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絲路沿線省份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動狀況

居民家庭消費結構不僅反映了居民家庭在各方面的支出金額及支出比重,也反映了每個消費領域出現的問題,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對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動進行分析,既有利于引導城鄉居民合理消費,又有利于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對加快我國絲綢之路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消費結構變動分析首先按照滿足居民生活消費層次的大類,即生存型消費、發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三大類,并結合國家統計局劃分的消費項目,即食品煙酒、衣著、居住、交通通信、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生活用品及服務、其他用品及服務進行差異性分析。采用2006—2016年數據,分析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城鄉居民家庭消費狀況及差異。

一、城鎮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動及差異分析

(一)城鎮生存型消費

生存型消費主要是滿足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費,目的是解決人們最基本的溫飽問題。生存型消費屬于基礎層次的消費,需求彈性也比較小,人們只有在滿足基礎性消費的前提下,才能向更高層次的消費發展。生存型消費一般包括食品煙酒、衣著及居住三方面的支出。

1.生存型消費支出

由表3-8可知,近10年來,全國城鎮生存型消費的三個類別都呈上升趨勢,其中居住類增長最快,增速為18.92%,說明近年來迅速增長的房價使得居民居住類消費增長幅度變大。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城鎮居民生存型消費整體低于全國水平。此外,2006年和2016年,食品煙酒方面的人均支出在城鎮生存型消費中占比最高,說明食品煙酒在生存型消費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表3-8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生存型消費支出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年、2017年)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總的來說,西南地區在2006年和2016年食品煙酒方面的支出均高于西北和東北地區,但其年均增長率在三大地區中最低(7.63%),說明西南地區的城鎮居民在食品煙酒方面的消費逐漸趨于穩定。2016年東北地區在衣著方面的消費最高(1 981.6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 739.0元),且近10年的年均增長率在三大地區中也是最高的,達到8.11%,可以看出東北地區在衣著方面的消費勢頭良好。西北地區在2006年和2016年居住方面的消費均為最低,但其年均增長率高于其他地區。

在食品煙酒方面,西北地區的新疆年均增長率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高,達到9.98%,其消費支出由2006年的2 386.9元增長到2016年的6 179.4元,絕對增量為3 792.5元。其次是青海,其年均增長率為9.71%。而西南地區的云南近10年城鎮人均支出年均增長較為緩慢,增速僅為5.95%,且2016年消費支出在西南地區中最低,因此云南城鎮居民在食品煙酒方面的支出需進一步提升。四川2016年的人均消費支出最高(7 118.4元),為9.63%,僅次于新疆和青海,體現出近10年來四川居民家庭生活在食品煙酒方面的消費水平顯著提高。

在衣著方面,2016年東北地區的遼寧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最高,達到2 321.3元,超出全國平均水平(1 739.0元),同時年均增長率達到10.61%,可以看出遼寧城鎮居民在衣著方面消費水平較高。對比發現,西南地區的廣西人均消費支出較低,遠低于全國水平,且其近10年來的年均增速較緩,僅有6.37%,說明廣西在衣著支出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居住方面,盡管2016年遼寧人均消費支出在絲路沿線地區中是最高的(4 632.8元),但還是低于全國水平(5 113.7元)。在絲路沿線省份中,只有青海(19.29%)、云南(20.61%)在居住消費方面的年均增長率超過全國的年均增長率。因此,絲路沿線地區相對于全國來說,其城鎮居民的居住水平較低,上升空間較大。

2.生存型消費構成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生存型消費構成見表3-9。從全國數據來看,在絲路沿線地區城鎮居民生存型消費的三個支出項目中,10年間居住類的人均消費占比年均增長率為7.86%,而食品煙酒及衣著類年均增長率都為負值,說明10年間城鎮居民食品煙酒和衣著方面的支出占比不斷下降,而居住方面的支出占比逐漸增加。此外,食品煙酒支出占比的下降說明我國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

表3-9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生存型消費構成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絲綢之路沿線省份來看,城鎮人均生存型消費結構變動與全國一致。除了2016年的衣著類城鎮人均支出占比高于全國水平,達到8.62%外,其余的兩項都比全國低。生存型消費的占比越低,意味著居民生活水平越好。

