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的法則
- 杜志紅
- 880字
- 2022-06-24 11:07:08
9 女子“以身抵債”嫁給債權人,債務能一筆勾銷嗎
案例9[10]
劉莉是一家童裝店的老板,2019年年初,她認識了陳西,雙方開始交往。2019年3月,由于童裝店資金周轉問題,劉莉向陳西借了1萬元。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劉莉又多次向陳西借款,并在5月中旬出具欠條一張,載明劉莉向陳西借款51 000元。后陳西又分四次轉給劉莉44 500元,均被劉莉用于個人償債。之后,雙方的感情逐漸升溫,劉莉以身相許,雙方于7月底辦理結婚登記手續。此后一個月間,陳西多次通過微信轉賬給劉莉,共計34 500元。此外,陳西還在未實際收到還款的情況下,將之前51 000元的欠條還給了劉莉。陳西本以為婚后的生活會因此更加圓滿,然而婚后僅僅一個多月,劉莉即與陳西分居并以死相逼要求離婚,后劉莉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并依法分割財產,陳西則提出要求劉莉償還欠款13萬元。
律師意見
本案中,雙方涉及的款項一共有3筆,分別是51 000元、44 500元和34 500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
關于第一筆51 000元,該款項原為陳西、劉莉之間的民間借貸,由劉莉出具欠條,在雙方登記結婚后,陳西將欠條返還劉莉,其性質轉變為附條件的贈與。陳西以結婚為目的與劉莉交往,基于對劉莉的信任及締造美好家庭的目的,在雙方登記結婚后自愿將劉莉的欠條返還,該行為不應視為送彩禮,而應認定為附條件的贈與,其所附條件應為雙方結婚且以正常的夫妻關系共同生活。而婚后僅僅一個多月,劉莉即與陳西分居并以死相逼要求離婚,后又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其贈與條件未成就,故贈與失效,該筆款項應予以返還。
關于第二筆44 500元,陳西婚前向劉莉轉賬的44 500元屬于陳西的婚前個人財產,且劉莉在庭審中自認將該款用于償還其個人婚前所欠的債務。在無合同約定或法律規定的情形下,夫妻一方從另一方獲得利益并不理所應當地具有合法依據,劉莉亦未舉證證明雙方有關于清償劉莉婚前債務的約定,因此劉莉用陳西的婚前財產清償自己的婚前債務的44 500元屬于不當得利,現陳西要求返還,應予以支持。
關于第三筆34 500元,在締結婚姻后,陳西陸續轉給劉莉的34 500元,在沒有其他相關證據證明的情形下,應認定為陳西基于夫妻關系對劉莉的贈與,故該34 500元不應返還。
綜上所述,劉莉應當返還陳西合計95 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