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憶城市接管(全2冊)(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
-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6171字
- 2022-06-23 16:34:09
接管沈陽
1948年的秋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東北最大的城市沈陽即將解放,為做好接管工作,中共中央東北局從哈爾濱、遼西等地抽調一批干部奔赴沈陽。
同年11月2日,沈陽解放了。沈陽人民歡欣鼓舞,敲鑼打鼓,扭秧歌,放鞭炮,擁向街頭歡慶游行,不斷高呼“熱烈慶祝沈陽解放!”“熱烈慶祝東北全境解放!”的口號。11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主任陳云,副主任伍修權、陶鑄,委員有張學思、王首道、陳郁、朱其文、陳龍等。同時,成立了沈陽衛戍司令部,司令伍修權,副司令何俠,政委陶鑄,并發布了第一號“安定社會秩序”的布告,建立新的民主秩序。接著又成立了中共沈陽特別市工作委員會,陶鑄任書記,黃歐東任副書記。成立了沈陽特別市政府,朱其文任市長,焦若愚任副市長。并將沈陽市內22個區合并為8個區。
市軍管會遵照中央關于“接收一切公共機關、產業和物資,并加以管制和監督”的指示,組織了大批接管干部和衛戍部隊指揮接收工作。市軍管會從3日起派干部和部隊采取了“各按系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后分”的16字方針進行接收。并規定了接收工作任務:清查資財,保管檔案,職員復工,登記留用,保護工廠,恢復生產。市軍管會下設九個接收單位,各負其責,在當地黨組織、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有力協助下,迅速接管了敵在沈陽的軍、政、警、財經、后勤、鐵路等系統,至5日已均順利地完成接收任務。
沈陽是我黨最早接管的大工業城市,接管工作進行得如此有條不紊,其主要經驗是,規定了上述16字的正確接收方針,并首先抓緊解決在政治上、經濟上有助于恢復秩序、穩定人心的一些關鍵問題,如迅速恢復水、電、交通;解決金融物價;妥善解決職工生活;正確處理舊警察和散兵游勇等,特別是要求參加接管的部隊和干部嚴格執行政策,遵守紀律。1948年11月28日向中央上報的《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接管沈陽的經驗簡報》,黨中央和毛主席極為重視,它為全國解放大城市的接管工作樹立了典型。12月14日,中共中央肯定并批轉了陳云同志這份關于接管沈陽的經驗報告。后又于1949年1月向中央上報《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沈陽接管經驗之補充報告》,同年2月上報《經濟處(工業部)關于接收沈陽國營企業工作總結》,上述這些具體翔實的資料,成為沈陽史上最為珍貴的文獻。
當時,指導接管的16字方針為:(1)各按系統:軍管會除市委外,下轄9個接收單位,即經濟處(負責接收敵四大企業系統:資源委員會、資委會東北電力局、生產管理局、中紡公司等近千家大型工廠),財政處(接收物資調劑局、銀行、稅務等不屬市管的財政系統),后勤處(接收包括軍工、軍需等聯勤系統之第三補給區),鐵道處(接收沈陽局、中長局、東北運輸總局等),政務處(接收政務委員會、各省流亡政府、國立省立學校與文化團體及航務、水利等不屬市的機構),辦公室(系秘書處性質),市政府(接收屬市的各局、市政企業、廣播電臺、市級學校及文化機關),公安局(接收警察、特務系統,黨團系統等),衛戍司令部(接收“剿總”等軍事機構)。(2)自上而下:入城后即通告各原有機關主管人,負責辦理移交手續,同時從原有內線及基層群眾中了解情況。(3)原封不動:舊職員均按原職上班,工廠、企業等只派去軍事代表,政權部門只撤換頭子,對職員、工人一律發放生活維持費。這種臨時過渡辦法,主要是避免大的波動。(4)先接后分:各部門只有接收權,無占有權與支配權。物資一律不準搬動,各部門只對軍管會負責,權力集中在軍管會,必須無條件服從。接收證件統一由軍管會發放,無證件者不準接收。事實證明,通過上述做法,使沈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工廠紛紛復工,商店開業,物價平穩,社會秩序安定。否則,不按系統、不分上下亂接一通,勢必造成極大混亂。
