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的承諾
- 長江新里程計劃管委會
- 4301字
- 2022-07-07 17:35:06
善事善做——河北省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李民采訪實錄
2007年1月26日 本書特約記者:江 羽 王獻華
記者:在長江新里程計劃開始之前,河北省殘疾人假肢裝配是什么情況?項目實施后又是怎樣的?
李民:在長江新里程計劃實施之前,河北省殘聯的假肢工作一直沒有開展。原先是由民政部門負責的,但是價格非常昂貴,殘疾人是一個貧困群體,只有極少數人買得起。一般的村有20—30個需要裝配假肢的殘疾人,真正能買得起民政部門假肢的最多也就一兩個,真的很無奈。
我走訪過一千多個村子,貧困殘疾人的生活確實很凄慘。有一個殘疾人,因為車禍雙腿截肢,只能坐著趴著,只有一個老母親照顧,還有一個小孩很小,日子很苦。因為村子里養牛的多,都是泥地,又是牛糞,我們去看他的時候還下著雨,地上全是爛泥和牛糞,那個人就在門口趴著,非常凄慘。我說,我怎么才能幫幫你呢?他說,你幫我安個假肢就行。雙大腿假肢啊!一個大腿假肢要三四千元,如果是個別人、一兩個人,我自己還可以解決;如果是十個八個,我找別人募捐,也可以解決??墒怯羞@么多的殘疾人,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啊,需要靠政府支持,但政府正在做的主要是白內障方面,假肢這一塊還沒開始。所以長江新里程計劃這個項目,切切實實地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有一個肢殘者,老婆離婚走了,他來我們這里裝配假肢,我找了間房子,免費給他吃住。來的時候,他是被人抬著坐三輪拖拉機來的;在殘聯住了一個星期,安上了假肢,回去時是走著去火車站的,是自己一步一步走的啊!后來過了一段時間我又去看望他,他已經開了個小賣部,又娶了個老婆,也有了一間房子,像個家庭的樣子了。
肢殘人對假肢是多么的渴望,多么的望眼欲穿??!一聽說李嘉誠先生捐贈假肢,殘疾人和他們的家人一見到我,二話不說就跪下磕頭:“感謝你,感謝你幫我們聯系李嘉誠基金會?。 闭娴氖乔Ф魅f謝。假肢裝配站就在我家院子前面沿街的一個院子里,我每天上下班都會路過那兒。我常??吹綒埣踩藖碜黾僦瑏淼臅r候都是被抬著、扛著,在這兒住幾天,裝上假肢后站起來了,褲腿也落下去了。像健全人一樣行走的時候,他們就哇哇地哭啊。不知道的人可能以為發生了什么傷心的事情,實際上是高興啊,高興得直哭!他們哭的時候我也哭,他們笑的時候我也笑。假肢對于肢殘人的意義,不親臨其境是體會不到的。
記者:農村外出打工造成肢殘的越來越多,湖北省殘聯的一項調查表明,肢殘者占農村殘疾人總數的60%左右,大多數是外出務工致殘,給農村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地方殘聯對此有什么對策嗎?
李民:如果是外出打工因工受傷致殘的,誰造成的工傷應該由誰負責,他不賠的話我們提供法律援助,這樣的法律援助我們每年提供3000多起。自己打不起官司的,或者說打官司對他不利的,殘聯會幫助聯系打官司,最終絕大部分的賠償金我們都能幫助他要回來,都能幫他們安上假肢。但他們大多數很年輕,將來的工作、生活、養老會出現很多困難,會給集體、當地政府包括民政、殘聯等部門帶來很多難題,因為賠償多是一次性的,不可能負責你一輩子。我希望國家能出臺相關政策,比如用人單位要強制保險,不能任憑強勢的一方輕易地就把應該承擔的責任轉嫁出去。
真正最需要幫助的是那些在家里出車禍了,對方跑了,或者對方確實太窮了,拿不出錢,那會兒就真沒人管了。這些人就在長江新里程計劃救助的范圍之內,當然還有一部分很貧苦的殘疾人。
記者:裝配站的建設可以說是一個基礎。裝配站的建設過程中出現過什么樣的困難和問題?

