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3.人大代表的選舉應堅持哪些原則?

人大代表的產生過程,必須堅持選舉原則。選舉原則是貫穿整個選舉制度的根本準則,反映的是選舉制度的本質及其內涵,對選舉工作的具體實施,具有相應的指示作用。我國現行選舉法的基本原則有:

(1)黨的領導原則

2020年選舉法修改,明確規定,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并把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第一條,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首要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在深刻總結共產黨執政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確立的重大原則,科學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對于我們在新時代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選舉工作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始終,把牢政治方向,做好提名推薦、組織投票、代表資格審查等各項工作,推動黨的領導在選舉工作各個環節得到有效落實。

(2)普遍性原則

普遍性原則是指享有選舉權的公民具有廣泛性、普遍性,被排斥在選舉之外的人是極少數。選舉權的普遍性意味著選舉不應被限制在一些群體或等級中進行,而是所有公民均參與的活動。選舉權是否具有普遍性,是衡量選舉制度民主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判斷選舉性質的重要標準。在人類歷史上,選舉權的普遍實現來之不易,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斗爭和發展歷程。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選舉權的行使規定了性別、財產、居住期限、教育程度等各種限制。如法國1791年憲法將公民分為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只有繳納土地稅和人頭稅的積極公民才有選舉權;美國于1920年才給予婦女投票權。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權力源于人民,決定了每個公民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國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根據上述規定,在我國,只要符合三個條件,就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一是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這是確認公民身份的法律依據;二是年滿18周歲,這是公民成年的標志,可以獨立做出判斷和選擇,具備了行為能力;三是未被剝奪政治權利,剝奪政治權利是刑罰的一種,由司法機關根據犯罪性質、危害程度以及情節輕重,依照法定程序判定。凡是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的人,除了被確認的精神病患者、因嚴重刑事犯罪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人,被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決定在被羈押期間停止行使選舉權利外,都能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以其他任何理由(如違反村規民約、風俗習慣等)將其剝奪。

(3)平等性原則

平等性原則,就是公民在選舉中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選舉權。具體來說,就是每個公民的投票權相等,一人一票;并且每一張選票的價值相等,效力相同,也就是每一張選票在候選人當選中的作用是相同的。平等是相對不平等來說的,選舉權的不平等,在許多西方國家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如英國1918年制定的《國民參政法》曾規定:擁有固定資產的選舉人除在其所居住選區投票外,還可在其產業所在地或者營業場所的選區投票。這樣,一個人就可以有兩次投票權。這種復選制直至20世紀中期才被廢除。我國選舉法確立了平等原則,規定“每一選民在一次選舉中只有一個投票權”。同時,還規定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選舉權,并對保障各少數民族的選舉權作出專門規定。選舉實踐中,在理解和執行選舉平等原則中經常遇到一個投票權與參加一次選舉的關系。由于全國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人大代表實行間接選舉,選民選舉權平等在直接選舉縣鄉人大代表中體現更為明顯。由于全國縣鄉直接選舉是在一個時間段內舉行的,跨度為一年半左右,實踐中經常發生一些公民在一個地方參加完直接選舉后,因就業、就學、婚嫁等原因遷入另一地區,恰逢該地區開始直接選舉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能否參加新遷入地區的直接選舉,參選是否符合選舉權平等的原則?這里涉及如何理解“一次選舉”的問題?!耙淮芜x舉”是指選舉某一特定縣鄉人大代表時的同一次選舉活動。每一選民在這一次活動中只有一個投票權,也就是說他不能參加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選區的選舉。兩個不同地方前后進行的選舉,雖然層級相同,但不屬于同一次選舉。公民享有選舉權,不受居住期限的限制,公民遷入新的地區,可以參加當地的選舉,這與公民在一次選舉中只有一個投票權并不矛盾。但是如果公民在先前選區當選為人大代表,其代表資格應當在遷出該行政區域后自行終止。

選舉權平等除了形式上的一人一票外,更深一層的含義是要求代表名額的分配平等。2010年選舉法修改,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改變了按人口數分配代表名額時區分城鄉的做法,是選舉權平等的一大歷史性進步。

2010年選舉法修改,在選舉權平等方面,還有一項重大發展,就是同一公民不能同時擔任兩個以上無隸屬關系的行政區域的人大代表,把違反被選舉權平等原則的行為從法律上作了禁止性規定。

(4)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原則

直接選舉是指將代表名額分配到選區,由選區內的選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代表。間接選舉是指將代表名額分配到選舉單位,由選舉單位召開選舉會議選舉產生代表。相比較而言,直接選舉是由選民直接投票表達意愿,是直接集中選民的意志,并且不需要中間委托傳遞,意見比較真實、準確。因此,直接選舉是國家權力產生的基礎。但是任何一種民主形式都應當與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條件相適應,不能脫離實際,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民主。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一些地方交通不便,一律實行直接選舉有困難。因此,我國選舉制度采取了以直接選舉為基礎,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辦法,即縣鄉兩級人大代表實行直接選舉,設區的市、自治州、省級和全國人大代表實行間接選舉。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情況下,直接選舉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不僅擔負著選舉產生本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功能,而且為上級國家權力機關以至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產生提供了基礎。因此,直接選舉是組織國家政權的基礎。