1948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東北局作出《關于東北解放的形勢與任務的決議》指出,將東北解放區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把經濟建設的任務放在壓倒一切的地位。強調要以動員1.2萬名干部下鄉搞土改的勁頭,來配備與加強經濟建設的干部,特別是工業化建設與合作化所需要的干部。為增加東北的物資財富與軍事供應品,要積極動員千百萬人員的勞動大軍投入生產的熱潮中。在陳云、李富春、陶鑄等同志領導下,沈陽立即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城市,緊緊依靠工人階級,首先穩定社會秩序,以恢復與發展生產為中心,建設新沈陽,支援全國解放戰爭,開展了工作。
接管前,沈陽的許多工廠陷于停頓破產狀態,大批工人失業,加上物價飛漲,工人生活十分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我黨接收沈陽后,立即號召職工上班,恢復和發展生產,給職工發了救濟金,每人領到10萬元(東北銀行流通券,相當于40斤糧)生活維持費,并對職工實行水電半價優待,發放了臨時工薪。職工歡天喜地地積極參加工作。同時,對貧民發救濟糧和棉衣等。如沈陽市大東、南市、沈河、鐵西4個區,共有11680名貧民獲得救濟。大東區發放出救濟糧49000余斤,棉衣495套,救濟貧民2760名。由于職工生活得到保障,很快即恢復了生產。
市軍管會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團結知識分子,為恢復與發展生產,召開一系列職工座談會、代表會。11月18日,市軍管會召開了百余名工業專家、技師的座談會,聽取這些專家對恢復生產的意見。市軍管會委員王首道、陳郁同志在會上講了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和當前工業建設的任務。1949年1月5日,市軍管會又舉行了沈陽市各大國營企業工人代表座談會,聽取工人們對恢復生產的意見,共有67位工人代表參加。陳云、李立三同志出席并主持了會議,陳云同志提出工人階級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大家挑擔子,出主意,想辦法,把工廠辦好,提高生產,改善生活。要忍受暫時困難,支援前線,徹底消滅反動派,建設幸福的未來。李立三同志也以《大家事情大家辦》為題,要求全體工友、職員發揮智慧,大家動手,來發展新的生產事業。1月19日,又舉行了沈陽市第一屆公營企業職工代表會議,有976名職工代表參加。市委職工部部長曾志致開幕詞,她說:此會是沈陽歷史上第一次會議。任務是建立市職工總會籌委會與全市職工的密切聯系,建立定期的例會制度,聽取職工們的意見和要求。市長朱其文在會上做《全市工人階級團結起來,為建設人民的新沈陽而奮斗》的報告。李立三同志代表全國職工總會及東北職工總會向大會代表致敬!他指出,此會有重大意義,標志著沈陽的工人階級在反動政府的壓迫下翻過身來了,由奴隸變成了主人,這是中國工人階級奮斗了好幾十年所獲得的成果,要繼續努力爭取全國解放。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高崇民、市委副書記黃歐東也講了話。會議聽取職工們許多寶貴意見,對改進工作,調動職工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發展生產有著重要意義。
由于國民黨反動派對工廠的嚴重破壞,工廠器材嚴重缺乏,市職工總會籌委會動員和開展了全市職工獻納各種器材運動。職工們積極響應號召,沈陽第一機床廠在一周內,就有300名工友獻納器材千余件,都是當時為生產所必需而又買不到的。沈陽鐵西修配廠,廠內停放200多臺汽車,因缺少零件無法修理,職工通過獻納器材,很快修好了汽車,支援了前線。各廠礦還積極開展了立功創模運動,調動了職工生產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職工的生產競賽運動,并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開展了以發明創造、技術改進、提合理化建議、節約原材料為內容的創造新紀錄運動。出現了趙國有車塔輪、趙富有車絲杠先進事跡。新紀錄運動在大多數工廠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運動。3個月來,約占工人總數的1/3以上的工人創造了新紀錄,涌現出數千名先進生產者。