具體來說,東北地區近10年來食品煙酒類的占比遞減速度最快,其2016年在食品煙酒方面的占比僅有27.12%,體現出東北地區居民家庭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西南地區2016年衣著類的消費占比最低(7.46%),其年均增速也為負,可看出西南地區的城鎮居民的消費觀念正在逐漸轉變。在2016年,西北、西南和東北地區居住類消費占比均低于全國水平,說明絲路沿線省份的居住水平相對較低。

在食品煙酒方面,2016年西北地區的寧夏消費占比最小,僅為24.01%,下降幅度較大,年均增長率為-3.4%,可以看出寧夏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而西南地區的四川在2016年消費占比最高,達到34.45%,說明四川的食品煙酒類消費構成與絲路其他省份相比,下降速度較為緩慢,還需進一步優化消費結構。

在衣著方面,近10年來占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南地區的云南,其2016年的消費占比也較低(6.42%)。與之相反,在2016年,東北地區的遼寧的消費占比達到9.29%,比全國平均占比多1.75個百分點,且年均下降率最低。

在居住方面,西南地區的云南消費占比從2006年的7.93%增長到2016年的20.48%,年均增長率為9.95%,呈現出較大幅度的增長。而東北地區的吉林在近10年來消費占比的年均增長率僅為3.47%,在絲路沿線省份中增速最低,比全國平均年均增長率低4.39個百分點。居住類消費占比近10年持續增加,說明近些年房價的上漲對絲路沿線地區居住類消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城鎮發展型消費

發展型消費即滿足居民尋求更好、更高質量的發展而產生的消費需求,包括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及教育文化娛樂三方面的支出。

1.發展型消費支出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發展型消費的比重也在不斷增加。由表3-10可知,近10年來我國城鎮居民發展型消費逐年增加,增長最快的是交通通信類,年均增長率達到10.71%。

表3-10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發展型消費支出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三大地區來說,西北地區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增長較快,近10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4.66%,比全國平均增長率高出3.95個百分點。2016年西南地區醫療保健類支出是三大地區中最低的(1 429元),且其年均增長率也不高,僅為10.24%,說明西南地區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消費水平還有提升空間。東北地區近10年來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年均增長率最高,達到11.07%,從2006年的862.69元增長到2016年的2 465.83元,絕對增量為1 603.14元,說明東北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水平提升較快。

在交通通信方面,10年間西北地區的寧夏年均增長率最高,達到17.53%,高出全國平均增長率6.82個百分點,而西南地區的云南年均增長率最低,僅有9.99%,兩者相差較大,說明區域發展不平衡對交通通信類的支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外,2016年絲綢之路沿線省份中只有寧夏(3 896.5元)和遼寧(3 447元)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3 173.9元),可以看出絲路沿線省份交通通信類消費水平還有提升空間。

在醫療保健方面,西南地區的重慶年均增長率最低,僅有9.19%,但重慶2016年的城鎮人均支出達到1 700元,超出了全國的平均水平(1 630.8元),說明重慶居民醫療保健類的支出水平較高,相應提升了重慶城鎮居民在發展型消費方面的支出。西北地區的新疆年均增長率最高(15.14%),說明近10年來新疆的醫療保健水平發展較快,使得城鎮居民愿意將更多的支出投入醫療保健方面。

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近10年來增長最快的是東北地區的遼寧,年均增長率為13.46%,從2006年的853.9元增長到2016年的3 018.50元,提升幅度較大,也說明遼寧省城鎮居民家庭在文娛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而西南地區的重慶年均增長率最低(4.41%),且其2016年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為2 232.40元,比全國(2 637.60元)小,可以看出重慶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還需進一步發展。

2.發展型消費構成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發展型消費構成見表3-11。總體來看,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交通通信類支出占比呈現增長趨勢,而醫療保健類與教育文化娛樂類消費占比均呈負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分別為-0.1%和-1.89%。絲綢之路沿線區域2016年的城鎮發展型消費的人均支出占比均高于全國,發展型消費的占比變高,意味著居民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百姓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表3-11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發展型消費構成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三大地區來說,近10年來西北地區城鎮居民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比重增長率較高(3.09%),比全國平均增長率高出2.67個百分點,且其2016年的占比也是絲路沿線三大地區中最高的,達到14.81%,說明近年來西北地區交通通信水平發展較快。與全國消費情況不同的是,三大地區醫療保健類的支出比重逐年增加,而全國的年均增長率為-0.1%,由此可見,絲路沿線地區醫療保健發展趨勢良好。除了東北地區教育文化娛樂占比年均增長率為0.09%外,其他地區都在減小,但是減小的幅度低于全國。

