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修正案(十一)條文要義:修正提示、適用指南與案例解讀
- 勞東燕主編
- 3704字
- 2022-07-26 12:16:40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條 【增設危險作業罪】
四、在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具有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現實危險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關閉、破壞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救生設備、設施,或者篡改、隱瞞、銷毀其相關數據、信息的;
“(二)因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被依法責令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關設備、設施、場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險的整改措施,而拒不執行的;
“(三)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未經依法批準或者許可,擅自從事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建筑施工,以及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等高度危險的生產作業活動的。”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增設危險作業罪[1]的規定。
為進一步強化對勞動者生命安全的保障,預防生產事故、避免實害發生、維護生產安全,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設危險作業罪作為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指的是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具有導致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發生的現實危險的行為。本條將刑事處罰階段適當前移,針對實踐中的突出情況,規定了對具有導致嚴重后果發生的現實危險的三項多發易發安全生產違法違規情形,包括關閉、破壞生產工具或相關數據信息、拒不執行停產或整改措施、未經批準從事高度危險的生產作業活動等追究刑事責任。
【條文對照】

【修正提示】
刑法修正案(十一)完善了對事故前隱患和違章行為的治理,增設危險作業罪作為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條文涉及三種類型化的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的生產、作業行為:
其一,關閉、破壞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救生設備、設施,或者篡改、隱瞞、銷毀其相關數據、信息的。
其二,因存在重大事故隱患被依法責令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關設備、設施、場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險的整改措施,而拒不執行的。
其三,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未經依法批準或者許可,擅自從事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建筑施工,以及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等高度危險的生產作業活動的。
【修法背景】
安全生產管理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必須加以重視。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呈現總體向好,事故總量、較大事故起數、重特大事故起數實現“三個持續下降”[2],同時,安全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仍然突出,影響公共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仍時有發生。
為了把安全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研究修改刑法有關條款,將生產經營過程中極易導致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違法行為列入刑法調整范圍。”我國刑法對于責任事故犯罪長期采取過失結果犯的認定方式,只有存在重大損害結果才能構成犯罪。為了事前有效防止重大責任事故的發生,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改變傳統上對于安全生產的事后刑事規制觀念,增設危險作業罪,反映事前風險防范理念,將刑事處罰階段適當前移,對具有導致嚴重后果發生的現實危險、多發易發的安全生產違法違規情形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適用指南】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設危險作業罪,在理解與適用該條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如何理解與把握本條第一項所規定的行為
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監控、報警、防護、救生設備、設施,對于保障安全生產具有重要作用,對以上設施設備的關閉、破壞行為,提高了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張某舉等重大責任事故案”中,身為該礦瓦斯檢查員的被告人袁某、康某、賀某、申某未能履行瓦斯監測崗位職責,不按規定安設瓦斯探頭,明知礦山井下瓦斯超標、生產作業存在重大隱患,為達到繼續開展生產的目的,在瓦斯超限時不是采取停電撤人等安全措施,而是采取將瓦斯探頭電源拔脫,或者將瓦斯探頭置于風筒新鮮風流中等方法,使瓦斯傳感器喪失預警保護功能,并偽造虛假的瓦斯報表數據應付檢查,造成井下瓦斯濃度合格的假象,最終造成瓦斯爆炸事故,致使76人死亡,15人受傷。[3]
瓦斯檢測設備的正常運行關系著礦山的生產安全,本案中被告人關閉檢測設備的行為具有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現實危險。即使最后未導致事故實際發生,在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后,此類行為也應以本條定罪處罰。
“篡改、隱瞞、銷毀其相關數據、信息”,是指對設備設施記錄、采集、存儲、傳輸的監控、報警、防護、救生設備設施的數據信息進行修改、隱瞞、銷毀,破壞其真實性和安全性的行為。如在上述“張某舉等重大責任事故案”中,被告人偽造虛假的瓦斯報表數據應付檢查,造成井下瓦斯濃度合格的假象,具有導致嚴重后果的現實可能性的行為,依據本條可被刑事追責。
