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海拾貝
- 秦牧
- 656字
- 2022-07-21 15:34:09
數字與詩
如果有人說,“把數目字寫到詩里面去,有時很能夠增添詩意”,我們起初聽起來,也許會不大相信。
因為,數目字往往是比較單調的,有些文章里面,多引用了數目字,都會令人感到枯燥、困倦,更何況是詩呢?
然而詩歌中適當引用數目字,有時的確格外情趣橫溢,詩意盎然。我覺得唐、宋許多杰出詩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
請看看下面這些詩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韓愈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李商隱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李白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杜甫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陸游
從上面例子中,可以見到:這些詩人,不約而同地在某種情形下,都擅于把一些具體數字,編織入詩,就像在云錦中織入了金線黑絲似的,自然得很。我們讀來,不但不單調,而且感到生動極了,傳神極了。柳宗元詩句中如果不是采用了那些數字,他的貶謫流浪、沉郁蒼涼的感情便未必能表達盡致;陸游詩句中如果不是采用了那些數字,北國風光,河山壯麗的景象便未必能給人一種清晰如畫的印象。
數字在這些場合起了一種奇特的作用,它使描述的事物高度形象化、明確清晰起來,特征也就分外顯著了。像杜甫描寫孔明廟前那株古柏,如果籠籠統統以“枝干參天”之類的詞語來形容,就會流于一般,決不能取得這樣的藝術效果。
這些充滿了數字的詩的奇特的藝術力量,如果我們尋根究底分析一下,正是“高度形象化”、“具體事物具體處理”、“非常之事用非常之筆”所產生的藝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