在交通通信方面,絲路沿線省份中只有西南地區的四川消費占比呈現負增長(-0.26%),且其2016年的消費占比(13.06%)也低于全國平均占比(13.75%),說明四川在交通通信方面有發展空間。而消費占比增長最迅速的是西北地區的寧夏,年均增長率達到5.93%,比全國年均增長率(0.42%)多出5.51個百分點,說明寧夏近年來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水平發展尤為迅速。

在醫療保健方面,消費占比增長最快的是西北地區的新疆(2.64%),從2006年的7.02%增長到2016年的9.11%,而東北地區的遼寧近10年來出現負增長趨勢,也是絲路沿線省份中唯一年均增長率為負的省份。需要注意的是,黑龍江2016年的消費占比最高,達到11.06%,比全國的平均占比(7.07%)多了3.99個百分點,但其年均增長率不高,說明黑龍江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消費水平發展趨于穩定。

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2016年西北地區的陜西城鎮居民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占比為12.77%,在絲綢之路沿線省份中排名最高,其次是東北地區的吉林(12.35%)。從年均增長率來看,西南地區的云南增速最高,達到1.53%,而重慶的年均增長率為負值,差距較為明顯。

(三)城鎮享受型消費

享受型消費即滿足居民物質需求以外的更高層次的需要而產生的消費,主要是指居民家庭中用于生活享受的消費,是在人們已經滿足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后的較高層次的消費。享受型消費包括生活用品及服務、其他用品及服務兩類消費。

1.享受型消費支出

由表3-12可知,近10年來我國城鎮的人均享受型消費在顯著地增長,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務人均消費從2006年的498.48元增長到2016年的1 426.8元,絕對增量為928.32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1.09%。從享受型消費支出的增加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觀念逐漸轉變,消費質量不斷提升,但是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費支出整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表3-12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費支出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三大地區來說,近10年來東北地區享受型消費的各項年均增長率都比全國高,說明東北三省的城鎮人均享受型消費正迅速攀升。其中,東北三省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年均增長率最高,達到13.93%,比全國平均增長率(11.09%)多2.84個百分點,說明東北地區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增長較為迅速。西南地區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年均增長率最低(10.53%),且其2016年的支出(1 236.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1 426.8元)少,可以看出,西南地區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水平有待提高。此外,西北地區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年均增長率最低(6.48%),說明在該方面的消費潛力還需進一步挖掘。

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東北地區的遼寧在近10年來,其年均增長率最高(15.71%),且2016年在該方面的支出總量也相對最高,達到1 558.2元,體現出遼寧在該方面的消費水平提升迅速。而西南地區的重慶年均增長率是絲路沿線省份中最低的,只有9.06%,但其2016年的支出為1 466.0元,高于西南地區的消費水平,說明重慶城鎮居民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發展已經趨于穩定。

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東北地區的遼寧不僅在年均增長率中位居第一(8.71%),并且在2016年的支出總量也是最高的,達到802.8元,超出了全國平均水平(594.7元)。而2006—2016年,西南地區的廣西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年均增長率最低,僅有2.55%,并且其消費支出水平在絲路沿線省份中偏低。

2.享受型消費構成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費構成見表3-13。近10年來全國居民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人均支出占比不斷下降,年均增長率為-3.17%,說明我國城鎮居民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需求應進一步提升。

表3-13 2006年、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費構成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三大地區來說,東北地區的生活用品及服務的消費占比增長最為迅速(2.66%),比全國(0.76%)高了1.9個百分點。此外,西北地區2016年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占比最高,達到6.72%。三大地區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結構變化與全國類似,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近10年來消費占比增長最多的是西北地區的遼寧,其年均增長率達到3.24%,遠超過全國(0.76%)的增長速度。此外,青海、寧夏及四川在該方面的消費占比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寧夏。新疆2016年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占比是絲路沿線省份中最高的,達到7.27%,且其年均增長率為3%,說明新疆近10年在該方面的消費水平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與全國消費結構變化類似,絲路沿線省份消費占比均在減小,其中減小最多的是西南地區的廣西,而其2016年的消費占比也最低,僅有1.73%,意味著廣西在該方面的消費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從整個絲綢之路沿線省份的數據來看,2016年的城鎮享受型消費的人均支出占比都比全國高,且結構變化與全國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無論是全國還是絲路沿線省份,消費占比都在減小,說明我國絲路沿線城鎮的享受型的人均支出還有增加的空間。

