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投資入門、進階與實戰
- 朱孜 王俊龍
- 5411字
- 2022-07-28 18:33:19
第二節 股票的概念、特點及分類
身為現代人,不管是否炒股,對股票都不會完全陌生。趕上行情火熱的大牛市,那更是不管街頭巷尾,無論大爺大媽,人人都在熱議股市,甚至連小孩子嘴里也能蹦出一兩個股票名字。但一問到“股票”一詞的準確定義,其本質究竟是什么?恐怕很多浸淫股市多年的老股民也答不上來。
一、股票的概念
金融學課本或百度百科會告訴你,股票是有價證券的一種,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公開或不公開向出資人發行的,用以證明出資人股東身份和權利,并根據股東所持股份數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可轉讓的書面憑證。
生意的最初形態是“個體戶”,擔一個貨架,擺一個地攤,就可以干起“行商坐賈”賣包子或烤肉的買賣。但個人的財力、智力、體力畢竟有限,于是又出現了“合伙”——三兩志趣相投的好友一合計,湊個份子就可以開一個包子鋪、烤肉店,合伙人可以分擔采購、廚子、伙計等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商量好每天輪崗上班。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引入了同進同退、共擔風險的商業機制。
無論東西方,合伙企業均古已有之。但隨著西方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航海事業和海外殖民擴張的需要,原始的合伙企業形式顯然已無法滿足冒險家們的野心。于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特別是能將個人財產與集體財產相隔離的企業組織形式——公司便在近代歐洲出現了。
此后股份有限公司的“發明”更是烜赫一時:1602年,東印度公司向社會公眾發行股份籌集天量資金,在荷蘭宣告成立。這是真正的“商界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東從1611年開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交易轉讓股票,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也由此誕生。
經過400多年的發展,一批優秀的股份公司(蘋果、通用、微軟、埃克森美孚等)在血腥商戰中殺出重圍,成為各行業領域的霸主。
二、股票的特點
在電子化之前,投資者購買股票得到的就是一紙憑證,真正的“一張紙”。資深老股民可能見過著名的“老八股”飛樂音響股票實物,如圖2-2所示,但對年輕股民來說,紙質股票已經是應該收入金融博物館的文物了。

圖2-2 上海飛樂音響股票
電子化后,股票在很多投機者眼里又從一紙文書變成了一個代碼。在第一章中也說過,如果買入股票的目的僅僅是賺取短期價差,那它對你而言的確只是一個代碼,只需要關心其買入和賣出時的價格,而不需要關心其背后所代表的公司是干什么的、現有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如果是抱有長期投資的目的而來,那股票的收益來源則不僅僅是買賣價差,更是盈利增長帶來的豐厚回報,內涵或者特征也豐富得多。
(一)永久且不可償還
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融資,投資者認購股票后成為其股東,股票所載明的權責義務的有效性是無限期的。公司在,股票就在,你購買股票后就已經成為公司管理層的一分子,中小股東和大股東是“同事”關系,不存在售后又后悔要求退股的“好事”,投資要慎重哦!
(二)可轉讓可流通
別被上面的“永久性”嚇到,如果有幸參與了新股的一級市場發行,經過鎖定期后股票達到目標價位,你又不想繼續持有,當然可以選擇轉讓給市場上的其他參與者;二級交易市場上,只要不是停牌或漲跌停,如果股價漲超或跌破心理預期,或者發現公司質地欠佳,都可以選擇賣給別人。
自由可流通,這才是股市你來我往,生生不息的靈魂所在。這個特征也提醒我們,買賣股票時不能忽視流通性問題。買股票時盡量選擇市場主流,流通性好的標的,隨時有賣出變現需求的大資金更要注重個股流通盤大小的問題。
某些股價長期低迷,每天分時圖寂寞“織布”,成交量極低、基本無人問津的垃圾股應盡量遠離。以曾經的明星股樂視網為例,在淪為退市股后它每天的股價在1~2分錢之間波動,成交額幾十萬元,這樣的股還值得碰么?這是極端的例子,但類似的垃圾股在A股可能還有,還有很多不明就里的新股民喜歡“撿便宜”,很容易淪為接盤俠。
參與人數較少、流動性欠佳、不方便隨時變現的新三板股票,普通散戶也盡量少參與——買的時候容易,賣出時就不好說了!