我國直接選舉的范圍從1953年的鄉、鎮和不設區的市、市轄區,到1979年擴大到包括縣、自治縣在內的整個縣鄉兩級,形成了縣級以下實行直接選舉,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上實行間接選舉的格局。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客觀情況,決定了采取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必然性。

(5)差額選舉原則

差額選舉是指候選人人數多于應選名額數的一種選舉制度。差額選舉是選舉法的重要原則。選舉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全國和地方人大代表實行差額選舉,代表候選人的人數應多于應選代表的名額。直接選舉,候選人名額應多于應選名額三分之一至一倍;間接選舉,候選人的人數應多于應選名額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差額選舉是選舉應有之義,是民主選舉的必然要求。相對于等額選舉,差額選舉使選民和代表有更多的選擇余地,有利于他們自由表達選舉意愿,從而更有利于選出人民群眾滿意的、高素質的人大代表。差額選舉的代表候選人來自兩個渠道,一是各政黨、各人民團體提名,二是選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聯名,體現了上下結合、組織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差額選舉制度作為我國選舉制度的一大特點,正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6)無記名投票原則

無記名投票,即選票上不署投票人的姓名,投票人對候選人按照規定的符號表示贊成、反對,或者另選他人。為了實現無記名投票原則,通常還要設立秘密寫票處,以便投票人自由地寫票。與無記名投票相對應的是記名投票。在記名投票的情況下,投票人的投票取向是公開的。在什么情況下實行無記名投票,在什么情況下實行記名投票?從國外的情況看,公民個人參加投票選舉,以秘密投票為原則,因為公民行使的是個人權利,沒有理由讓他人知曉其選擇,以避免外界的干擾。對于代議機關的成員參加投票,以公開為原則,如國會議員的投票。因為議員的投票權形式上來自選民的委托,為了讓選民在形式上監督其履職情況,投票予以記名并公開。

我國1953年選舉法規定,基層選舉可以“采用舉手代投票方法,亦得采用無記名投票方法??h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之選舉,采用無記名投票方法”。這是從當時文盲較多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作出的實事求是的規定,以方便選民參加選舉投票。1979年選舉法明確規定,全國地方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一律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采用無記名投票,別人不知投票人投了哪位候選人的票,可以消除投票人的顧慮,更有利于投票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投票,使選舉結果更加真實。

隨著我國選舉制度的不斷發展完善,我國選舉原則的內涵日益豐富、完備,并與國際選舉原則相銜接?!豆駲嗬驼螜嗬麌H公約》規定:每個公民應有權利和機會“直接或者通過自由選擇的代表參與公共事務;在真正的定期的選舉中選舉和被選舉,這種選舉應是普遍的和平等的并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以保證選舉人的意志的自由表達”??梢?,國際公約同樣確立了直接選舉或者間接選舉,普遍、平等和無記名投票的選舉原則。

(7)選舉權利保障原則

選舉權利保障原則是貫穿于選舉法始終的又一項基本原則,其主要含義是選舉人選舉權利實現的有保障性。選舉法在保障選舉人選舉權利實現方面的具體規定集中體現在:①物質保障。選舉法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的選舉經費,由國庫開支。這一規定從法律上保證了我國公民依法參選,實現選舉權利所必需的經費來源由國家提供保障,不至于因經濟方面的原因而影響到選民和代表的參選參政。②程序保障。選舉法在有關選舉的一系列程序規定中,同樣貫徹了選舉權利的保障原則。如在選舉日前20日公布選民名單;選舉委員會對有關選民名單方面的申訴意見,應在3日內作出處理決定;選舉委員會應向選民介紹代表候選人的情況;選民或者選舉單位有權依法罷免自己選出的代表等規定,為選民和代表切實有效地依法行使選舉權利,提供了具體的程序上的保障。③法紀保障。依照選舉法規定,凡用暴力、威脅、欺騙、賄賂等非法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或者有其他違法行為的;對于控告、檢舉選舉中違法行為的人,或者對于提出要求罷免代表的人進行壓制、報復的,均應依法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等等。選舉權利保障原則在換屆選舉中的貫徹實施,為我國公民依法實現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8)選舉不受外國干涉原則

選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國家獨立自主決定選舉權、選舉程序和選舉方式,產生我國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是我國的內政。各國應當尊重他國主權,境外勢力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進行干涉。公民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接受境外機構、組織、個人提供的與選舉有關的任何形式的資助。違反前述規定的,不列入代表候選人名單;已經列入代表候選人名單的,從名單中除名;已經當選的,其當選無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耿马| 涟源市| 沅陵县| 蒙山县| 翁源县| 登封市| 武定县| 彰化市| 小金县| 镇坪县| 玉龙| 麟游县| 济源市| 贵南县| 安西县| 三台县| 时尚| 朝阳区| 武功县| 宁海县| 垫江县| 铜川市| 定边县| 斗六市| 屯门区| 稷山县| 威宁| 吉林省| 嵩明县| 凉山| 洛宁县| 商河县| 鹤山市| 四子王旗| 无锡市| 汕头市| 察哈| 襄城县| 西贡区|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