二、農村居民家庭消費結構變動及差異分析

絲綢之路沿線區域農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區域內居民家庭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改變。

(一)農村生存型消費

生存型消費是指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等方面密不可分的消費,主要指食品煙酒、衣著、居住消費等。生存型消費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型消費,是其他消費存在的前提。

1.生存型消費支出

由表3-14可知,農村生存型消費與城鎮消費狀況類似。2006年和2016年,食品煙酒人均支出金額都是農村生存型消費中最高的。此外,全國農村家庭居住類年均增長率達到16.43%,超出了衣著與食品煙酒的年均增長率,說明在農村家庭生存型消費中居住類消費逐年攀升,居住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表3-14 2006年、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存型消費支出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三大地區來說,西北地區的食品煙酒類和居住類支出均低于全國水平,其年均增長率卻與全國水平基本持平,但衣著類消費在2016年高于全國水平,年均增長率也相對高于全國水平1.77個百分點。西南地區衣著類和居住類的消費水平低于全國水平,同時年均增長率高于全國水平。東北地區的居住類消費高于其他兩個地區,但其年均增長率較低(14.22%)。

在食品煙酒方面,西南地區的四川和重慶在2016年的消費支出分別為3 886.6元和3 850.7元,均高于絲路沿線其他省份,且其年均增長率同時位居前列。西北地區的新疆食品煙酒消費由2006年的810.7元增長至2016年的2 624.2元,雖然2016年的消費水平不高,但其年均增長率卻達到12.46%,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年均增長率最低的是東北地區的遼寧,僅為8.71%,相對于其他省份,遼寧的農村居民在食品煙酒方面的消費增速較為緩慢。

在衣著支出方面,2016年西北地區的新疆消費支出在沿線省份中最高,達710.3元,其年均增長速度為14.28%,說明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農村居民在衣著方面的需求逐漸升高,其消費支出也隨之升高。西南地區廣西和云南的農村居民的衣著消費支出均較低,2006—2016年的絕對增量分別為172.1元和209元,并且其年均增長率在西南地區中處于最低水平,可見,廣西和云南在衣著方面的需求較為簡單。從年均增長速度來看,東北地區的遼寧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低,為10.11%,但其2016年的消費支出高于全國水平,說明遼寧的農村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支出上升空間較小。

在居住方面,西北地區的陜西在2016年的消費支出為2 026.5元,相比于其他絲路沿線省份較高,且年均增長率為19.52%,說明陜西農村居民的居住水平相對較高。甘肅的居住支出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低,為1 341.1元,但其年均增長率較高,可見甘肅農村居民在居住支出方面發展空間較大。從年均增長速度來看,西南地區的重慶高達20.64%,雖然2006年的居住支出僅為254.2元,在西南地區中處于最低水平,但2016年的居住支出已超過云南,其消費水平明顯上升。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在2006年的消費水平最高,為560元,到2016年僅增長至1 618.4元,10年間的增長幅度并不大,且年均增長率最低(11.20%),可以看出黑龍江農村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消費需求不高,使得其消費支出增長較為緩慢。

2.生存型消費構成

表3-15為2006年、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存型消費構成。絲路沿線地區農村居民生存型消費中,2006年全國農村居民在食品煙酒方面的支出占比為43.02%,而2016年的占比降到32.24%。可以看出,這10年間全國農村居民食品煙酒方面的支出占比有所下降。2006年全國農村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支出占比比2016年僅高出0.26個百分點,差距較小,可以看出農村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支出較為穩定。2016年農村居民在居住方面的消費占比略高于2006年,說明農村居民的居住水平逐漸升高。

表3-15 2006年、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存型消費構成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三大地區來說,2006—2016年,西南地區在食品煙酒方面的占比變化較大,由2006年的50.32%下降至2016年的36.85%,而在衣著方面較為穩定,說明西南地區農民居民的消費觀念逐步轉變。東北地區2016年的食品煙酒和衣著方面的消費占比低于2006年;在居住方面,2016年的消費占比高于2006年。

