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句法語義探思錄
- 劉丹青
- 572字
- 2022-07-22 15:43:00
四、量詞的宏觀研究
表示度量衡一類單位的詞,在各種語言中都存在,其語法特點一般跟名詞相同,并不形成一個獨立的詞類。漢語中因為存在大量的個體量詞,并且在語法上跟名詞已有明顯差別,所以需要讓量詞獨立成類。但是,由于缺乏宏觀分析,因此,對漢語為什么需要這個其他很多語言所沒有的詞類,還解釋得不夠。筆者認為,量詞的存在與發展適應了漢語這個宏觀系統的需要(劉丹青1988)。其一是湊足音節,與漢語的雙音化趨勢和句法重節律的特點相適應;其二是區分類別,彌補了漢語名詞類范疇的不足;其三是代替名詞,起了其他語言中“支撐詞”的作用;其四是區別名詞詞義,適應了漢語同音詞偏多的實際;其五是區別詞與詞組,彌補了漢語詞與詞組界限模糊的不足。
嚴格地說,量詞不是漢語特有,而是漢藏語系特有。可是,量詞又明顯不是從未分化的漢藏祖語中繼承來的,那么,漢藏語系各語言怎么會“不約而同”地發展出這一新詞類?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又做了跨方言、跨語言的宏觀比較,發現漢藏各語言量詞的發達程度相差很大,而且與地域有密切關系,量詞最發達的是壯語及鄰近壯侗語,其他語言和漢語各方言的量詞發達程度大致與它們跟壯語等的鄰近程度成正比。有理由假設,量詞起源于某些古越族語言并向四周做輻射式擴散和推移(詳情另文討論)。這樣的考察雖然超出了現代漢語的范圍,但確實能幫助我們看清普通話量詞的復雜現狀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