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漢語相互性實詞的配價及其教學

引言

詞語的配價可以理解為詞語的同現關系,即語法單位之間在深層必須有而在表層可以有(也可以有條件地省略)的組合關系(劉丹青1987)。考察配價關系一般以同現關系中的一方為核心或基點,另一方或幾方為核心的價(本文也稱“論元”)。配價關系最主要用于考察以動詞(或謂詞)為核心的句法組合關系,因為它構成了句子的基本框架。但其他詞語類別也可以存在以自己為核心的配價關系。根據價的數量,詞語可以有單價、雙價和三價等的區分。然而,本文所討論的相互性實詞,即具有“相互”這一語義成分(義素)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卻既與配價現象密切相關,又難以簡單地用其他詞語的那種方式來確定價的數量和分類。這類詞語在配價理論中和語言教學實踐中都需要予以特別的關注。21

先比較以下四個句子:

(1)張明碰見了李剛。

(2)張明和李剛碰見了。

(3)他們(倆)碰見了。

(4)*張明碰見了。

四句都用了相互性動詞“碰見”。在(1)中,出現了分別占據主語和賓語位置的兩個論元,句子完整而自足,“碰見”似乎是二價動詞。在(2)中,(1)的兩個論元合成一個以并列式主語出現的單一論元,但句子仍是自足的,是(1)的同義句,并且在這一語義上不能再帶賓語,“碰見”像個一價動詞;(3)是(1)和(2)的同義句,只是進一步用復數代詞取代(2)的并列式主語,一價動詞的特點更明顯;(4)只能是一個不自足的句子,只有在省略的情況下才能合格(這里的*號表示從配價角度看句子不自足),“碰見”只能做二價動詞。22劉丹青(1982,1983,1986,1987)分別討論過相互性名詞、相互性動詞和相互性形容詞的句法語義特點,本文“上篇”擬從配價語法的角度總結這三類相互性實詞在語義和句法上的共性及三類詞的各自特點,“下篇”討論與漢語相互性實詞的應用和對外漢語教學有關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嘉禾县| 田东县| 瑞丽市| 韶关市| 庆云县| 永济市| 肇庆市| 万安县| 崇文区| 尼木县| 财经| 庆云县| 册亨县| 鹿泉市| 邓州市| 礼泉县| 瓦房店市| 长乐市| 遵化市| 桦甸市| 广饶县| 常宁市| 连山| 长兴县| 高邮市| 德兴市| 廉江市| 绿春县| 措美县| 拉孜县| 海丰县| 吉安县| 淳安县| 阳新县| 桦甸市| 托克逊县| 河间市| 永德县| 仁寿县| 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