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城市社區“三社聯動”機制研究:以內蒙古B市為例
- 王曉東
- 1388字
- 2022-07-26 19:19:57
1.2 研究目標和研究思路
1.2.1 研究目標
本研究對象是民族地區城市社區,全書以內蒙古B市社區“三社聯動”機制運行實踐為分析切入點,主要研究三個問題:一是如何從制度設計上讓“三社”真正有序地“聯”起來?二是如何從機制運作上讓“三社”切實有效地“動”起來?三是如何從激活主體內源動力上讓“三社”持續強勁地“火”起來?
圍繞以上三個問題的研究,要達到的總體目標是:從優化制度頂層設計、激活主體內在動力、增強聯動機制保障等方面,探討如何突破內蒙古B市社區“三社聯動”實踐瓶頸,提出適應民族地區城市社區“三社聯動”機制持續運行的思路和對策。具體研究目標如下:
1.探究民族地區“三社聯動”如何從制度設計上真正有序地“聯”起來
目前,發達地區城市社區對“三社聯動”做了多種模式的實踐探索,但尚未有公認的統一運行范式。民族地區由于受地域條件、經濟水平、人口分布等諸多因素影響,其城市社區建設在管理體制、服務體系、治理環境、文化塑造等方面與發達城市相比差異顯著、差距明顯,“三社聯動”機制的建設路徑必然不能同步和同路。民族地區“三社聯動”機制建設的特殊性體現在哪些方面,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研究在內蒙古民族地區視域下,客觀分析社區“三社聯動”機制建設環境、基礎條件和主體資源的現實情況,以滿足社區居民共性需求、解決社區公共問題為導向,探究社會治理新時期、新要求下的“三社”功能邊界定位和作用發揮問題,探討“三社”在城市社區合作服務的路徑、協調關系和聯動規律。
2.探究民族地區“三社聯動”如何從機制運作上切實有效地“動”起來
民族地區“三社”建設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各級政府也在加快完善社區平臺、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的政策支持體系。“三社聯動”機制的整體框架在理論上業已成型,但實踐操作程序上還存在精細化設計不足、專業化和規模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尤其是“三社”在解決社區公共問題上缺乏良好的銜接性與貫通性,致使相關資源還未高效整合,參與主體并未協調地“動”起來。本研究分析內蒙古B市“三社聯動”機制運作的特點、成效和不足,探討民族地區如何加強社區居民參與能力建設、社區社會組織自身建設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建設,以促進“三社聯動”機制運作的交叉借力和融合發展。
3.探究民族地區“三社聯動”如何從激活“三社”內源動力上持續強勁地“火”起來
“三社聯動”若要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不能長期依靠政府主導外部推動,需要各主體從社會資本培育上形成互動、合作、信任、規范和互惠的內源動力機制,但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下應施行不同的模式。“三社聯動”在民族地區屬于新生事物,發展初期必須依靠政府力量來引導方向、協調資源和主推政策,但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應基于民意需求、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建設高效的內部聯動機制來激發“三社”參與社區治理的動力和活力,使社區居民由“被動參加”變為“主動參與”,使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由“配角”變為“主角”,充分發揮“三社”等主體服務社區居民的“同頻共振”作用。本研究試圖以內蒙古B市社區建設為切入點,從社區居民的公共性服務需求和自治權利出發,以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度和獲得感為目標,通過政府社會治理空間讓渡、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社區協商和賦權增能等機制建設,有效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力量,拓寬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領域和途徑,從而優化“三社聯動”發展環境,最終實現“三社”聯動精密、協同精準、服務高效和激發基層社會活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