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城鎮化與農村貧困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貧困作為困擾世界的經濟發展難題,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在人類社會發展初期,人們普遍面臨著貧困和饑餓。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尤其是進入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產工具的更新,提升了社會生產力,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貧困的范圍也在不斷縮小。同時,為消除貧困,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聯合國在成立時就把消除貧困寫進《聯合國憲章》。1980年世界銀行發布的《世界發展報告》定義貧困為:家庭或個人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獲得社會公認的滿足人們基本生存需求的食物、生活條件和參加某些社會活動的機會。1990年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報告》豐富了貧困的概念,將能力貧困因素納入貧困概念中,同時按人均年收入370美元和275美元的兩條貧困線的標準對世界貧困狀況進行了估計,1985年按人均年收入370美元的貧困標準,發展中國家將近1/3的人口處于貧困之中;按人均年收入275美元的貧困標準,發展中國家約18%的人口處于赤貧狀態。進入新世紀后,世界銀行進一步擴展了貧困的概念,在原來概念的基礎上增加了脆弱性和無助性因素,深化了貧困標準。同年,聯合國又提出了《千年發展目標》,規定到2015年將全世界12億的極度貧困人口減少一半。

經過各國的共同努力,世界減貧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據《發展與全球化:事實與數據》(1)報告顯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減貧效果最為突出,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從20世紀80年代超過80%降為8%以下,南亞地區的貧困人口比例從20世紀80年代的59%降為現在的19%左右,中國和印度為世界減貧人口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據聯合國發布的千年發展目標最終報告《千年發展目標2015年報告》(2)顯示,全球基本實現極端貧困人口減半,小學教育性別均等,將無法獲取改善的飲用水源的人口減半等目標。但仍有部分目標沒有實現。貧困問題并沒有消除,目前仍有8.36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狀態中,約7.95億人營養不良,世界范圍內的貧困問題仍然十分嚴重,而且社會分化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之間正在加劇,貧富差距逐漸擴大,據《2016年全球財富報告》(3)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最富有的1%的人口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財富,巨大的貧富差距嚴重威脅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成為社會矛盾的根源問題。

中國是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國始終把扶貧工作當作工作重點。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按照最新農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貧困標準(4),我國的農村貧困人口由1978年的7.7億減少到2018年的1386萬,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的規模和程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受到歷史問題、現實條件及其他因素的制約,我國的農村貧困問題仍然很嚴峻,反貧困任務依然很艱巨,主要體現在:①貧困人口基數大。2018年我國仍有1386萬農村人口生活在貧困當中,貧困發生率高達1.7%,一半以上的農村貧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地區,貧困發生率高達10%以上。②反貧困的難度加大。目前我國的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這些地區生態生產環境惡劣,而且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條件差,擺脫貧困的能力和條件比較薄弱。③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利于農村貧困的減緩。2018年,全國就業人員為77586萬人,比上年增加54萬人,增長了0.7%,相對于7.08%的GDP增速,中國呈現出“高經濟增長—低就業增長”的狀態,不利于農村貧困人口的就業。貧困問題的嚴重性及長期性嚴重制約著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減貧問題成為學術界討論的熱點話題,學者們從不同視角探討了減貧的因素,多數學者從經濟增長、財政支出、收入分配等宏觀視角進行研究,也有部分學者從人力資本、基礎教育等微觀視角進行研究。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時期,城鎮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那么城鎮化對農村貧困的影響是怎樣的呢?采用哪種城鎮化發展模式更有利于減緩農村貧困?以上問題,本書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二、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本書從發展經濟學和城市經濟學視角梳理了貧困發展的相關理論,并對羅丹的大推進理論、納爾遜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劉易斯的二元結構理論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對貧困的內涵、類型、貧困線的測定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合理、可行的貧困線標準和貧困測量方法,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貧困理論體系。此外,本書還從宏觀視角分析了城鎮化影響農村貧困的作用機制,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城鎮減緩農村貧困的理論認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相關領域的研究。

(二)現實意義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世界反貧困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有關如何促進農業的發展,緩解農村貧困問題成為參會代表討論的重點話題。十九大報告對我國脫貧攻堅的成就進行了全面總結,并提出了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5),可見中國農村的脫貧、緩貧問題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問題。本書以農村貧困為研究對象,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一方面,為政府制定扶貧政策提供依據。長期以來,學者們一直關注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的減貧作用,忽視了城鎮化對農村貧困的減緩作用,通過對城鎮化的農村減貧效應研究,可以為政府制定農村扶貧政策提供更好的依據。另一方面,有助于探索減緩農村貧困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本書不僅研究了城鎮化與農村貧困之間的關系,而且對城鎮化發展模式的減貧效應進行了研究,為政府建立有利于減緩農村貧困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提供了政策建議,對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積極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监利县| 松桃| 酒泉市| 繁昌县| 永州市| 黄梅县| 云霄县| 平舆县| 同江市| 江阴市| 鞍山市| 罗定市| 南乐县| 锡林郭勒盟| 游戏| 拜城县| 珠海市| 逊克县| 保山市| 吉林市| 湘潭市| 轮台县| 晋江市| 曲周县| 阳新县| 宣恩县| 瓮安县| 房产| 廊坊市| 交城县| 曲周县| 商南县| 新和县| 钟山县| 邹平县| 阜宁县| 库伦旗| 德惠市| 开鲁县| 天水市|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