在食品煙酒方面,西北地區的寧夏的消費占比由2006年的41.35%降低到2016年的26.47%,降幅較大,年均增長率為-4.36%,在絲路沿線省份中,寧夏食品煙酒方面支出的下降速度最快,說明寧夏農村居民有更大的優勢和條件進一步向發展型消費過渡。西南地區的重慶和四川2006年和2016的消費占比均處于絲路沿線省份中最高,并且其年均下降的速度較為緩慢。

在衣著方面,2006—2016年,絲路沿線各地的消費占比差距較小。西北地區的甘肅年均增長率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高,達到2.08%。而東北地區的遼寧消費占比下降速度最快,由2006年的7.92%下降至2016年的6.4%,年均增長率為-2.12%,遼寧農村居民在衣著方面消費的降低,為進一步向發展型消費過渡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居住方面,2006—2016年,絲路沿線省份中消費占比差距最大的是西北地區的陜西,由2006年的15.62%增長到2016年的23.65%,絕對增量為8.03個百分點,年均增長率為4.24%,在絲路沿線省份中位居第一。而西南地區的云南和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的年均增長率均為負值,說明云南和黑龍江的農村居民居住類的消費呈負增長。

(二)農村發展型消費

隨著溫飽及居住需求的逐步滿足,農村居民對物質文化、精神層次以及健康管理的需求有了新的認識,居民花費在交通通信和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也在大幅增長,消費開始向品牌化、時尚化以及個性化等方面傾斜,因此這些項目在農村居民家庭消費總支出中的重要性明顯提高。

1.發展型消費支出

如表3-16所示,2016年全國農村居民在發展型方面的平均消費水平均高于2006年,增長勢頭良好。其中,交通通信方面的年均增長率最高(18.22%),發展速度快于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

表3-16 2006年、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發展型消費支出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三大地區來說,2006—2016年,東北地區在發展型消費各個項目中的支出水平均高于其他兩個地區。從年均增長率來看,東北地區的各個項目在三大地區中最低,西北地區的年均增長率最高,其次是西南地區,可以看出,雖然東北地區的發展型消費支出總量最高,但西北和西南地區的發展潛力大于東北地區。

在交通通信方面,西北地區的陜西從2006年的216.7元增長到2016年的879.8元,同時,西南地區的廣西從2006年的239.5元增長到2016年的972元,其消費的絕對增量分別為663.1元、732.5元,增長幅度均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排名靠后。東北地區遼寧的交通通信支出在2016年上升至1 663.9元,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排名最高,并且高出全國水平124元。由于近年來交通工具種類繁多與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農村居民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相應提高。

在醫療保健方面,西北地區的青海從2006年的192.8元增長到2016年的1 278.8元,增長幅度為1 086元,在所有絲路沿線地區中增長幅度最大,其年均增長率為20.83%,顯著高于其他沿線省份,甚至趕超全國水平,說明青海農村居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推動了醫療保健方面的消費。其次是東北地區的黑龍江,2016年的醫療保健支出僅低于青海8.9元,但其增速在絲路沿線省份中只處于中等位置。西南地區的云南在2016年的消費支出僅為620.1元,其增速也排名靠后。

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東北地區的各個省份在2006—2016年的消費水平和絕對增長量均遠超過其他絲路沿線省份,但遼寧和吉林的年均增長率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低。西北地區的青海年均增長率高達21.78%,在絲路沿線省份中位居第一,說明青海農村居民對教育文化娛樂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發展也越來越快。2016年,西南地區四川的教育文化娛樂支出為707.2元,同時其年均增速僅有13.66%,可以看出四川農村居民對教育文化娛樂的追求不高,使得其支出水平增長較為緩慢。

2.發展型消費構成

表3-17為2006年、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發展型消費構成。2006—2016年,全國交通通信和醫療保健支出的占比均呈增長的趨勢,其絕對增量分別為3.21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構成呈下降趨勢,由2006年的10.78%下降至2016年的10.57%,說明全國農村居民家庭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水平較不理想。從三大地區來說,東北地區2006年和2016年在發展型各項中的消費支出占比均為最高,其次為西北地區,西南地區則為最低。

