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重構人類文明與商業世界
- 劉沐真 王淳楓
- 1427字
- 2022-07-28 18:29:37
從古典原子論談起
現在,大家流行說凡事皆要“不忘初心”。同理,當我們大談元宇宙的時候,我們不妨放慢匆忙前進的腳步,回望人類的文明發展之路,回溯人類的宇宙探索史,審視元宇宙爆發的理論基礎,追尋元宇宙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發展趨勢。
毫不夸張地說,人類的文明史有多久,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就有多久。
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人德謨克利特率先提出“原子論”,認為物質是由極小的稱為“原子”的微粒構成的,物質只能分割到原子為止。他還構建了一個理論體系,解釋了世界的隱秘秩序,即整個宇宙是由無限空間構成的,沒有上下,沒有中心,也沒有邊界,其間有無數原子在運動,原子不可分割,萬物都由它們構成,構成事物的原子不斷地流射出事物的“影像”,這些“影像”會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靈,人的感覺和思想便產生了。德謨克利特的視野和洞察力在今天看來依然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基于德謨克利特的觀點,我們建構了如下關于元宇宙的認知:人類運用特殊的“原子”代碼,將現實事物的“影像”投射于虛擬時空中,這個虛擬時空又通過其流射出的“影像”,作用于現實事物。當虛擬時空與現實時空通過這樣的“影像循環”融合在一起時,“元宇宙”便誕生了。
也就是說,元宇宙不僅是很多人認為的數字技術構建的一個虛擬空間,它也會與我們的現實世界發生碰撞和融合,并作用于我們的現實世界,從而對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產生巨大影響。
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曾在自己的著作《人類簡史》中闡述到,在7萬年前人類社會發生了認知革命后,整個人類文明經歷了農業革命、科學革命等數個轉折點。
尤瓦爾·赫拉利關注的根本命題是“虛構”,人類文明用“符號”,如文字、圖像、聲音等,來表示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填補人類的認知空白,從而形成了文明的根源性力量。
“虛構”根植于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虛構”的力量讓整個文明如此燦爛。特別是邁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個新的文明——信息文明誕生了。許多在現實世界中不存在或難以觀測的“虛構世界”,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信息文明以海量信息的高速和便捷傳播為特征,為虛擬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土壤。人類開始有能力創建虛擬空間,并在虛擬空間中工作生活。“虛擬文明”吸納了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等技術成果,向人類展現出構建與傳統物理世界平行的數字世界的可能性。
在發展虛擬文明的同時,另外幾種人類文明也在同步發展,包括機械文明、生物文明與星際文明。其中,機械文明是產業革命以后,人類利用機械取代手工業進行大規模生產的近代資本主義文明。可以說,現代社會還在沿著機械文明的路線發展。生物文明是人類對生物自身探索與開發的文明。例如人類對大腦的開發、對生命的探索,都是生物文明的發展方向。星際文明是人類可以自由地遨游太空的文明。在星際文明時代,人類不但會繼續探索太空,還能進行跨星系旅行,就像現在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那樣簡單。
元宇宙不僅將引發人類對信息科學、量子科學和生命科學的全新探索,改變科學的研究方式,還將為人文科學體系帶來突破。
在哲學觀點中,人類對于“創造新世界”的沖動是永恒存在的,元宇宙也會是人類“虛構”本能的一次極限放大。當“創造新世界”的認知、條件都得到滿足時,元宇宙闡述的那個平行世界中的虛擬時空也必將被人類全力打造出來。
簡單理解,元宇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人類正在進入虛擬文明時代。元宇宙是與人類現實物理世界交互的充滿無限可能的虛擬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