解放了的沈陽人民還擔負著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光榮任務。沈陽兵工總廠在解放初期連續遭到敵機轟炸破壞,經過廣大工人奮戰搶修繳獲的步槍、沖鋒槍、輕重機槍和各種大炮的任務圓滿完成。全廠職工在“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口號下,出色地完成了搶修任務,及時運往前線。他們還承擔試制九二步兵炮的艱巨任務,在很短的時間內,投入了批量生產。此外,他們還生產各種槍彈,有力地支援解放戰爭。沈陽被服總廠從1948年11月恢復生產后,積極為人民解放軍縫制軍服。另外,1949年8月全市還動員廣大婦女完成了60萬件上衣、10萬條褲子的冬裝絮棉任務,為解放戰爭做出了貢獻。
為加強對職工和全市人民的宣傳教育,1948年12月20日,市委創辦了《工人報》,反映和指導工人運動,報道新聞消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等,迅速提高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在市委領導下,在國營企業中,按系統干部成立了黨群工作委員會,以加強國營工廠的職工工作。同時成立工會籌委會。在各區建立了職工辦事處,專門做私營工商業的工人和店員的工作。在私人企業中還建立了工人代表會、工會籌委會等,為了同職工群眾建立密切聯系,提高職工覺悟水平,并從中發現積極分子,培養骨干,有計劃地向職工進行宣傳教育,各廠礦普遍開辦了職工短期輪訓班。如鐵西區各工廠、郵電局、軍工部、軍需部、紡織管理局、鐵路等,都先后辦了起來。五三工廠于1949年初開展了民主改革運動,對工人進行階級啟蒙教育。同時結合勞動保險登記,清查了混進工人階級隊伍中的反動黨團、軍、政、警、憲、特務及反動會道門分子,懲辦了反革命分子,從而純潔了工人隊伍。在工人與職員、技術人員之間開展了批評與自我批評,清除了由于過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所造成的隔閡。通過教育,工人們懂得受壓迫和剝削的根源,認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許多工人說:翻身不忘共產黨,解放不忘毛澤東,我們一定要搞好生產,支援前線,解放全中國。為使職工參加生產管理,當工廠企業的主人,各廠建立工廠代表會。這是職工參加工廠管理的一種行政組織,是體現新民主主義企業中管理民主化的一種形式,它在恢復生產和改進技術諸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沈陽剛解放時,社會情況復雜,無群眾基礎,干部缺乏,為迅速恢復社會秩序,市委暫時利用保甲長做了些事情。接收工作告一段落后,市委及時作出《關于廢除保甲建立初步的街道民主政權的指示》,指出:“保甲組織是國民黨反動政權的基層組織,是直接統治鎮壓人民的反動工具”,必須“使新的人民政權逐漸的以民主方式建立起來”。于1949年2月14日,開始廢除保甲工作,建立了街公所和居民小組(在農村成立了行政村政府),打擊了罪大惡極的保甲人員,使人民群眾在政治上翻身掌了權,為建設民主政權打下基礎。
在建設民主政權的同時,市委還進行了反動黨團登記和收容散兵游勇的工作。沈陽原是日、偽、國民黨統治東北的重要城市,又是東北最后解放的一個大城市,大批敵偽殘余和國民黨反動分子匯集于此。市委作出了《關于執行東北局對反動黨團特務人員處理辦法的幾項指示》。1949年3月8日,市公安局發布了《關于反動黨團特務組織登記》的通告,并成立了反動黨團登記委員會,以統一領導反動黨團登記工作。規定了登記范圍及政策,除個別罪大惡極逮捕法辦外,主要是采取爭取、改造、清洗、調動的寬大政策,在我強大政治攻勢感召下,先后有21448人進行了登記自新。
為了迅速恢復社會秩序,收容散兵游勇成為當務之急。市委作出了《對收容沈陽市區散兵游勇的指示》,組織近百名干部開展這項工作,成立散兵收容所30個。據1949年4月統計,全市共登記散兵游勇25178人,共收容4833人。對收容人員實行“優俘政策”,愿意回家者發給路費,愿意參加我軍的收編到部隊,從而使社會治安趨于穩定。
打擊反動會道門,廢除封建把頭制也是工作的一個方面。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對一貫道等封建會道門處理的指示》,市委決定從1949年7月18日起,全市統一行動,開展打擊反動會道門的工作,實行打擊首要,瓦解組織,爭取群眾的方針。之后,市委立即進行清除搬運行業中封建把頭制工作。沈陽市搬運工人有15000多人,完全由封建把頭操縱,是城市中暴露得最明顯的封建殘余勢力。在市委領導下,成立了臨時搬運工作委員會,抽調250名干部參加這一工作。并組建了搬運公司,選拔了工人干部負責領導,從而打垮了封建把頭的統治,使搬運工人得到徹底翻身。
