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投資入門、進階與實戰
- 朱孜 王俊龍
- 4293字
- 2022-07-28 18:33:20
第三節 股市博弈的主要參與力量
不管是股海泛舟已久的老司機,還是初入市的投資小白,都應該對“莊家”“游資”“主力”等詞不陌生。A股從20世紀90年代初建時的區區百億元人民幣市值,經過30年發展壯大,如今總市值已達到約61萬億元人民幣。資本市場中既有管理資產超千億的正規機構,也有身家數億的游資大佬,數量最多的還是散戶。
一、各路資金齊聚A股
細心的股民會發現,在震蕩市中機構、主力等大資金對買(流入)還是賣(流出)的態度,往往會和散戶背道而馳;而在極端強勢或弱勢市場中,各方的態度會出奇地一致,扮演著同一方向追漲殺跌的角色。如圖2-4所示,為萬得(Wind)統計的2020年7月24日A股暴跌時,四類資金同步出逃的示意圖。

圖2-4 2020年7月24日A股各類資金流向
除輔助判斷市場大勢外,還可以用炒股軟件查看龍虎榜,通過觀察機構、外資和游資席位買賣情況,把握大資金進出節奏。如圖2-5所示,露天煤業于2020年7月6日榮登龍虎榜,博弈雙方既有深股通,又有粵開證券等眾多機構投資者。銀河證券杭州慶春路等“著名游資”也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還有一些普通玩家的身影。

圖2-5 2020年7月6日露天煤業龍虎榜概況
龍虎榜是A股市場中每天統計交易中漲跌幅、換手率、成交量等數據的股票統計榜單,還可以通過它關注到證券營業部、機構、游資等的買賣成交量和個股情況。通常只有日內股票價格漲跌幅7%以上、股票價格日內換手率超過20%、股票價格日內上行振幅15%以上,或者連續三日內漲跌幅偏離值超過20%,數據處于前三的股票才有資格上榜。通過龍虎榜可以關注主力資金參與的交易,對證券營業部、機構、游資、基金或是大股東的交易進行觀察參考。雖然每天的龍虎榜都是在收盤之后才會公布,但是主力資金大概率不會一次性出貨(除游資外)。所以投資者可以關注主力資金買入或者賣出股票的情況,進行投資參考。如果一只股票被市場主力資金連續買入,而市場中賣出數額較少,表示這只股票資金方面較為充裕,具有市場資金熱度;如果一只股票被市場主力資金連續賣出,而市場中買入數額較少,表示這只股票資金方面較弱,市場熱度會逐步衰退。總體而言,龍虎榜可以關注市場部分的主力資金動向,對股票后續的走勢會有影響。但是投資者要清楚主力資金動向變化多樣,不能單靠龍虎榜進行觀察,需結合其他市場指標、市場環境以及個股情況進行參考。
千百年前,太史公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感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千百年后,內外資機構、游資、散戶等齊聚A股共襄盛舉。每一筆錢買入和賣出的動機、理由都不盡相同,但目標卻出奇地一致——賺錢。這就是股海江湖的現實,也是股市變化多端、風云莫測的迷人之處。
二、莊家、游資、主力一定能賺錢嗎?
“與莊共舞”這詞兒一直很流行,很多股民對頗具神秘色彩的“莊家”傾慕不已,對“趙老哥”“章盟主”“小鱷魚”等大咖,以及中信上海溧陽路、華泰廈門廈禾路、華泰深圳益田路榮超商務中心等知名游資更是到了崇拜的地步。但事實上,這些民間傳奇很多只是傳說,他們多數并沒有系統、科學和成熟的交易體系,更多是靠消息、資金和運氣混跡江湖。不少2014—2015年牛市時在各股票論壇名噪一時,受眾多粉絲追捧的散戶大神,在一場股災之后都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各個炒股軟件對機構、主力、散戶,以及大單、中單、小單等概念的定義均不相同,這就導致每個公司同一天的市場統計、對同一只個股的資金流向記錄各不相同。如果大資金想隱藏意圖,也可以采用拆單(量化交易甚至會拆成極碎單的高頻交易)的方式避免過早暴露操盤痕跡。而即便某股票某日真獲得機構和著名游資的大手筆買入,這些所謂的“莊家”或者是在為長期建倉甚至收購公司布局,或者是用大單做餌騙跟風資金入局,隔日就反手“一字板出貨”,不具備資金和信息的散戶絕不能盲目跟從。
不能盲目跟莊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莊家不一定賺錢。散戶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資金,牛散多一點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資金體量不大但船小好調頭,遇到突發黑天鵝,或系統性風險誘發急跌式調整時,可以迅速止損賣出,頂多承受幾個跌停板內的損失。但大資金買入和賣出都會引起股價的大幅波動,建倉和出貨往往都需要一段不短的過程,一旦遭遇個股急跌或大面積熊市,這些平時看起來趾高氣揚大口吃肉的航母戰艦們,就容易陷入悶頭挨打的境地。2015年股災和2017—2018年小票熊市時,便有很多習慣追漲殺跌的私募基金因此一夜之間消失殆盡,有的甚至遠遁海外跑路。不僅“野戰軍”如此,券商自營盤和公募基金等“正規軍”也會在行情整體不好時出現大面積浮虧。市場是公平的,大小資金各有優劣勢,這“莊”啊,還是不盲目跟從的好!
三、A股投資者結構
按資金實力將股市參與者分為機構、游資、大戶和小散等也沒錯,但更科學的分類,應該借鑒券商的研究成果。
各主流機構的分類方法各有不同,如國金證券研究所采用個人投資者、一般法人(即所謂產業資本)、境內機構和境外機構的“四分法”,如圖2-6所示。

