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城市社區“三社聯動”機制研究:以內蒙古B市為例
- 王曉東
- 915字
- 2022-07-26 19:19:56
1.1.2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基礎環節,建設“三社聯動”深度融合機制是創新社會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社會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社區建設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包括人口在內的各類社區要素高速流動和加速分化,城市居民對社區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要求復雜多樣,致使傳統的以政府單一中心、自上而下的行政化服務方式已無法滿足社區居民生存和發展的利益訴求,迫切需要政府、社會組織、市場企業、社區居民和社會工作者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和多元共治的新型社區治理結構。本研究在突出“三社聯動”主體有效發揮其功能價值和社會資本的基礎上,結合內蒙古B市社區試點實踐,試圖分析“三社”為何聯、怎樣聯、如何動等問題,以期將個案實踐經驗上升為一般性結論。這不僅是治理理論和社會資本理論在本研究中的深化應用,而且對豐富我國社會建設理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2.實踐意義
城市基層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前沿陣地,而民族地區城市社區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其“三社聯動”機制建設路徑勢必有其特色。本研究以內蒙古B市社區建設為案例,探究民族地區“三社聯動”機制建設路徑和運作模式,以期為其他地區城市社區“三社聯動”實踐提供經驗啟示和做法參照。本書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內蒙古基層社區建設、社會組織發展、社會工作服務創新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本研究目標指向和結論的針對性較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價值。內蒙古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社區治理環境、社會組織發展程度和民族宗教文化等特點,對民族社會工作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也對基層社區社會組織管理模式、政策引導方式和互動制度安排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本研究選取西部民族地區中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社區發展基礎相對較好的內蒙古B市為例,探討城市社區發展中如何通過制度設計和機制創新來加快搭建社區服務平臺、培育和孵化社會組織、促進民族社工發展,進而讓“三社”有序地“聯”起來、協調地“動”起來和持續地“火”起來,探索一條適應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和多元民族文化的“三社聯動”機制建設路徑和運行范式,可為內蒙古城市社區的有序治理和“三社聯動”機制建設提供實踐指導和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