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實用問答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
- 1718字
- 2022-07-29 16:13:43
第三節 個人獨資企業法
1.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條件有哪些?
個人獨資企業,即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財產為投資人個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經營實體。
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條件,具體包括:第一,投資人為一個自然人,應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得成為投資人;第二,有合法的企業名稱,即個人獨資企業的名稱與其責任形式和營業范圍相符;第三,有投資人申報的出資,在個人獨資企業設立申請書中應載明投資人的出資額和出資方式;第四,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第五,有必要的從業人員。
2.如何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登記?
申請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應向個人獨資企業所在地的登記機關提交設立申請書、投資人身份證明、生產經營場所使用證明等文件。委托代理人申請設立登記時,還應出具投資人的委托書和代理人的合法證明。
個人獨資企業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的業務,從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報經有關部門審批的業務,應在申請設立登記時提交有關部門的批準文件。投資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提交虛假文件或采取其他欺騙手段取得企業登記,相關部門應責令改正,并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處吊銷營業執照。
3.如何管理個人獨資企業事務?
個人獨資企業是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設立的,投資人依法享有企業財產的所有權,可以自行管理企業事務,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管理企業事務。投資人委托或者聘用他人管理個人獨資企業事務,應當與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簽訂書面合同,明確委托的具體內容和授予的權利范圍。
在接受委托或聘用后,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應履行誠信、勤勉義務,按照與投資人簽訂的合同管理企業事務。投資人對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此外,投資人委托或者聘用的人員管理個人獨資企業事務時違反雙方訂立的合同給投資人造成損害,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4.管理個人獨資企業事務的人員不得從事哪些行為?
在個人獨資企業中,投資人可委托或者聘用專業人員從事管理個人獨資企業事務,但不得從事以下行為:
第一,賄賂行為,即不得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收受賄賂;第二,侵占行為,即不得利用職務或工作上的便利侵占企業財產;第三,挪用、轉貸行為,即不得挪用企業的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第四,開戶行為,即不得擅自將企業資金以個人名義或者以他人名義開立賬戶儲存;第五,擔保行為,即不得擅自以企業財產提供擔保;第六,競爭行為,即未經投資人同意,不得從事與本企業相競爭的業務;第七,交易行為,即未經投資人同意,不得同本企業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第八,轉讓行為,即未經投資人同意,不得擅自將企業商標或者其他知識產權轉讓給他人使用;第九,泄露行為,即不得泄露本企業的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第十,其他行為,即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如同行業不正當競爭行為。
5.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的情形有哪些?
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的情形,具體包括:
自行解散。第一,投資人決定解散。個人獨資企業是由一個自然人投資設立的,投資人依法享有企業財產的所有權,不經議事程序或他人同意,即可直接決定解散。第二,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無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決定放棄繼承。
強制解散。第一,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企業一旦被吊銷營業執照,意味著其市場主體資格的喪失,經營者或投資人不得以企業名義從事任何經營活動。此外,個人獨資企業成立后無正當理由超過六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后自行停業連續六個月以上的,由相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第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6.個人獨資企業清算的方式有哪些?
個人獨資企業清算的方式,具體包括:第一,自行清算。即由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自己對企業進行清算。投資人應當在清算前十五日內書面通知債權人,無法通知的,應予以公告。債權人應當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的應當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內,向投資人申報其債權。第二,指定清算。即由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進行清算。個人獨資企業清算直接關系到企業債權人的利益,為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債權人可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注冊會計師、律師等人進行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