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躬行集: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馮筱 何山主編
- 5119字
- 2022-07-27 16:51:44
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
笪鳳媛(1)
摘 要:全面推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新時代高校教師的思想意識、教學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挖掘課程自身的特色和思政內涵的同時,促進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合,與思政類課程形成教育合力,提升經濟類專業課程教育的德育價值,全面貫徹落實民族類本科院校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教學改革
1 引言
課程思政就是要挖掘、發揮各門課程自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融入教學中。《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020)》強調,要深刻認識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戰略意義,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計量經濟學作為民族類院校經濟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階段的核心課程之一,其課程教學同樣肩負使命。一方面,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和目標,規劃思政教學的要點和重心,并體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法上;另一方面,在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將知識、技能傳授與理想信念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總之,在課程思政的改革中,只有不斷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才能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提升政治認知、道德素養,真正實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2 文獻綜述
孫亞南等(2019)針對課程思政融入經濟學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與發展現狀進行綜述,認為目前僅有少數文獻將課程思政與經濟學專業教學改革相結合,且研究不深入、不全面,教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不強,并提出了新時代課程思政融入經濟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未來發展趨勢。肖攀等(2020)分析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現狀,指出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整合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德育元素、優化課程結構體系、實現專業育人與立德樹人同向改革路徑。張翼等(2020)分析了經濟學類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要求,并從橫向的教學內容資料和縱向的教學組織兩個視角提出了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楊慧敏(2020)從授課對象00后大學生的思想特征、成長背景出發,結合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將“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理念有機融入計量經濟學四個課堂的建設中。綜上,近年來學者們已在積極探索如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問題,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總體來說,研究還不夠深入細致,在具體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等方面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有待進一步深化,這些也正是本文的寫作突破點和創新點所在。
3 課程思政融入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理論思考
計量經濟學是以經濟理論和經濟數據為依據,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通過建立計量模型來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和規律的一門經濟學科。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將理論與現象聯系起來的數理化分析課程,重點研究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其學科特點決定了課程內容和教學組織與經濟學的理論課程和事實陳述類課程等課程有較大差異。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學實施時既要考慮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素如何體現,又要結合課程的具體特征,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既保質保量完成課程內容教學任務,又能夠處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社會道德規范的價值取向,涵蓋品德、審美、創新、公民責任感等維度的價值標準,達到正本清源、價值引領的課程思政作用。
首先,與課程內容和技術相關的知識點要符合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和目標,具體表現在課程組織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兩部分,計量經濟學作為技術和方法實踐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外部教學資料與數據支撐,選擇數據樣本要體現課程思政的基本價值導向要求,或符合新時代的宏大主題,或合乎社會道德、美學或創新等導向價值和意思趨向,這就要求在數據收集或樣本選取時要有所側重,如宏觀計量方面,收集的時間序列的宏觀數據,更多應以正向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的績效,特別是應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方面取得重大改革和發展績效的領域的選題作為模型方法的應用實例;微觀計量方面,可以從改革開放以來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角度來考慮,也可以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政策導向為指引,比如通過隨機抽樣,調查民族地區若干組家庭的收入和消費水平變量數據,通過建模預測分析民族地區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及影響民族地區家庭消費的主要因素;科學抽樣調查民族地區人口受教育水平等,測度教育的回報,分析民族地區當前的人力資本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這些實證分析一方面會讓學生意識到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不斷增強,引導學生感恩祖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為祖國進一步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會讓學生意識到當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和突破的關鍵,從而將隱性正向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
其次,在教學設計方面,應更多地注重對社會正向價值的引導。比如在實例選取和教學組織設計過程中更需要圍繞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實現課程思政的基本目標。比如要研究勞動者報酬的影響因素,不管研究主題是什么,人力資本的素質都應是最主要的控制變量,這也是對社會正向價值的引導,而其他如性別、地理區位、代際等因素則因研究對象不同而有所取舍,也要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對不同的回歸結果進行解釋;又如在研究影響大學成績的計量建模中,我們常常會引入學生的逃課率、學生是否擁有電腦、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等作為主要解釋變量,在選取解釋變量的集體討論環節,部分同學認為是否擁有電腦這一虛擬變量對大學成績的影響可能為負,原因是學生擁有電腦,可能會沉迷于電腦游戲而遲到甚至曠課,從而耽誤學習。此時,教師在課堂上應及時教育學生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和閑暇時間,積極引導學生珍惜大學四年的寶貴求學時光,充分利用電腦等電子產品收集信息、獲取新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并培養學生,使其成為有責任感、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的愛國青年。
