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夫唱婦隨 政壇佳話

從1778年開始,亞當斯就去往歐洲協助富蘭克林爭取法國的援助,臨走時還帶上了長子約翰·昆西·亞當斯。自此夫妻二人便遠隔重洋,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鴻雁傳書。盡管難以忍受兩地分居帶來的痛苦,但是阿比蓋爾在民族大義面前毫不含糊,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亞當斯于當年2月啟程前往法國,阿比蓋爾在5月的信中向亞當斯表示:“盡管日子艱難,戰爭殘酷,我與最親愛的人相隔茫茫大洋,但是我絕不拿祖國交換榮華富貴,今生只當美國人。”愛國之情,溢于言表。

當昆西·亞當斯年紀尚小的時候,阿比蓋爾就教給他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和為人處世的原則,這讓昆西·亞當斯受益匪淺。當他隨父前往法國的時候,他以母親傳授的知識為基礎,努力學習新的學問,逐漸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為他日后的一番成就奠定了基礎。他在巴黎給家中的弟弟寫信,談到了母親阿比蓋爾的影響:“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確信,你和我一樣有著絕佳的機遇,因為我們都有一位杰出的母親……”兒子的成功證明了自己平時言傳身教的效果,因此阿比蓋爾十分重視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尤其是將那些為國奉獻的政治家們的思想傳承下來,促進下一代的成長。

不僅如此,她還進一步探討了女性的政治地位問題。時值亞當斯負責起草的《馬薩諸塞州憲法》表決之際,阿比蓋爾對自己不能參與投票表示了遺憾,并且表示,“只要美利堅的女兒們充滿美德,她就不會被桎梏束縛”。雖然她后來一再主張女性應享有財產權和參政權,但是她并非鼓吹女性獨立,擺脫男性的影響,而是呼吁男性承擔起責任,為女性提供安全無虞的避風港,這樣她們才能使得家庭穩定,事業發展。她的觀點是,男性和女性各盡其職,共同營造和諧的氛圍。只要有機會,阿比蓋爾也必定親力親為,為美國的獨立事業盡一份力。當時在馬薩諸塞有不少保皇黨人(也稱托利黨人),他們不愿意脫離英國,有的甚至還暗中破壞獨立事業。在他們的影響之下,一些家庭主婦也隨聲附和,鼓吹妥協。為了回應這些女性的不實之詞,馬薩諸塞準備組織深明大義、人格高尚的女性代表人物來闡明道理,撥亂反正。1778年4月,位于坎布里奇的馬薩諸塞法院任命了三名女性擔此重任,她們是溫斯羅普夫人、沃倫女士和阿比蓋爾·亞當斯。此后,她借此機會在不同場合為美國的獨立事業搖旗吶喊。

長期的分離終于告一段落,1784年6月,阿比蓋爾帶上女兒娜比從波士頓港口坐船前往歐洲,經過一個月艱難的海上航行,一家人終于團聚,他們定居于巴黎市郊的寓所。初到巴黎,阿比蓋爾便隨亞當斯出入各種社交場合,結識無數達官顯貴。燈紅酒綠的大都會生活不僅沒有讓她迷失,反倒促使她反思法國的社會現象。例如,法國宮廷的揮霍無度、貴族享有大量特權,這與美國構成了強烈的反差。她在寫給姐姐瑪麗的信中說:“在這個國家,每個人都將追逐時髦奉若神明,從上到下無一例外。”當時托馬斯·杰斐遜也在法國,很快阿比蓋爾與他也成了朋友。杰斐遜的睿智、優雅的舉止和淵博的學識吸引了阿比蓋爾,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對法國的態度上完全一致。杰斐遜和她欣賞法國悠久的歷史、高雅的藝術和先進的科技,但是年輕的美國更讓他們感到驕傲,因為沒有法國社會的等級觀念和貧富差距。