黨在領導國營工廠恢復發展的同時,按照黨的保護私人工商業的政策,領導了私營工商業的恢復與發展。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沈陽各種私營工業被摧殘殆盡。如鐵西區過去私營鐵工廠約30家,至1947年只剩下四五家,到1948年沈陽解放前夕只剩下2家了。鐵西區最大的私營成發鐵工廠,成了國民黨第五十三軍的兵營。惠森火柴公司是沈陽有名的大工廠之一,可到沈陽解放前停產只能做火柴桿了。太陽煙草公司內多數房屋也變成兵營。我們黨接管沈陽后,積極扶植私營工商業的恢復和發展。市軍管會和市委召開私營企業工人座談會和工商代表會,訂立勞動合同,保證勞資兩利,發展生產,大力恢復和發展商業經濟,促進市場繁榮。市委在注意發揮國營商業領導作用的同時,積極扶植私營商業發展,據1949年8月統計,全市私營商業由解放前的8700余戶,增至21284戶,攤販40376戶。
沈陽解放初期在接管前后,以陳云率領的沈陽特別市軍管會及市委在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正確領導下,正確處理了各種復雜的階級關系,搞好統一戰線工作,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團結各界愛國民主人士,為建立鞏固革命政權和革命秩序做出了貢獻,尤其在恢復和發展工商業過程中,曾涌現出如鞏天民、盧廣績等一批為沈城接管做出突出功績的愛國人士。
解放前曾擔任沈陽私營志誠銀行經理的鞏天民,是位德高望重的愛國老人,他在沈陽解放初期在城市接管中,積極參與協助軍管會為穩定金融經濟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夏,他以東北區工商界代表身份去北京參加新政協的籌備工作。同年9月,被選為東北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10月1日,鞏天民光榮地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1950年,他擔任中國民主同盟東北總支部委員,當時由于統一戰線工作需要,曾參與籌建民主建國會沈陽分會工作,任遼寧省兼沈陽市民建會及工商聯主任委員。在抗美援朝期間,他號召并親自帶領工商界積極參加捐獻飛機大炮、購買公債等愛國活動。
張學良將軍的老部下、沈陽解放前歷任沈陽商會會長的盧廣績,1948年在遼沈戰役的關鍵時刻,冒著生命危險與在解放區的高崇民、閻寶航等同志秘密取得聯系,共商和平解放沈陽大計,為解放沈陽,減少我軍傷亡、損失,創造了有利條件。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后,高崇民、車向忱、閻寶航等同志相繼到沈陽看望了盧廣績,轉達黨中央和周恩來同志對他的信任與關懷,希望他能為沈陽的接管工作多出力,他感動得熱淚盈眶,頻頻點頭,表示一定要為建設新中國獻計出力。當時,他積極參與并協助軍管會開展接管工作,仍繼續留任沈陽商會擔當會長職務。1948年11月11日,在市政府領導下,召開沈陽市私營工商業80多個行業120多人參加的座談會,會上他帶頭熱烈擁護黨和政府的工商業政策,積極籌備開工營業并發起勞軍運動。他以市商會會長身份出面,協助政府向沈陽的糧業大戶暫借一批軍用糧食,與政府糧食部門負責人一道,到糧油同業公會召集曾為國民黨購買代存軍糧的業戶們,布置收繳敵軍糧工作,為支援前線、解放全中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9年1月,市商會為東北鐵路局恢復通車,又組織全市五金行業獻納價值106億元東北幣的維修器材。同年9月,建立沈陽市工商聯合會,盧廣績被選為會長,50年代還被推選為沈陽市副市長。
總之,在沈陽特別市軍管會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沈陽解放初期的城市接管工作,緊緊依靠工人階級及廣大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使沈陽社會秩序得以穩定,使全市金融財經工商業均迅速恢復和發展,從而有力地支援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