圖2-6 A股投資者結構分類之一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研報。
申萬宏源則將財政部、匯金、證金等政府機構納入,增加了一類“政府持股”,也就是我們平時津津樂道的“國家隊”,如圖2-7所示。
但無論如何劃分,都可以看到,除政府、上市公司和個人投資者外,隨著資本市場和財富管理市場的日益壯大,包括公/私募基金、券商資管計劃、險資、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信托資管計劃等在內的各種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及產品紛至沓來,境外機構也以QFII/RQFII和陸股通(包括滬港通和深港通,即所謂“北上資金”)等形式積極參與了進來。A股機構化、國際化的趨勢明顯,將進一步向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看齊。

圖2-7 A股投資者結構分類之二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報。
2019年底,A股流通市值48.3萬億,其中產業資本、政府持股、境內機構、境外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分別為20.8萬億、5.6萬億、4.9萬億、2.1萬億和14.9萬億,結構占比如圖2-8所示。

圖2-8 A股各類投資者持股占比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報。
四、各類參與者風格差異
各方資金的來源、成本不同,操作風格也各有差異。
占比最大的產業資本是不會輕易增減持的,其特點是對自家公司的經營現狀和發展前景有較外界更為清楚的認識,當市場極度悲觀時(如2017—2018年),會趁股價便宜時制定并執行增持、回購計劃,反之也會大手筆減持。很多不明就里的散戶對減持很反感,認為是“割韭菜”。但對減持必須視具體情況區分對待——底部減持多半是前景確實不樂觀或重要股東缺錢,而高位減持更可以理解為股價飆漲后,估值連管理者自己都認為高了,將心比心地說,這種情況下減持無可厚非,散戶何必還去苦苦追高呢?
政府投資股市,則更多是以支持產業發展(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或為完成某種特定目的而來(如股災中救市)。我們可以在大方向上參考“國家隊”入場和退場的節奏,當管理層對市場的急跌程度不能忍受,都已經出手救市時,深跌的個股就要考慮是否還需要在踩踏中割肉;當“大基金”已經明確減倉甚至清倉某只熱門牛股(如2020年的匯頂科技和聞泰科技等)時,就沒有再傻乎乎地沖進去接盤的必要啦!
內資專業機構中,公募基金占比最大。它的特點是崇尚價值投資,2017年以來這種風格更為明顯。同時,包括易方達、匯添富、富國、交銀、中歐、博時等在內的各大主流基金公司還有一個特點——愛抱團。這些公司的很多拳頭產品,特別是行業主題基金,基本都是圍繞屈指可數的幾個行業龍頭堅定抱團做多。
這可以說是堅持價值投資,但另一個方面也存在過度推高股價后,導致抱團炒作走向不理性的可能。散戶在選股時可以選擇優質基金“抄作業”,但當“抱團股”估值明顯偏離常識,已經無法靠業績增長支撐時,也不能犯盲從和盲目追高的錯誤。一旦抱團邏輯松動,或重倉的個股出現黑天鵝,抄錯作業也容易考零分。別忘了現在已經跌無可跌的康得新、康美藥業等,當年也曾是公募基金經理的愛股。