亞當斯一家在巴黎居留了8個月,后因為工作所需,杰斐遜接任富蘭克林擔任駐法國大使,亞當斯則被委任駐英國大使。亞當斯夫婦帶領孩子前往英國,在那里度過了三年時光。英國的環境與法國類似,阿比蓋爾接觸到包括國王喬治三世在內的英國上流社會的代表人物,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她感到不習慣,她也開始思考不同政治制度之間的差異。實際上,也許是受到亞當斯的影響,阿比蓋爾對政治這一男性主宰的領域有濃厚的興趣,也曾多次公開表達過對政治的看法。后來當亞當斯成為美國第二任總統之后,她在幕后提供了大量參考意見。這些真知灼見的形成可以說主要來自于在歐洲的見聞,以前她只是生活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等相對較小的地域范圍內,到了歐洲才見識到各國的風俗與民情。她認為,無論采用何種體制,都不能建立在對下層民眾的壓迫之上,“當我一想到……(有的國家靠)千千萬萬的民眾承擔苛捐雜稅來供養少數人浮華奢侈的生活,我就會對我們幸福的國度充滿熱情”。通過對比,阿比蓋爾認識到擁有封建傳統的歐洲社會與推崇民主自由的美國之間的巨大差異,更加堅定了她對美國道路的信心,這也是她共和思想的最初體現。

阿比蓋爾在歐洲期間還見識了當時先進的科學技術,她參加了一些科學講座,感受了歐洲發明創造的最新成果,例如電磁學等。在學習之余,她思考了女性教育的重要性,這是美國十分欠缺的領域。她在給侄女的信中感慨道,看到那些科學發明“就如同進入了一個美妙的國度,我從未目睹過,我們美國女性也從未被許可來參觀和感受這一切”。在隨后的信件中,阿比蓋爾反思了美國共和制的進步與女性地位的落后之間的反差,指出這是美國社會亟待改進的地方。她認為理性的男性都需要受過教育的女性作為他們的益友,她們能給孩子們灌輸知識和培養美德,也能打理家庭的經濟事務。她呼吁美國社會要給予女性更多的發展機會,希望女性不再徘徊在“梳妝臺和廚房的狹小空間內,即便是一些明智的男性也希望將我們束縛在此”。她繼而呼吁給予女性政治權利,讓她們能夠自由思考和決策。

1786年,馬薩諸塞州爆發了一場農民起義,它由獨立戰爭退伍的老兵丹尼爾·謝司發起。在很短的時間內,起義軍相繼攻占了一些法院和軍火庫,這立刻引起了當局的恐慌。雖然起義最終被鎮壓下去,參與起義的老兵也被監禁,但它背后的原因卻發人深省。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對此發表評論,遠在歐洲的亞當斯夫婦也沒有置身事外。阿比蓋爾對叛亂的領導者提出了嚴厲批評,她在給杰斐遜的信中認為,叛亂者是“無知的……亡命之徒,毫無良知和原則”。但是杰斐遜顯然不這樣認為,他在回信中表示,“我喜歡不時發生一些小叛亂”。另外他還在寫給亞當斯的女婿威廉·斯蒂芬斯·史密斯的信中提出:“一兩個世紀內喪失幾條生命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自由之樹必須時時用愛國者和暴君的血來澆灌,使之鮮綠常青。鮮血是自由之樹的天然肥料。”托馬斯·杰斐遜.杰斐遜選集[M].朱曾汶譯.商務印書館.2011:430. 從兩人的言論中不難看出,阿比蓋爾主張維護傳統,反對暴力,這與亞當斯的看法是一致的。