表3-17 2006年、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發展型消費構成

續表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在交通通信方面,絲路沿線的各個地區在2016年的消費占比份額比2006年的占比明顯增高。表現最為明顯的是西南地區的云南和西北地區的寧夏,年均增長速度較快,其中,云南的年均增長率為7%,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排名第一,其次是寧夏,說明云南和寧夏在交通通信方面的發展速度較快,前景較為可觀。

在醫療保健方面,西北地區的青海消費占比從2006年的8.85%增長到2016年的13.87%,絕對增量(5.02個百分點)最高,且年均增長率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排第三位,僅次于廣西和甘肅。2016年,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的消費占比為13.48%,僅低于青海。西南地區的重慶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消費在2016年為8.5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17%),且年均增長速度較慢,僅為1.69%,因此,重慶農村居民在醫療保健方面的重視程度應進一步提升。

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2006—2016年,大部分絲路沿線省份的消費占比增長幅度不明顯,其中西北地區的陜西和西南地區的四川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四川的下降幅度較大,由8.21%下降至6.94%。西北地區青海的年均增速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高(5.41%),但2016年的支出占比僅為9.23%,主要是由于2006年的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比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低(5.45%)。總的來說,青海農村居民對教育文化方面的需求越來越注重,從而推動了教育文化娛樂消費的快速增長。

(三)農村享受型消費

隨著農村居民家庭生活質量的大幅度提升,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開始逐步向以服務等消費需求為主的享受型消費過渡,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1.享受型消費支出

如表3-18所示,2006年全國在生活用品及服務和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分別為126.6元和63.1元,到2016年,消費水平分別上升至595.7元和186.0元,相對而言,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年均增長率較高于其他用品及服務。說明在享受型消費中,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從三大地區來說,西北地區的享受型消費的增長速度最快,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8.56%和14.28%,西南緊隨其后(18.06%、13.48%),發展最慢的則是東北地區(15.20%、10.33%)。

表3-18 2006年、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費支出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絲路沿線各個省份的農村居民在2016年消費水平遠遠高于2006年,增長幅度較大。西南地區的重慶和四川在2006年和2016年的消費均達到較高的水平,且兩地的年均增長率也位居前列。東北地區的吉林在2016年的消費總量僅為375.6元,低于其他絲路沿線省份,其年均增長率也位居末尾,吉林農村居民對生活用品及服務的需求相應較低,但在這方面的發展潛力較大。

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西北地區的青海消費總量從2006年的41.3元增長至2016年的212.9元,絕對增量最大(171.6元),且其年均增長率(17.81%)也高于其余各個沿線省份,表現出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而西南地區的云南,2006—2016年的農村居民消費的絕對增量僅為47.1元,在所有絲路沿線省份中增幅最小,并且年均增長率排名相對靠后,低于青海9.4個百分點,相差較大。云南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相對較為落后,應進一步提升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需求,同時拉動其他用品及服務的消費支出。

2.享受型消費構成

表3-19中數據表明,絲路沿線地區農村居民享受型消費中,2006年全國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占比為4.47%,而2016年的占比增長到5.88%。可以看出,這10年間全國農村居民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占比有所增長。2006年全國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占比為2.23%,2016年占比下降到1.84%。說明在絲路沿線地區的農村居民享受型消費中,生活用品及服務的發展比其他用品及服務的發展更好。

表3-19 2006年、2016年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享受型消費構成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整理。

從三大地區來說,在2006年和2016年,西南地區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占比均最高,且增速也最高,為3.05%。東北地區占比最低,為3.54%和4.23%,增速處于低水平(1.8%)。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西北、西南和東北均呈下降趨勢,年均增長率為負值,其中東北地區的下降速度最快,其次是西南地區,下降最慢的是西北地區。總的來說,東北地區的享受型消費水平低于西南和西北地區。

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2016年西北地區的陜西和西南地區的重慶、四川占比排在前三位,且陜西、四川的年均增長率也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排名靠前,可以看出,甘肅和四川的發展速度較快,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需求較高,表現出一定的發展優勢。2006—2016年,東北地區的吉林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占比僅增長了0.05個百分點,且年均增長率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低,說明吉林的農村居民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較少,需進一步推動消費發展。

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西北地區的青海在2016年的消費占比最高,為2.31%,且其年均增長率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排名第一,體現了青海農村居民對較高生活品質的追求和向往,從而使得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逐步上升。年均增長率排名靠前的還有西南地區的四川和重慶,只低于青海。西南地區的云南在其他用品及服務方面的占比最低,僅為1.16%,且遞減速度最快,由2006年的1.73%降低至2016年的1.16%,年均增長率為-3.92%,說明云南農村居民在該方面的發展最為遲緩,需進一步優化農村居民在此方面的消費結構。