假肢裝配站技師給殘疾人裝配假肢。
李民:從“十五”期間開始,中國殘聯就要求各省要建立假肢裝配站。因為李嘉誠基金會資助的長江新里程項目來了,我們建起了假肢裝配站。省里建了13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假肢裝配站,配備了13個全額編制的人員來從事假肢裝配業務。因為假肢裝配業務是由政府民政廳管理,從事假肢裝配業務必須要經過民政部門的批準,否則就是非法的,我們過去也想建假肢裝配站,但很難申請營業執照。我們早就知道多數殘疾人買不起民政的假肢,非常需要廉價的假肢。但是我們一開始做計劃,跟民政廳一溝通,他們就會說絕對不允許。長江新里程計劃來了以后,開展這項業務就可以用項目的名義。我們就跟他們說,這個項目是李嘉誠基金會專門支持我們給殘疾人裝配假肢的,如果你們卡住了,就會造成不好的國際影響。后來我們又找省長、民政廳廳長說這個事。按照法律規定殘聯是不允許辦這個事的,后來為什么讓辦了?就是因為有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項目在支持著我們,慈善事業要特事特辦。但是如果一旦哪一天沒有了項目的支撐,民政廳說你們不能再做假肢了,那我們也就真的是沒有辦法了。
我們的假肢裝配站不是企業性質,而是事業性質。開始想辦企業,我說,慈善事業別辦成企業,企業都是按照市場規律運作。這是慈善事業,兩個性質。我開始就要的是全額編制。我干活,不用計算成本,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錢和政府配套給的錢,我們用來做事情,免費給殘疾人贈送,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如果變成企業就有了成本問題,工人工資、材料費、庫藏費、運輸費……那我們的假肢就又成了民政廳那種假肢,一個小腿最少一千多元,多的三千到四千,貴的一萬多,這不就又起不到助殘的作用了嗎?所以企業的運行機制是不行的,價格下不來。我在全省7個市建了假肢裝配站,考慮到將來,我現在就擔心啊,如果僅僅從財政拿錢,那就少得多了。
記者: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資金在地方是怎樣進行匹配的?
李民: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資金投入一部分,政府匹配大部分。有多少,政府匹配多少,政府有能力匹配??梢哉f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資金是我們爭取政府投入的一個平臺。有了這部分資金,我們向政府提交申請時,政府非常愿意、非常高興為這個項目匹配資金。如果沒有這個項目,比如我們殘聯想自己辦這事兒,政府會考慮“你這兒有肢殘的、有智殘的、有精神病的,那兒還有白內障的……政府要考慮群面上的。我要是把你這兒都解決了需要多少錢???”我說得幾十個億,政府就說,罷了罷了,這個保證不了。但是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項目來了,或者是其他的項目來了,就這一件事兒就容易解決了。政府并不是不想解決問題,只是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有的問題,要全盤考慮,要按計劃分步驟有比例地實施……所以這個切入點非常好。由外部資助的項目啟動政府匹配資助殘疾人,這個方式非常好,我最欣慰的就是這個。
不過,資金還是很短缺的?,F在裝的最多的就是小腿假肢,因為項目受資金的限制,給我們的資金也是很有限的,差不多是一年一百多條大腿假肢,一百多條小腿假肢。對這兩三百條假肢,我們非常珍惜,我讓我們的工作人員到下面去找最窮的殘疾人。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項目還是不能滿足殘疾人的需要。河北省全省肢殘人有200多萬,每年新增3到5萬人,項目的二三百條假肢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
記者:項目有一個是康復訓練器材的配備,在你那里情況怎么樣?
