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規制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研究
- 龍曉柏
- 1220字
- 2022-07-28 21:10:49
第二節 對外直接投資的制度影響因素
對外直接投資涉及跨國企業、東道國、投資輸出國和相關國際經濟組織等全球性多邊經濟主體,因此,影響對外直接投資行為的制度因素具有全球性、復雜性和多元性。一般而言,影響對外直接投資的全球性制度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1.全球分工制度的深化
“二戰”后,隨著全球分工制度的深化,一方面,要求把分布于各國的諸多生產企業緊密地聯系在全球一體化生產過程中,這必然需要運用對外直接投資去實現全球性生產分工;另一方面,知識經濟的演化深化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加速了全球性生產專業化與生產協作的國際分工新制度體系的建立。在國際分工新制度體系下,全球性跨境直接投資擁有更充分的暢通渠道,這有利于實現國際產業資本的大規模流動。
2.世界金融制度的演化
“二戰”后,全球金融體系經歷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與瓦解,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創新從技術層面在更大程度上推動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同時,自20世紀末,新興經濟體市場保持著巨大的國際貿易順差,加之石油價格大漲,使得一些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并推動了主權財富基金的發展。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國際貨幣體系進入改革期,當前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主要是在決策結構上增加了新興經濟體的代表權;二是重視二十國集團(G20)在國際貨幣金融合作中的作用,促使國際貨幣金融事務處理從原本的七國集團(G7)、八國集團(G8)向二十國集團發展,提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透明度。這些改革新動向為國際資本的跨經濟區域流動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渠道和聯結媒介,在客觀上為對外直接投資拓展了融資的可獲得性。
3.跨區域一體化合作制度的日益融合
“二戰”后,全球性的經濟貿易合作框架交流機制,如G8、G20、金磚國家峰會(BRICs)和區域化經濟聯合體,如歐盟(EU)、東盟(ASEAN)、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隨著世界經濟交流的日益拓展取得快速發展,涵蓋資本、知識、技術的對外直接投資也正成為全球經濟日益融合的核心因素。同樣地,經濟一體化的深化降低了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性和進入壁壘,使投資經濟主體更易享受到國民待遇,進一步刺激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特別地,在知識經濟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經濟一體化制度的融合更趨軟性化和共同性。這無疑為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及生產性資本循環增值的有效合作載體。
4.全球投資規制演化的自由化趨勢
為了促進各自經濟的有效發展,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有關對外直接投資的規制大都經歷了從嚴格到放松的過程。尤其在各國產業價值鏈日益耦合的情形下,為了爭奪國際投資市場,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本國產業結構升級,一方面,各國通常會利用對外直接投資進行產業部門的結構調整,放寬本國傳統優勢產業或成熟的技術、產品向國外轉移;另一方面,各國政府通過提供融資優惠、投資風險擔保等便利化規制方式,鼓勵跨國企業把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投向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