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實用問答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1704字
- 2022-07-29 16:13:40
第四節 立法法
1.我國的法律規范有哪些?
我國的法律規范,具體包括:第一,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第二,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第三,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第四,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除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以外,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和其他設區的市也可以制定。第五,部門規章。由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制定。第六,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
2.各法律規范之間的效力如何劃分?
各法律規范之間的效力,具體劃分為:第一,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均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二,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第三,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規章;第四,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第五,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3.哪些事項必須制定法律?
必須制定法律的事項,具體包括:第一,國家主權;第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第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第四,犯罪和刑罰;第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第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第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征用;第八,民事基本制度;第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第十,訴訟和仲裁制度;第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在上述事項尚未制定法律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4.法律解釋權的內容有哪些?
法律解釋權的內容,具體包括:
第一,主體上,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法律解釋權。第二,情形上,法律的規定需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或者法律制定后出現新情況,需進一步明確法律適用。第三,提出上,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均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解釋請求。第四,程序上,首先,擬定法律解釋草案并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其次,由法律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再次,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最后,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第五,效力上,與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在學理上屬于“立法解釋”。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也可作出屬于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在學理上屬于“司法解釋”。
5.如何處理地方性法規與規章之間的沖突?
在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應作出以下裁決:第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第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且無法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第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6.規章被改變或者撤銷的情形有哪些?
規章被改變或者撤銷的情形,具體包括:第一,超越權限作出規定;第二,所作規定違背上位法;第三,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第四,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第五,違背法定程序。此外,對于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對于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下一級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適當的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