李民:是這樣的,一個點60000元,其中40000元是配發主要設備,另外20000元是讓我們就近購置相關器材。比如承德市,經過對眾多申請的篩選,最后我們把那個器材給了雙灤區迎水壩社區,設備安上后我過去看了看,那時候殘疾人還不會使用;過了一年多,去年冬天我又過去看了一下,滿屋子都是殘疾人??!擠得……好多人在排隊,因為器械有限,殘疾人多,所以只有排隊等著。其中有一對七十多歲的老頭、老太太,他們在一旁坐著,我就過去跟他們聊了起來:“用了多長時間了?現在效果怎么樣?”他們說:“這個,搞康復訓練,是我們家里的一件大事。原來啊,我們這兒啥也沒有,后來蓋了這么個房子,安了器材……”我說:“知道,我知道。你們訓練的效果怎么樣???”老頭說:“我這么說吧,我們一天也離不開這兒??!我兒子在昆明市工作,條件非常好,因為我是腦血栓,孩子想接我們到昆明去住。我們考慮再三,最后跟兒子說,我們不能去?!蔽艺f:“為什么不去?。俊彼f:“我到他那兒去,高樓大廈是很好,但是他沒有這套訓練器材。沒有,是吧。我到那兒去,待不了一兩年,鬧不好我又要癱瘓了。那樣的話,兒子就是想把我送回來我也回不來了。我現在在這里,天天搞訓練,效果一天比一天好。所以啊,就為康復這件事兒,我就不走了?!?/p>
記者:對于李嘉誠基金會嚴格的項目管理要求,你們是怎樣執行的?
李民:李嘉誠先生可能部分出于擔心錢的使用規范問題,這個請李先生放心,對他們的管理方式我們完全支持,再嚴格點的管理我們也能做好。我們希望更加嚴格規范地管理,越細越好。
關于要收殘疾人一小部分假肢裝配費用的問題,我們是這樣看的,如果殘疾人一分錢都不出的話,有些人不會很珍惜這個假肢,如果收三五十元錢的話,他就會很珍惜,人的心理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們適當地收一點錢,也是為了讓假肢項目發揮最大的作用。
李嘉誠基金會的管理方式也讓政府比如財政部門認識到,做善事也是要講規范講成本的,善事善做,善事要科學地做、規范地做。我們和財政部門討論時都感嘆,李嘉誠基金會的管理手段真棒!我們基本上就是按照基金會的管理辦法執行項目的,并且在李嘉誠基金會的啟發下,模仿著項目嚴格的管理規范,也制定出臺了我們省自己的殘疾人康復扶貧貸款績效考核方法。
記者:項目在當地有什么社會反響?
李民: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項目是一個契機,我們用這個撬動了或引領了全省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引領了政府向社會事業的投資,引領了整個社會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注。政府的幫助和社會的幫助要結合起來,政府也不是萬能的,慈善事業是大家的。李嘉誠基金會提供的錢雖然有限,但他的善心是功德無量的。他的善舉使政府更加關注殘疾人,使我們殘聯為殘疾人服務多了一個手段,多了一種很好的模式。
項目對社會的巨大影響還體現在人與人的愛心上。人之初,性本善,這些年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得很快,但是社會道德風氣滑坡。李嘉誠先生的善舉對我們整個社會風氣是一個警鐘,敲打了我們一下,我們應該警醒,不要一切向錢看,不要用處理市場經濟的手段來處理特殊的社會問題。
記者:長江新里程計劃對你們殘聯的工作有什么影響?
李民:比如說我們假肢裝配站十三個工作人員,都被殘疾人得到幫助后表達出來的感恩心情感動了,他們從來沒有歇過雙休日和節假日。上下班我要從裝配站路過,夏天最熱的時候,三伏天,中午也不休息,他們在院子里,就在中午1點鐘的時候,大汗淋漓,要在院子里把假肢里的石膏模(假肢的陰模)敲出來。“歇會兒吧,這么熱,沒上班兒呢?!薄安恍邪。瑲埣踩说戎冒?!”冬天冷得凍手,還在院子里弄假肢。我非常感動。因為李嘉誠先生的善舉感染了我們,殘疾人的感恩也感動了我們的一線工作人員,繼而感染到我們殘聯的全體工作人員。我們殘聯與別的單位不一樣,對工作沒有講價錢的,所有的人都盡著自己的最大力量去工作。所以啊,李嘉誠基金會的捐助給我們帶來了比資金更寶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