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 云南經濟政策的發展成就

云南省經過70年的發展,生產總值從1949年的8.9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6376.34億元。并且完成了由過去的“一、二、三”型產業到現在的“三、二、一”型產業的結構轉變,由傳統農業發展成了現代化機械農業,工業發展成就顯著,第三產業成了重要的支柱產業。

2.3.1 農業經濟政策與發展成就

2.3.1.1 農牧業較大發展

1949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8.3億元,1979年增長到44.71億元,1999年增長到642.48億元,2017年增長到3872.93億元,總的來看增長速度較快,在這70年間云南高原特色山地牧業實現了較大發展。其原因除了和云南省的地理環境有關,云南相關的一系列經濟政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2017年我國出臺《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37號),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同年也印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云發〔2017〕 21號),為云南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礎。除此之外,云南相關農牧業政策很多,僅以2008年為例,云南省出臺了《云南省2008年對種糧農民補貼實施辦法》、《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農業廳關于印發2008年云南省對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實施辦法的通知》(云財建〔2008〕53號)、《關于印發2008年天然橡膠良種苗木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云財農〔2008〕26號)等一系列政策。從表2-1可見,通過這些政策,云南特色農牧業發展較快,農牧民的積極性較高。

表2-1 云南省農業生產總值 單位:億元

續表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2.3.1.2 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云南省各地方農村也積極推進農機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發展,實現地方農業發展進程與規模的有機轉變。近年來,云南出臺了《云南省財政直接補貼農民資金“一折通”發放管理暫行管理辦法》(云財農〔2009〕349號)、《農業部辦公廳關于2008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項目申報準備工作的緊急通知》(農辦財〔2008〕26號)、《云南省2008年度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等政策,對各種農用拖拉機、耕作機械、收獲機械、種植機械、茶葉機械、植保機械、漁業機械等進行補貼,大大促進了云南省的農業發展。

從表2-2可見,1978年農業機械總動力為243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機引農具2.23萬部,小型拖拉機機引農具1.87萬部,農用水泵1.71萬臺,聯合收割機215臺,機動脫粒機4.19萬臺。到2017年,農業機械總動力為3535萬千瓦,是1978年的14.5倍;大中型拖拉機機引農具6.76萬部,是1978年的3倍;小型拖拉機機引農具35.65萬部,是1978年的19.1倍;農用水泵34.14萬臺,是1978年的20倍;聯合收割機8275臺,是1978年的38.5倍;機動脫粒機45.42萬臺,是1978年的10.8倍。以上數據表明云南農業發生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專業化農業的轉變,機械化解放了勞動力,而且使糧食產量大大提高。

表2-2 云南省主要年份機械擁有量

續表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2.3.1.3 糧食產量不斷增加

國家對耕地非常重視,出臺了《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國辦發〔2018〕2號),云南也出臺了對糧食補貼的各種政策,如《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實施意見》(云政發〔2017〕85號)、《云南省2008年對種糧農民補貼實施辦法》、《云南省財政廳、云南省農業廳關于印發2008年云南省對種糧農民農資綜合直補實施辦法的通知》(云財建〔2008〕53號)等政策,從而促使云南省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的比重一直相對穩定,從表2-3可見,糧食產量從1949年的393萬噸增加到2017年1843.40萬噸,增加了4.69倍。

表2-3 云南省主要年份糧食產量 單位:萬噸

續表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2.3.1.4 林業保護與發展并重

云南省森林物種資源豐富,氣候類型多種多樣,林木生長率較高,全省林業面積2607.11萬公頃,森林面積2273.56萬公頃,均居全國第2位;森林覆蓋率59.30%,居全國第5位;活立木蓄積量19.13億立方米;珍稀物種資源占全國的52.8%。這些有利的自然資源條件為林業發展提供了基礎。21世紀以來,云南省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產業的規模檔次和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為規范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有償使用管理,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社會和經濟等多種效益,實現國有森林資源資產保值增值,我國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和〈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中發〔2015〕6號)、《國務院關于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82號),云南省也出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云南省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云發〔2016〕13號),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起草了《云南省國有林場森林資源資產有償使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農業部出臺了(農辦墾發〔2008〕2號)《關于印發2008年天然橡膠良種苗木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和西雙版納州農業局(西農字〔2008〕29號)《關于2008年天然橡膠樹良種苗木補貼項目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至2012年,全省累計投入中央和省級林業建設專項資金356億元,年度投入從2002年的14.7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54.7億元,年均增長14%,其中僅省級林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就增長了近60倍;國家扶持的林業貼息貸款額度連續3年突破了10億元;林權抵押貸款業務迅猛發展,貸款余額突破了l14.6億元,在全國連續3年排名第1位。發展林業產業省級龍頭企業321戶,從業人數8萬人,帶動農戶逾300萬戶。2016年,編制完成了500億元級核桃產業發展規劃、全省森林旅游發展規劃,建設木本油料基地117萬畝、提質增效示范基地125萬畝,新增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5個、林業產業省級龍頭企業108戶。