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使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大量應用在生產、作業過程之中,篡改、隱瞞、銷毀數據很有可能給生產、作業帶來危險。生產領域對數據信息安全的重視已經體現在行業內的規范要求中,如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科技與信息化司于2019年5月發布的《煤礦感知數據接入規范(試行)》第6.4條規定,數據采集系統在運行過程中不能影響企業正常安全生產,應與企業生產控制系統進行安全隔離,確保企業生產安全,同時可采用身份驗證、加密傳輸、數據完整性、安全審計等方式保障感知數據交換安全。
實踐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不到位、日常監管執法寬松,導致信息安全隱患得不到糾正、信息安全制度得不到執行的現象,對生產安全造成了現實危險。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此作出回應,重視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數據信息,將篡改、隱瞞、銷毀相關數據、信息具有嚴重后果現實危險的行為納入刑法規制。這些數據和生產、作業的安全有關聯,所以即便還沒有發生事故,刑法對擅自調整、篡改報警設施的上下限值,使得該報警系統喪失其應有功能以及對工業設備采集的預警數據進行隱瞞、銷毀,或者發現數據、信息可能出現異常后,予以隱瞞甚至銷毀,導致其不能真實反映設備設施的運行情況等行為也可進行追究。
二、如何理解與把握本條第二項所規定的行為
在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以后,為了防止事故發生,就要采取相應的停工、停產等整改措施。安全生產法規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生產經營單位作出停產停業、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關設施或者設備的決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執行,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生產實踐中,拒不執行整改措施導致發生重大事故的情形不在少數,如“李某源、馬某、唐某松等重大責任事故案”:2016年7月1日,監理單位和杭州市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均向被告人所在公司開具工程暫停令,要求其加快北基坑臨時棄土土方外運,加強坑外降水,做好基坑堵漏工作,但公司仍未及時停工整改,繼續將開挖出來的淤泥土堆放在臨近中隔墻的北基坑處,致使臨近中隔墻的南側和北側基坑內存在20余米堆土落差,后期繼續組織十余名補漏工人進行補漏作業,導致重大事故發生。[4]
應當注意的是,拒不執行重大事故隱患停工停產停業和立即整改等安全監管監察指令并不當然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必須同時具有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現實危險才能考慮適用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
三、如何理解與把握本條第三項所規定的行為
建筑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法等法律規范針對高度危險的作業領域,均有相應的安全生產規范及經營許可規范,對其安全設施設計、安全制度建立等均有考核標準,考核通過方能獲得生產許可。未經行政許可從事這種高度危險的生產、作業活動,具有發生重大事故的現實危險,因而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此加以規制。
為了避免“一刀切”,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實施上述三種行為的,在具有導致重大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發生的現實危險的情況下才構成本罪。這里的“現實危險”,并不是已然結果,而是一種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且是現實可能性。對現實可能性的判斷,應當結合具體案情進行考察。因此,本罪屬于典型的具體危險犯。在認定本罪的時候,不僅要考察是否存在本條所列舉的客觀行為,而且根據具體案情判斷是否具有發生重大事故的現實危險。如果沒有這種現實危險,則只是行政違法行為,不能按照本罪定罪處罰。
依照危險作業罪的規定,行為人主觀上對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所規定的三種特定的違反安全管理規定生產、作業行為具有故意,但對將要發生的事故實害結果主觀上是過失。因此,就危險作業罪與重大責任事故罪之間的關系而言,前罪是基本犯,而后罪是加重犯。這種將法益保護前置化的做法,實質上是將刑法保護法益的時間提前,對于即將會造成法益侵害的行為,也運用刑法予以規制,否則慘劇發生就為時已晚。新增該條在體現積極預防重大責任事故、重大勞動安全事故以及危險物品事故的立法意志的同時,也嚴密了法網,使刑罰體系更加科學。
[1] 2021年2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七)》確定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之一罪名為危險作業罪。
[2] 《應急管理部發布1-8月全國安全生產形勢分析》,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網站,https://www.mem.gov.cn/xw/bndt/201809/t20180907_229675.shtml,最后訪問時間:2021年2月25日。
[3] 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人民法院(2011)葉刑初字第72號刑事判決書。
[4] 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浙01刑終315號刑事裁定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釋義(下冊)
- 民法典物權編釋論:條文縷析、法條關聯與案例評議
- 打官司法律常識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應用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與指導案例:商事卷(第六版)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行政糾紛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釋義
- 知識產權:技術顛覆背后的法律智慧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知識產權糾紛
- 民法典重點修改及新條文解讀(下冊):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合同糾紛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公司卷(第三版·上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