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進程中的貧困治理
- 何春
- 1127字
- 2022-07-27 17:02:19
第五節 研究內容與結構安排
本書第一部分在吸收借鑒國內外學者關于城鎮化和貧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實現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運用發展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相關理論,分析了中國城鎮化和農村貧困的發展現狀,并構建計量模型對城鎮化的農村減貧效應以及城鎮化模式的農村減貧效應進行實證檢驗,最后提出了城鎮化的農村減貧效應的對策建議,為中國農村貧困的減緩提供了參考。
本書第一部分共分為四章,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是緒論,首先介紹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以此引出文章所要研究的內容;其次梳理了國內外的城鎮化和貧困的相關文獻資料,主要從城鎮化與貧困、城鎮化與農村貧困等方面綜述了城鎮化對貧困影響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然后梳理了城鎮化和貧困的相關理論,對羅丹的大推進理論、納爾遜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劉易斯的二元結構理論、非均衡發展理論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通過對這些理論的梳理和總結,為分析城鎮化的農村減貧效應奠定理論基礎。最后,從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對本部分做了一個總體規劃。
第二章是中國城鎮化和農村貧困的現狀分析。從城鎮化的發展歷程和現狀特點介紹了城鎮化的發展狀況,從農村貧困的水平、分布、特點、成因對農村貧困的狀況進行介紹,并對城鎮化與農村貧困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
第三章是城鎮化農村減貧效應的實證檢驗。此章構建了一個關于城鎮化和農村貧困的理論模型,得出了城鎮化和農村貧困呈現出“U”形關系的結論,然后用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進行了實證檢驗,驗證上述的結論,并分區域檢驗了城鎮化對農村減貧作用的大小。最后構建理論模型,探索城鎮化發展模式的農村減貧效應,并利用中國省級面板數據檢驗了核心城市和二級城鎮對農村減貧效應的效果。
第四章為對策建議。總結了本部分的研究結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城鎮化農村減貧效應的對策建議。
根據以上內容,第一部分設計了技術路線,如圖1-5所示。

圖1-5 第一部分的邏輯框架圖
(1) 聯合國:全球8億人口極端貧困,中國印度減貧突出[EB/OL].http://news.ifeng.com/a/20160719/49419169_0.shtml, 2016-07-19
(2) 新華網.千年發展目標哪些達成哪些沒達成[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9/26/c_128270086.htm, 2015-09-26
(3) 匯通網.全球各國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俄羅斯狀況最觸目驚心[EB/OL].http://news.fx678.com/C/20161128/201611281748391553.shtml, 2016-11-29.
(4) 林暉,周芙蓉.中國扶貧標準升至2300元農村貧困人口1.28億[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913/12/1302411_409135076.shtml, 2012-06-24.
(5) 習近平:確保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脫貧[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31/07/116554_531802876.shtml, 2016-01-31.
(6) 世界銀行.1981年世界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1:78-80.
(7) 世界銀行.1990年世界發展報告—貧困問題?社會發展指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
(8) 歐共體委員會.向貧困開戰的共同體特別行動計劃的中期報告[R].1989,14.
(9) 世界銀行.2000/2001世界發展報告:貧困作斗爭[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10-44.
(10) 世界銀行.1990年世界發展報告—貧困問題?社會發展指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