和公募基金的一團和睦不同,私募基金良莠不齊的特點明顯。私募基金中各種投資流派都有,有崇尚價值投資并知行合一的高瓴資本、高毅資產,也有量化大拿幻方、明汯和銳天等,還有做超短的投機派。和公募基金不同,私募基金并不樂于在耳熟能詳的大白馬股中抱團,更多強調“價值發現”,做一些尚在底部的冷門小眾股,且沒有對外公開持倉的義務,偶爾透露出來的重倉股,也有可能是故意放消息出來忽悠別人接盤,所以并不建議抄他們的作業。在挑選私募時,盡量買市場公認好公司的優質基金,規避買小眾產品的踩雷風險。
險資和社保基金性質類似,目標不在于多高的超額收益,保值是第一要務,其次才是追求穩健增值。因此這一類型的資金更愿意配置藍籌權重,青睞有更高安全邊際以及低估值、高分紅的銀行股、地產股。長線或資金體量較大的散戶可以適當借鑒,但熱衷于短線投機的玩家沒有研究它們持倉和操作風格的必要。
最后聊一聊外資。本章第一節已經提到,近幾年外資投資A股的熱情居高不下,呈逐年穩步流入的特點。2019年,除4月、5月之外,其余10個月陸股通均凈流入,全年凈流入額超過3500億元,較2018年增加575億元。北上資金2019年全年成交額接近10萬億元,占全部A股成交額的7.6%(2018年為4.7萬億元,占比5.1%)。
因為其短線買賣節奏和A股漲跌表現出一定正相關性,股民們也開始關注這些“聰明錢”每日流入流出的情況。圖2-9是2020年7月下旬A股短線見頂后,此前一直正流入的北上資金轉為大幅流出的Wind統計圖。

圖2-9 北上資金流向統計
但是,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方式除陸股通外,還有QFII、RQFII和境外戰略投資等形式,這部分資金以長期投資的金融機構和產業資本為主。此外,即便是陸股通內部也并不是鐵板一塊,其中還可以細分為配置型外資、交易型外資和托管于內資港資機構的資金。各類型外資的持倉和操作風格各不相同,配置型資金類似公募,更推崇價值投資,不會輕易在短期內殺進殺出。而其他交易型外資,特別是托管于內資港資機構的資金(多數為繞道監管的“假外資”),和投機型私募或游資類似,追漲殺跌是這些錢的特性,現在各機構和炒股軟件統計出來的北上資金流向圖,更多體現的是它們的異動。其流入流出和A股漲跌的關系類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并不能完全神化和迷信“聰明錢”的操作準確性。
從統計數據中還可以看到,和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不同,A股散戶資金占比仍然偏大——2019年底流通市值占比30.8%,僅次于產業資本。散戶是典型的趨勢交易者,這也讓A股的波動性更大,也更容易遭受某些利好/利空消息的突然襲擊。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了解參與A股博弈中各方勢力的特性很有必要。產業資本的高瞻遠矚、優秀公私募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險資的保守謹慎都值得我們學習;而那些只著眼于一時漲跌,大漲時大肆宣傳“滿倉吃肉”,大跌時悶聲躲在墻角哭的“偽大佬”們,并不真正值得我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