出于對謝司起義的擔憂,亞當斯開始構想美國政府的組織形式,以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1786年10月,他開始撰寫《為美國憲法辯護》一書,前后歷時一年。在書中,亞當斯首先就現代君主制所包含的共和思想進行了討論。他認為,現代以英國為代表的君主制國家已經將制衡的思想貫徹進政治體制之中,而共和制確保了政府是受治于法而非受治于人。英國的君主制政府采用代議制,將行政從立法中分離開來,司法則保持相對獨立,這是自由政府的基礎,也是美國政府所仿效的源頭所在。由于對權力的渴望是人的天性,也是所有罪惡的根源,民眾的激情若缺乏貴族的制約就會導致動蕩的發生。因此亞當斯認為,簡單而完美的民主不會存在于現實世界,只有將權力和責任交由若干明智之士代為行使才是民主的最佳形式。亞當斯認為,從古代和現代民主制國家、君主制國家的成敗來看,三權分立是不可動搖的根基,普遍存在于各種社會,任何政府的建立如果不以此為據,都將是不完善、不穩定的,民眾終將成為被奴役的對象。

阿比蓋爾與亞當斯的看法一致,穩定而平衡的結構是共和政府所追求的理想狀態。1786年夏末,亞當斯夫婦前往荷蘭訪問。他們看到了新興的荷蘭在共和政府的治理下顯得井井有條、生氣勃勃,這讓夫婦二人看到了共和政府的最佳模式。他們在荷蘭停留了一個多月,期間去了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不少大城市,這里城市整潔、人民富足,管理得有條不紊。基于此,亞當斯開始著書立說,闡述基本的治國理念。當他撰寫《為美國憲法辯護》的時候,阿比蓋爾是他的第一位讀者,也是其思想的維護者。阿比蓋爾在寫給兒子昆西·亞當斯的信中表示,該書“對各種政府組織形式進行了深刻的探討,包括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以及共和制等”。她還認為,亞當斯的觀點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國家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好惡,在彼此之間形成了平衡。只有平衡才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而法國爆發的大革命打破了平衡,陷入了過度民主的陷阱。在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間的關系上,亞當斯更多地傾向于行政,雖然亞當斯認識到了民眾在政府中的作用,但是出于其政治精英角度的考慮,在立法與行政兩者的關系中,他更加強調行政權對立法權的制約。因為按照常理,后者總是處于較強勢的地位,若對其缺乏相應的制約,它將很快侵蝕、攻擊行政權直至最后將其消滅。亞當斯在論述三者關系時多次提及制約,即便在立法機構內部也是如此。他將那些能力卓著之士稱為“天然貴族”,以區別于家族、世襲等因素造成的“人為貴族”,兩者可以共同成為立法機構的組成部分,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抵消行政長官和普通民眾的權力,從而擴大貴族團體的影響力。亞當斯之所以對民眾抱有戒心,是因為他對人性持悲觀態度,他認為從古以來人類就有自私自利、愛支配他人、濫用權力的傾向,這是人性使然。亞當斯的這種相對保守的觀點在當時革命情緒高漲的形勢下顯得比較另類,有人因此將他稱為“君主主義者”。為了幫助亞當斯認識到其觀點的不足,阿比蓋爾善意地提醒他:如果一味重視行政權就容易讓人覺得是在“擁戴一位國王”。如此看來,除了與亞當斯保持一致以外,阿比蓋爾還不時提供中肯的改進意見,防止措施走向極端,尤其是在若干年后亞當斯成為總統,很多政策背后都有阿比蓋爾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乌兰察布市| 吴旗县| 文安县| 丹寨县| 临沭县| 津南区| 高陵县| 洞头县| 丰镇市| 梅州市| 加查县| 临澧县| 曲周县| 济源市| 文安县| 抚顺县| 饶平县| 拉萨市| 桦南县| 萍乡市| 柘荣县| 吉首市| 东乌珠穆沁旗| 通山县| 鄯善县| 筠连县| 辽阳市| 靖江市| 蒙山县| 天等县| 涪陵区| 阳东县| 宜章县| 白玉县| 莱阳市| 翼城县| 哈巴河县| 龙游县| 大石桥市|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