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人大代表履職工作手冊(第四版)
- 許安標主編
- 1368字
- 2022-08-01 19:30:07
36.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歸納起來有下面五條: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堅持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命運所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人大常委會在其全部活動包括立法活動和監督活動中必須堅持黨的方針、政策,貫徹黨的重大決策,依照法定程序,在充分發揚民主的過程中實現黨的正確主張和人民共同意志的統一,保證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監督法第三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應當圍繞國家工作大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黨的領導,是人大常委會在監督工作中必須遵循的政治原則,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的核心。
第二,堅持依法行使職權。監督法第二條第一款明確規定,各級人大常委會“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行使監督職權”。嚴格依法行使職權,包括兩層含義:要嚴格依照法定的權限進行監督,即職權法定;要嚴格依照法定的程序開展監督,即程序法定。人大監督的對象、內容、范圍和方式都要嚴格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按照法定的程序,對法定的對象進行監督。是否需要行使監督權,如何行使監督權都要以法律為準繩。只有堅持依法監督,監督才能有權威性和法律效力。
第三,堅持集體行使權力。憲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監督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各級人大常委會“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集體行使監督職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職權,實行集體負責制,由全體組成人員集體討論,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集體作出決定。堅持民主集中制,集體行使權力,集體決定問題,是人大常委會的全部活動包括監督活動的特點。
第四,堅持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憲法和法律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它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接受其監督。監督法第六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接受監督。”同時,監督法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七條等條文規定,人大常委會在具體監督工作中的有關報告及處理情況等,要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通報,這一方面是為了保障代表對人大常委會工作的知情權,另一方面也便于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常委會的工作。
第五,堅持公開原則。監督法第七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向社會公開。”這是我國法律首次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公開原則。公開原則在監督法中有多處體現,第八條、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七條規定,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凡是向本級人大代表通報的內容,同時要向社會公布,接受人民監督。人大常委會只有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人大的工作才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并保持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將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情況向人民公開,保證人民的知情知政權,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