;后者則專指龐德的“社會工程法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呼伦贝尔市| 柏乡县| 鄢陵县| 德化县| 本溪市| 若尔盖县| 射洪县| 金坛市| 贺州市| 漳平市| 江川县| 安福县| 皋兰县| 浦东新区| 万盛区| 大化| 沛县| 溆浦县| 洛隆县| 兰西县| 泌阳县| 安福县| 安丘市| 开平市| 黄平县| 中宁县| 八宿县| 花垣县| 云霄县| 阳泉市| 伊宁县| 博客| 宁晋县| 岳池县| 张家界市| 梨树县| 镇雄县| 东平县| 固安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