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賞式探詢的威力
- (美)黛安娜·惠特尼 阿曼達·賽思頓-布倫
- 901字
- 2022-07-07 17:39:23
原則1:建構主義原則
話語創造世界
建構主義原則把人際溝通交流和語言作為人類組織規劃和變革的中心,它假定意義是在對話中產生的,現實是在溝通中創造的,知識是通過社會互動產生的。從本質上講,它認為知識是一種主觀的現實,是從群體之間的交流中產生的一種社會的人為產物。
此外,建構主義原則認為,話語、語言和隱喻不單純是對現實的描述,它們是創造世界的文字。托爾特克老師和薩滿教徒堂·米格爾·伊茲話語是體現世界的媒介:
你的話語是你必須創造的力量,你的話語是上帝賦予的禮物。《圣經》中的約翰福音談到創造宇宙時說:“一開始就有‘話’,‘話’與上帝同在,‘話’就是上帝。”通過話語顯示了你的創造力,也正是通過話語體現了所有。無論你說什么語言,你都是想通過話語體現出來。13
同樣,美國領導力論壇主席約瑟夫·賈沃斯基思索了語言創造社會變革和它最終實現的力量:
當我思考語言的重要性和人類如何與世界互動時,觸動我的是,語言的發展在很多方面就像人類發現了火一樣——它是一種難以置信的原始力量。我原來一直以為我們是用語言描述世界,但現在我明白了,并非如此。相反,我們是通過語言創造世界,因為只有當我們描述它時,它才有意義。但我們描述世界時,我們就創造了支配我們行動的特質。換句話說,我們不是描述我們看到的世界,我們是看到我們描述的世界。14
根據建構主義原則,語言的力量不是個體工具,而是人們集體創造知識和意義的媒介。根據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肯尼斯·格根所說的,“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來源于關系,它不存在于個人的頭腦中,而是存在于解釋性的或公共的傳統中”15。知識被認為是好的、真實的、有意義的,是通過交流創造出來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廣泛社會協議。
在《對社會建構的邀請》這本書中,格根解釋了社會建構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四個假設,進一步描述了構建意義的關系屬性:
我們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所用的術語既不被“這里有什么”所要求,也不被它需求。
我們描述、解釋和/或展現的模式是從關系中衍生出來的。
當我們描述、解釋或者展現的時候,我們也在塑造我們的未來。
關于我們的理解方式的反思對我們未來的幸福至關重要。16
話語很重要,它不僅能夠創造不同,還真正能夠給生命帶來美好,創造我們所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