2.3.2 工業經濟政策與發展成就

2.3.2.1 推動重點產業發展

為了促進云南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云南出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云發〔2016〕11號)、《云南省重點產業落地發展考核辦法》、《云南省研發經費投入補助實施辦法(試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重點產業合理布局,促進重點產業特色化、差異化、集約化發展。高水平規劃建設重點產業園區,明確園區主導產業,引導企業入園發展,加強園區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完善產業鏈、物流鏈,提高重點產業發展的配套、協作和集約化水平。推進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著力在重點產業領域培育一批有規模、有效益、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企業集團。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重組。支持企業結合境內外資源,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實現內部管理升級,創新營銷模式,提高效益水平。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和智慧流通,提高產品的成品率、優質品率和精準營銷匹配率。

2.3.2.2 推動科技發展

1985年以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頒布了《云南省科研院所改革的若干暫行規定》《云南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的規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放活科技人員的若干政策規定》《云南省關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若干暫行規定》《關于進一步推動科技人員和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到經濟建設第一線的意見》等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的政策措施。199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科技大會上做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實施科教興滇戰略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戰略重點和八大科技工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堅持第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等政策措施;1998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關于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明確了云南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總體思路、指導原則、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及相關的政策措施;199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的決定》中,提出要加快培養一批跨世紀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一批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并明確了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2000年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提出以企業技術創新為主體,以創新創業人才開發為基礎,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以產品創新為突破口,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相結合、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2005年,全省科技大會召開,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大力加強自主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決定》;2008年,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實施建設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的決定》,提出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創新型云南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科技工作方針。《云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實施細則》已于2015年9月30日召開的云南省科技廳廳長辦公會議通過,自2015年12月16日起施行,適用于云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云南省自然科學獎、云南省技術發明獎、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云南省科學技術合作獎的推薦、評審、授獎等各項活動。為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服務業,促進云南省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服務能力的提升,增強服務業的綜合競爭力,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商務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政策推廣至全國實施的通知》(財稅〔2017〕79號)的要求,2018年9月19日制定了《云南省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管理辦法》。

2.3.2.3 推動發展新動能

2005年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大力加強自主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決定》;2008年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實施建設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的決定》,提出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創新型云南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科技工作方針。落實了《云南省研發經費投入補助實施辦法(試行)》,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云南的科技創新工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云南省通過加快發展八大重點產業,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推動數字經濟快速萌芽,落地一批工業和農業精深加工大項目,新動能不斷增強。云南工業以采礦業、制造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三大門類為主,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為4186個,原煤產量4392.91萬噸,鋼材1607.38萬噸,十種有色金屬372.73萬噸。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313.61億元,增長8.8%,比全國高2.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6位。非煙工業高位放緩,電力、非金屬制品、化工、有色、黑色等傳統行業總體穩定,分別增長22.1%、17.4%、7.6%、6.7%、5.0%,汽車制造、醫藥制造、電子信息制造等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分別增長40.3%、20.9%、136.2%。云南省通過制定細化實施方案,加強工業項目招商,抓好重點產業培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2.3.3 對外經濟貿易政策與發展成就

在國家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下,云南在1992年7月正式提出了“以大西南為依托,以昆明為中心,3個邊境開放城市為前沿,以東南亞、南亞為重點,面向全世界開放”的對外發展戰略,對外開放從政策領域上升到機制建設層面,首次形成了云南省自己的對外開放戰略體系:以周邊國家為對象、兼顧世界其他地區的開放思路;以昆明為軸心、沿邊開放城市為前沿的空間布局;貿易、投資共同發展的開放理念。在國家與地方政策的激勵下,云南省對外貿易額增速明顯加快。其中,東南亞地區所占比重繼續上升。1992年,云南與緬甸、老撾、越南3國的邊境貿易已占到全省總量的43.2%。2000年,為了減小日益擴大的東西部經濟差距,促進國民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中國政府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在該戰略的推動下,針對外來投資的限制得到了極大的放寬,除了少數法律不允許的領域,外商在云南的投資范圍將不受限制。2000年6月出臺的《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擴大開放,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2006年3月出臺的《云南省外來投資促進條例》,不僅鼓勵外商在云南投資,還鼓勵其利用云南省的地緣優勢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GMS合作等國際經貿活動。云南省又相繼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通關便利化的若干意見》《云南省商務廳關于促進外經貿發展暫行辦法》等政策,以上政策對吸引外資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001年云南外商直接投資僅有0.64億美元,2010年上升為13.29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35.4%。1991—2001年,云南貿易依存度平均值為8.65%,出口對GDP拉動平均值為0.32%,而在2002—2010年則分別達到了10.87%和1.22%。云南外向型經濟發展得到進一步加強。