(三)收益與風險并存
收益既包括股價上揚部分,也包括每年從公司取得的股息、分紅。A股中絕大多數個人參與者都是沖著前者來的,而在更成熟的美股、港股市場,有不少投資者購入股票的目的,是為了每年較固定且豐厚(高于當地存款利息)的股息和分紅。
“圣誕鐘,買匯豐”,長期持有匯豐銀行以獲得穩定的分紅是港股投資者多年的信仰。Wind數據顯示,2006—2019年,匯豐控股14年間一直堅持分紅。2006—2019年,匯豐控股累計實現凈利潤1.45萬億港元,累計現金分紅亦高達1.08萬億港元,現金分紅比率高達75%。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匯豐也未曾中斷過現金分紅,當年派發股息524億元。
但在2020年4月1日當天,因受商譽計提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匯豐控股對外宣布取消派發2019年第四次股息,并在2020年底前暫停派發季度和中期股息,同時暫停股份回購事宜。消息一出,股東們紛紛用腳投票,愚人節早盤大幅低開,收盤跌幅9.51%,一日市值蒸發800多億港元。
即便幾十年間被譽為“只擠奶,不吃草”的優質公司,也會因為宏觀經濟環境、業績變化和突發事件等影響出現股價大幅波動,如果基本面持續無法改觀,中長期投資邏輯也會發生變化。股市風云變幻莫測,能夠“永恒”的東西并不多,風險性和收益性同在,這個道理倒稱得上永恒不假。所以如果是價格波動大一點就難以接受,風險偏好明顯偏低的保守型投資者,筆者并不建議過多參與股市。
(四)其他不可忽視的權利
畢竟是實打實的錢,人人都會重視股息和分紅。但中小投資者往往容易忽視身為股東,還享有出席公司股東大會、參與制定影響公司未來走向的重大決策、選舉公司董事會等權利。當公司管理層為一己私利提出有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方案時(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散戶可以團結起來,積極行使投票否決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一汽股份原計劃在2015年解決旗下一汽轎車(000800)和一汽夏利(000927)同業競爭問題的承諾無法達成,董事會希望股東大會同意將解決這一問題的承諾期再延遲3年,然而這一提議遭到了眾多中小股東反對。2016年5月27日,在長春舉行的臨時股東大會上,股東們以2億3000多萬股對288萬股的壓倒性優勢,否決了董事會拋出的延期提案。
根據投票原則,原本占據53.3%股份絕對優勢的控股大股東一汽股份必須回避表決,最終中小股東以絕對優勢,否決了大股東提出的延期3年完成重組的計劃。當時到場的投資人只有二十幾位,絕大多數投資者選擇了網絡投票。據統計,共有4086人參與了投票表決,其中網絡投票4059人,投資者參與度超過30%。而最終以超過90%的巨大優勢完成否決,讓不少在場的小股東代表激動不已。
此外,當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不規范、虛假陳述、惡意隱瞞導致股價波動的消息等行為被監管處罰后,持股投資者可以依法發起訴訟索賠;當企業經營不善破產清算時,中小股東同樣擁有對公司在清償債務和支付雇員報酬后剩余資產的分配權。事實上,近年來制定或修改的《公司法》《證券法》等對中小股東權利的保護愈加完善,作為投資者應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三、股票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股票進行多種分類。
(一)根據持有者享有權利的不同,可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
優先股的“優先”二字,主要體現在利潤分紅和公司剩余財產分配權上優于普通股。優先股股東每年收取固定的股息率,不參與上市公司管理,沒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對公司重大經營事項無投票權,在某些特定的關系到優先股股東相關事項上有受嚴格限制的投票權;而普通股股東有著正常公司股東所應有的一切權利。但在公司經營不善的情況下,普通股股東的分紅權利要次于優先股,破產清算時對剩余財產的分配上,優先股股東優先于普通股股東。
一般情況下,中小散戶在二級市場買賣的股票基本都是普通股,優先股在極特殊情況下才能夠進入二級市場流通,所以人們日常所說的“炒股”,炒的就是普通股,本書也主要圍繞普通股展開討論。
(二)根據購買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國有股、法人股和社會公眾股
國有股指有權代表同家投資的部門或機構以國有資產向公司投資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現有國有資產折算成的股份。法人股指企業法人或具有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其依法可經營的資產向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權部分投資所形成的股份。社會公眾股是指我國境內個人和機構,以其合法財產向公司可上市流通股權部分投資所形成的股份。對于大多數股民來說,在股票市場買賣的股票都是社會公眾股。
因此,我國于2005年開始推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有股、法人股和公眾股的股權分置造成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約著證券市場的發展。因此,我國開始推進股權分置改革,股改本質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變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實現同股同權。
