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重構人類文明與商業(yè)世界
- 劉沐真 王淳楓
- 1126字
- 2022-07-28 18:29:37
元宇宙的形態(tài)演化
我們知道,一張普通的紙帶有兩個面,一只蟲子需要跨過邊緣才能從正面爬到反面。但是100多年前的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fā)現,如果把紙帶扭轉180度然后將兩頭黏接起來,蟲子無須跨過紙帶邊緣就能爬遍紙條兩面。為什么會這樣?因為這樣加工過的紙帶只有一個面——側曲面,也就是說,它的面從兩個減少到了一個。后來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
很多時候,人類的文明就是處于“莫比烏斯帶”這般的扭曲狀態(tài)——每一小步的前進,特別是技術的迭代更新,并不能表示整個進程的結束,反而可能只是邁向新起點的過程。元宇宙的出現便是如此。
元宇宙并非憑空產生,而是在人類信息技術乃至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扭曲”出的一種全新的形態(tài)。元宇宙也會成為現實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莫比烏斯帶”,讓我們無障礙地穿行于兩個世界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元宇宙的發(fā)展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有人稱之為“古典形態(tài)”,我們可以把它通俗地理解為“浪漫形態(tài)”。在這一階段,人類以文學、藝術、哲學為載體,構建起一個閉環(huán)式的“宇宙想象空間”,比如柏拉圖的《理想國》、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等,在中國則有《易經》《封神榜》《西游記》等極具東方特色的代表作品。
第二階段被稱為“新古典形態(tài)”,我們可以將其通俗地理解為“科幻形態(tài)”。如果說古典形態(tài)依靠的是人類意識和思想的綻放,那么新古典形態(tài)則是有科學原理和技術支撐的、更為理性的元宇宙。1818年,瑪麗·雪萊創(chuàng)作的《弗蘭肯斯坦》讓當時的人們看到了“人造人”的奇跡,這實質上是用新的“造物”技術挑戰(zhàn)自然。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不僅看到了《時間機器》《我,機器人》《雪崩》等優(yōu)秀科幻作品,也看到了極具代表性的電影《黑客帝國》,它講述了一個被計算機人工智能系統(tǒng)控制的世界。與此同時,人類技術突飛猛進,元宇宙的技術架構開始逐漸成形。1996年,通過虛擬現實建模語言(VRML)構建的科幻城市模擬游戲(Cybertown)成為元宇宙初期模型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三階段被稱為“高度智能形態(tài)”,這一階段是基于清晰的技術支撐而發(fā)展出的一個全新的具有“去中心化”特質的階段,標志性事件是美國互聯網公司Linden Lab基于Open3D推出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之后,美國Roblox公司、瑞典Mojang Studios等游戲公司成為開拓者。今天這一隊伍的成員不斷擴充,一方面,互聯網公司諸如蘋果、亞馬遜、騰訊、阿里巴巴等紛紛進軍元宇宙;另一方面,區(qū)塊鏈、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等與元宇宙日益融合,不斷沖擊現有的技術、經濟、文化體系。
從這三個歷史階段中我們不難看出,元宇宙的本質是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元宇宙會在云計算、區(qū)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都成熟之后發(fā)展出其最終形態(tài)。彼時,我們的價值觀、人文思想、經濟模式和元宇宙結合在一起,將會誕生一個全新的人類數字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