4 課程思政融入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具體教學案例分析
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授課教材是杰弗里·M﹒伍德里奇編寫的《計量經濟學導論:現代觀點》。主要學習內容包括:橫截面數據的回歸分析、時間序列數據的回歸分析和高級專題。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和數據庫資源,這些案例分析為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直觀易懂的素材。通過對大量案例的深入學習,教導學生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為祖國的繁榮強大而努力學習,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總之,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做到以正面案例和積極的數據變量引導人,以積極的分析結論鼓舞人,體現計量模型的數據分析長處,以數據事實提供的經驗論據為正向價值導向提供支持。從而將價值引領隱含在課程教學的進程中。下面通過具體教學案例來闡述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該如何融入思政元素。
教材第2章“簡單回歸分析”中對數工資方程的例子(例2.10),要求建立簡單回歸模型研究個人受教育水平(educ)對工資(wage)的影響,在講解模型的理論基礎時首先應闡明模型存在正且顯著的斜率系數,即個人受教育水平對工資具有明顯的正向影響。鼓勵學生要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好青春時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有利于個人技能素質的提升、專業知識的豐富,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另外,為了強調教育的遞增邊際報酬回報特征,在計量模型的方程形式選擇上可以應用因變量取對數,建立半對數模型闡述教育的邊際報酬遞增,回歸模型斜率系數的含義是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解釋變量變動1個單位,因變量的平均百分比變化。也就是說,教育的邊際報酬并不是不變的常數,而是具有遞增的邊際報酬(見圖1)。鼓勵學生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等,教育學生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不僅僅是局限于課本知識,課后要廣泛閱讀經管類經典名著,培養學生擁有一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才更有利于提高教育的邊際報酬。

圖1 wage=exp(β0+β1educ+u),β1>0
資料來源:筆者繪制。
當然,上述簡單回歸分析存在諸多局限,如經典回歸模型的假定4:模型的隨機擾動項零均值假定往往不成立,導致教育的回報難以得到無偏估計。為了進一步拓展優化此模型,盡量得到教育回報的無偏估計,可考慮給模型適當添加解釋變量,除了受教育水平之外,在勞動市場上的工作經驗(exper)、任現職的任期(tenure)等也是影響個人工資水平的重要因素。鼓勵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要愛崗敬業、腳踏實地,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貧w結果顯示,工作經驗、任職時間兩個變量均表現為統計上顯著,且對工資具有正向的影響。偏誤方向上,簡單回歸有向上的偏誤,即簡單回歸夸大了個人受教育水平對工資的影響。這也驗證了個人受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工作經驗顯著正相關,學生接受更多的教育會提升其個人的能力。此外,教材計算機練習C5.1提出對工資方程多元回歸分析中的被解釋變量工資應該使用水平值還是對數值的問題,結果發現對數工資方程更接近于滿足MLR.6,即計量模型的隨機擾動項正態分布的假定。因此,對數工資方程優于水平工資方程,這也進一步驗證了教育的遞增報酬的合理性。
教材第3章“多元回歸分析:估計”中大學平均成績的例子(例3.4),考慮影響大學平均成績(colGPA)的解釋變量時,選取了高中平均成績(hsGPA)、大學能力測驗分數(ACT)和大學逃課率(skipped)三個指標,回歸結果顯示,高中平均成績和大學逃課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大學能力測驗分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教育學生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業精于勤荒于嬉,要做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高中階段的學習是為大學學習打基礎,同樣,大學努力學習也是為后來進一步深造提供可能的機會,且大學生逃課對大學成績的負面影響很大,要求大學生要有一定的自控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做到不逃課、不缺課。模型回歸結果還顯示,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值并不高,說明影響學生大學成績的因素還有很多,如家庭背景、個性、高中教育的質量等個人特征變量等。
教材第7章“含有定性信息的多元回歸分析:二值(或虛擬)變量”中,例7.2考慮個人擁有計算機(PC)對大學平均成績(colGPA)的影響。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網上選課、課外學習等都離不開電腦,網絡學習資源也越來越豐富,計算機是大學生必備的學習助手。然而,民族院校有部分學生來自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區,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從而沒有經濟條件購買計算機。建模時除了考慮學生高中平均成績(hsGPA)和大學能力測驗分數(ACT)等控制變量之外,還引入了虛擬變量PC,若某名學生擁有一臺計算機取值為1,其他情況取值為0?;貧w分析結果顯示,一名擁有一臺計算機的學生比一名條件相當但沒有一臺計算機的學生大學平均成績更高,且虛擬變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通過這個例子,要教育學生們正確使用電子產品,不要沉迷于電腦游戲、網絡電影,逃課甚至影響大學成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學校、感恩國家,要珍惜大學四年的寶貴時光,為祖國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5 結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新發展背景下對高校教育的新要求,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是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結合經濟類專業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基本特征和教學組織特點,分析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要求,并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從教學內容設計視角提出了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路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3]孫亞南,王曉策,張月.課程思政融入經濟學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述評與發展趨勢[J].教育現代化,2019(11): 59-61.
[4]肖攀,蘇靜,李文麗.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J].德育研究,2020(3): 33-34.
[5]楊慧敏.基于00后大學生計量經濟學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4):197-198.
[6]張翼,張禹.課程思政對經濟學專業課程的內涵要求與實現路徑分析——以《計量經濟學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0-7): 67-68.
(1)笪鳳媛,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發展經濟。電子郵箱:466378550@qq.com。
項目來源:西南民族大學2020年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示范課程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2331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