如今來看,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證券市場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改革,對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老一輩股民應該見過名字前帶有字母G的股票,如“G三一、G金牛、G紫江”等,那就是股權分置改革試點股,字母G取“股改”之意。但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所有上市交易的股份自由可流通,且同股同權,這一劃分也失去了意義。
(三)根據上市地點的不同,可分為A/B、H、S、N、T、L股等
A股、B股都在中國內地注冊并上市,A股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參與者為內資機構和個人;B股以人民幣標明面值,只能以外幣認購和交易,參與者主要為港澳臺居民及外國人。2001年2月19日改革后,持有外匯的內地個人也可投資B股。其中,上交所B股以美元交易,深交所B股以港幣交易。B股在20世紀90年代初興起時也一度備受關注,為吸收和利用外資,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發揮過一定作用。但由于市場容量小、流動性欠佳、投資限制多、機構投資者也不能參與,更隨著滬股通、深股通等外資投資新渠道的推出,B股日漸式微,走向邊緣化。不建議散戶尤其是新手參與該板塊。無論短線交易還是長線投資,還是選擇公眾參與度高、流動性好的標的更合適。
H、S、N、T、L股分別代表的是內地注冊,在香港(Hong Kong)、新加坡(Singapore)、紐約(New York)、東京(Tokyo)和倫敦(London)上市的外資股。有重點關注價值的是H股和N股,即港股和美股。這兩個市場都比A股更成熟,整體估值也更為合理。很多大型金融和能源企業在內地、香港兩地上市(也稱“紅籌股”),但A股較H股溢價較多,從長期持有的角度看港股更為合適。此外,還有很多互聯網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因為不滿足內地更嚴格的上市財務指標要求,只能遠赴美國、中國香港達到融資的目的,如網易、騰訊、京東、百度、阿里等巨頭,在很長一段時間只能在美國或中國香港市場才能購得其股份。當然,隨著近年來科創板的推出和創業板上市條件的放寬,大量的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將回歸A股,這為中小散戶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也將使A股能更好地呈現真實中國經濟全貌。
(四)根據上市板塊的不同,可分為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和新三板股票
另外,還有少量股票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交易,但這些“非主流”不是本書討論的重點。
如表2-1所示,每個板塊各有側重、相互補充、適度競爭,有些板塊看起來相似卻又有一定的區別。比如同樣是針對創新型企業的科創板和創業板,科創板瞄準的目標企業是硬科技企業,從事的是技術創新發展,而創業板除了包含科技企業,還接納“科技+”或“模式創新”企業,顯示出更大的包容性。
不同板塊的股票,在上市標準、定價方式、交易規則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總體方向是主板上市要求更嚴,財務指標的標準更高。科創板、創業板已經實行注冊制,漲跌停幅度已經放寬至20%,未來“T+0”等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交易規則也會逐步上線,主板也會往這方面過渡變革。還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況下,各板塊股票也會發生“升級式”的轉換。例如新三板精選層的掛牌公司,在精選層連續掛牌一年以上,如果符合上交所科創板或深交所創業板的上市條件,那么就可以申請轉板至后者相關板塊。
這里重點說一下新三板,它一開始是個大雜燴,掛牌公司眾多,企業質量魚龍混雜。所以2016年通過分層設計將新三板劃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從財務角度以及融資能力方面已經篩選出一批較為優質的公司,希望借此提升創新層企業的市場關注度,激發交易活躍性。2020年3月,新三板再次分層,推出精選層,優中選優,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進一步細化,為未來實施轉板提供有益探索,此次分層后的中國資本市場體系如圖2-3所示。
2021年9月2日新三板再次深化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由精選層平移而來,一并平移的是精選層的各項基礎制度,同時試點證券發行注冊制,優化公司治理標準,設置差異化的交易制度,漲跌幅限制為30%,降低準入門檻,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為開通交易權限前20個交易日日均證券資產50萬元以及2年投資經驗。而創新層門檻調整為100萬元,以進一步活躍成交。
表2-1 A股各板塊概況


圖2-3 中國資本市場體系分層
(五)其他分類
股票還有很多其他分類方法——根據行業不同可分為金融股、消費股、醫藥股、科技股、有色股、化工股等;根據市值大小可分為大盤股(藍籌股)和中小盤股;根據業績優秀還是純炒概念,可分為白馬股和題材股;根據企業風格又能分成價值股和成長股;根據行業周期或特性還可分為周期股、防御股和進攻股等。
股票的內涵是豐富的,只要不是純投機的股民,都不應該將股票僅僅視為一張張白紙或一個個數字代碼。各類型的股票各有特色,適合不同類型投資者參與。可以選擇某一類型股票深度研究,也可以選擇幾種風格做組合混搭。但有一個大原則還是得重申——不熟悉的領域不參與或少參與,科創板和新三板之所以設定更高、更嚴格的投資門檻,體現的正是監管者保護中小散戶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