長期以來,云南的對外開放主要局限于面向東南亞地區的“向南”開放。為了使自身的區位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面向南亞國家的“向西”開放逐漸被提上了日程。2007年,云南省提出了建設第三歐亞大陸橋、開辟新的西向貿易通道的戰略構想。2011年3月,“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進入了“十二五”規劃。云南省制定的《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總體規劃(2012—2020年)》,為云南省的對外開放營造了良好的內外環境。“橋頭堡”戰略的提出與實施實現了云南對外開放的全面升級。國家發布的“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中,明確指出要“發揮云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這使云南成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省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橋頭堡”戰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倡議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云南在中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2.3.4 人口與就業經濟政策與發展成就

近年來為了提高生育率,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調整生育政策的意見》(中發〔2013〕15號)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精神,2014年云南省出臺《云南省單獨兩孩政策的實施方案》《云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云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貫徹執行單獨兩孩政策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刺激云南省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并且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02〕13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3號),云南出臺《云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的通知(云衛發〔2003〕287號),云南省政府《關于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云政發〔2007〕77號)等社會醫療保障和生活保障措施,云南死亡率呈階段性的下降趨勢,從表2-4和圖2-1可以看出,1982年死亡率為9.88‰,2017年死亡率為6.68‰,近40年來下降了3.2‰。

表2-4 云南省人口狀況

資料來源:《云南省統計年鑒2018》。

注:本表從1983年起的數字系抽樣調查結果數,其余年份數字均為人口年報數。

圖2-1 云南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變化情況

為了促進就業,云南省出臺《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云政發〔2018〕75號)、《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云發〔2018〕20號)、《中共云南省委辦公廳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指導意見》(云廳字〔2018〕38號)等政策文件,根據表2-5可見,云南省2012—2017年全省就業人數不斷上升,2012年全省就業人員是2881.90萬人,2017年全省就業人員為2992.65萬人,增長率為3.7%。并且這6年來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呈下降趨勢,從2012年的4.03%下降到2017年的3.2%。而且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就業占比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12年分別為56.8%、13.5%、29.7%,2017年分別為50.8%、13.4%、35.8%,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員下降了6個百分點,從事第二產業的人員基本保持不變,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增加了6個百分點。說明云南省近6年的工業發展保持穩定,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結構調整效果明顯。

表2-5 云南省人口社會就業情況

續表

資料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8》。

2.3.5 旅游業發展政策與成就

由于云南獨特的地理位置,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隨著云南省的產業結構轉型,加上其本身經濟的發展,交通的便利,使近年來云南的旅游業發展速度前所未有。從表2-6可見,2012年旅游總收入為1702.54億元,占云南省GDP的比重為16.5%,2017年旅游總收入為6922.23億元,是2012年的4.1倍,占云南省GDP的比重為42.3%。旅游總收入的增長率不斷增長,占云南省GDP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國內旅游收入占比和國內游客占比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旅游業已經成為云南省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影響和地位日益突出,為云南省的整體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無序的現象,為了推動旅游業發展,云南出臺了《云南省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重點任務》等政策,促進了云南旅游的健康發展。

表2-6 云南省旅游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云南省統計年鑒2018》。

2.3.6 環境保護政策與成就

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標志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以此為導向,云南省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云南各級政府開始統一生態文明的建設理念,逐步確立了“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發展戰略。根據《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及《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工信部產業〔2015〕127號)、《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水泥行業部分項目處理意見的通知》(工信部聯原〔2016〕118號)等文件,2012年云南省發布《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西雙版納約定》,2013年出臺《云南省濕地保護條例》《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決定》,2014年云南發改委、云南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編制《云南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15年出臺《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2016年出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規定(試行)》,對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責任進行明確和細化,2018年6月29日出臺《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云南啟動并實施了“七彩云南保護行動”,開展了環境法治、環境治理、環境陽光、生態保護、綠色創建、綠色傳播、節能降耗七大生態文明建設行動,并率先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十大工程。實施了“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頒布了“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09—2020)”。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出臺《云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及《云南省藍天保衛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印發實施《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云南省碧水青山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印發實施《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云南省凈土安居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使云南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起到了引領和示范的作用。云南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云南區域環境質量好或較好的比例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17年云南省城市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優良,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是98.2%,居全國第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云安县| 湖北省| 琼中| 固阳县| 朔州市| 西安市| 彭阳县| 苍梧县| 东平县| 遂昌县| 阿拉善右旗| 大冶市| 颍上县| 高碑店市| 聂拉木县| 武平县| 阜新| 普陀区| 无为县| 武宣县| 宁夏| 乐亭县| 绥化市| 贵阳市| 凤城市| 荥阳市| 澜沧| 台前县| 都江堰市| 交口县| 电白县| 麻江县| 土默特右旗| SHOW| 桦南县| 靖安县| 岳阳县| 老河口市| 吉林省|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