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家風成就好孩子: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成才
- 許道成
- 1140字
- 2022-07-26 19:25:19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家庭教育和農民種莊稼一樣,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但農民種莊稼錯過了季節,只是一季歉收,而家庭教育錯過了黃金季節,則是孩子一生歉收,正像人們常說的“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所以,家長一定要趁孩子涉世不深,心地依然純正的時候,及早調教孩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于萌芽狀態。
古人云“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孩童時代,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的階段。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失時機地進行家庭教育,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有研究表明,胎兒在6個月時,大腦細胞的數目已接近成人,各種感覺器官逐步趨于完善,對母體內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應,這時如果及時進行胎教,有助于胎兒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發育和成長。
但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我認為應該是從孩子出生以后開始的。孩子的嬰幼兒和少年時期是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健全人格的最佳時期。特別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語言表達、智力思維、性格習慣等都有培養關鍵期,如果家長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孩子將受益終生。
例如,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家長每天經常抱抱逗逗孩子,讓他多笑笑,四肢用力彈動彈動,有助于孩子性格快樂活潑以及安全感的及時養成。
在孩子哺乳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把吃奶的勁都用上”,及時培養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
在孩子玩耍時,不能讓孩子心猿意馬,及時培養孩子做事專一、投入的好行為。
孩子剛學走路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將摔跤的孩子扶起來和耐心安撫,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埋下親情、關愛的種子,讓孩子懂得,有了困難向親人求助和傾訴,可以得到無私的幫助,不使初到人間的他們感到孤獨、無助和冷漠。
孩子稍大一點懂事后,不小心再摔跤,只要不是摔得太重,無論他哭喊聲多大,千萬不要輕易扶起他。“自己跌倒自己起,不等別人來拉你”,鼓勵他們自己爬起來,及時培養他們堅強、勇敢、自立的性格……
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知子莫若父”,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稍有變化父母就心領神會,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孩子的心理狀態,能第一時間發現其存在的問題。若能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不讓問題過夜,就會使不良行為和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家長千萬不能有“樹大自然直,兒大自然懂”的想法,特別是孩子初現的一些陋習,要及時修復,否則“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會貽誤孩子終生。
家庭教育關系到家和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特別是草根家庭的父母一定要謹記:現在家里錢不多,以后還可以再掙;今年職位沒有升遷,明年可能還有機遇;當下學歷不高,來日方長,可以再攻。但是,一旦錯過了家庭教育的良機,孩子成長不等人,貽誤了孩子,可就再也沒有補課的機會了!我們窮一代不可怕,怕的是錯失機會而一代代窮下去,那才是最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