總的來說,2006年和2016年絲路沿線農村居民在享受型消費方面的消費占比稍低于全國水平,但其差值都不超過0.5個百分點,說明絲路沿線地區的農村居民享受型消費水平較滯后于全國水平,需要進一步改善。

三、家庭消費傾向分析

邊際消費傾向用于描述由于收入變化導致的消費者消費額的變化幅度大小,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增減量與可支配收入增減量之比,表示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可支配收入時消費的變動情況。根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消費與絕對收入之間存在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從表3-20可以得出,我國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整體小于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這是由于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普遍低于城鎮居民收入。通過對比發現,我國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呈上升趨勢,說明近年來國家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收減負開拓農村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極大地刺激了農村居民的消費。

表3-20 2006年、2016年絲路沿線地區城鄉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及邊際消費傾向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計算整理。

平均消費傾向是消費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從絲路沿線各地區來看,2016年絲路沿線地區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最高的是西北地區的青海,最低的為西南地區的廣西;而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最高的也是青海,最低的為東北地區的遼寧。需要注意的是,在絲路沿線省份中,只有陜西、廣西、云南農村居民家庭的消費傾向變小,說明三省居民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習慣趨于理性、謹慎,因而消費受收入的影響逐漸變小。從表3-20中可以發現,一些省份的平均消費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大于1,特別是2016年平均消費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大于1的省份有所增加,說明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居民的消費理念與消費模式也在不斷變化。從整個絲綢之路的省份來看,2016年的城鄉消費傾向均高于全國,這也說明地區發展差異造成了居民收入的差距,從而導致消費傾向的差別。

四、家庭消費結構變動度分析

為進一步揭示絲路沿線區域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演變規律,本書以消費結構變動度來代表消費結構升級情況,結合《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對城鄉居民各年消費結構變動度進行計算,計算結果如表3-21所示。

表3-21 2006年、2016年絲路沿線地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資料計算整理。

結合表3-21和圖3-4可以看出,2006年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21.73%)相較于其他絲路沿線省份最高,其次是吉林(21.24%)。而2006年絲路沿線地區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相較于全國水平均偏高,平均值為14.1%,比全國消費結構變動度高11.43個百分點。2006年西南地區的云南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在絲路沿線省份中最高,為17.78%,其次為西北地區的陜西(12.51%),說明云南和陜西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得到了較大程度的調整。其余各地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的差距并不明顯。與全國相比,2006年絲路沿線地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的平均值為7.44%,較高于全國(6.48%)。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較大,也反映出絲路沿線地區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升級速度較快。

圖3-4 2006年、2016年絲路沿線地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7》和《中國統計年鑒2017》相關數據計算而得。

2016年絲路沿線地區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變動程度基本一致,其中,西北地區的寧夏,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其消費結構變動度在絲路沿線省份中均為峰值,分別為11.82%和8.83%。此外,與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相比,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變動度在西北和東北地區更為明顯,變動程度更大。這表明,西北和東北地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空間和潛力較大。與全國相比,2016年絲路沿線地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度的平均值分別為3.31%和6.66%,分別高出全國1.38個和4.29個百分點,且農村的消費結構變動度與城鎮相差甚多。這也說明深挖農村消費市場,推動農村消費結構升級還有很大的空間。

總體而言,絲路沿線地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波動程度較城鎮居民更明顯,各個峰值與其基期的絕對差與城鎮相比更大,這些趨勢反映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較為明顯,也反映出絲路沿線地區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結構升級速度較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江市| 陆良县| 天峨县| 教育| 都兰县| 英吉沙县| 河东区| 旬阳县| 汨罗市| 石狮市| 丰镇市| 衡阳市| 普宁市| 扬中市| 夏津县| 宜宾市| 舟山市| 株洲县| 蒲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沙田区| 诸城市| 渝北区| 乐山市| 菏泽市| 东平县| 宁明县| 历史| 邯郸市| 定州市| 杂多县| 措美县| 勐海县| 县级市| 左贡县| 金川县| 双辽市| 墨江| 垣曲县| 田林县|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