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身邊的風景(3)
- 倒掉鞋里的沙:小毛病大問題(修訂版)
- 秦榆編著
- 4644字
- 2014-10-11 15:43:29
看了一會兒光勞利就發現,他審查的過分嚴格,判錯了標準。因為這種木材是白松。而看出他對硬木很內行,卻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勞利的專長。不過光勞利一點也沒有表示反對他的木材分類方式。光勞利一邊觀察,一邊問幾個問題。光勞利提問時顯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訴他說他們完全有權把不合格的木材剔出來。這樣一來他變得熱情起來,他們之間的緊張開始消除。漸漸地他的整個態度變了。他終于承認自己對白松毫無經驗,開始對每一塊木料重新審查并虛心征求光勞利的看法。
結果是他們接受了全部木材,光勞利拿到了全價的支票。
心靈語思
朋友們,不管我們有多忙,也不管我們多么有道理都不要輕易去否定別人。委婉一點,給人一點面子,一點寬容,會讓我們擁有很多朋友。
14.保持內心的寧靜
人生智慧在于剔除可有可無的事物。
富有的農夫在巡視谷倉時,不慎將一只名貴的手表遺失在谷倉里,他在偌大的谷倉內遍尋不獲,便定下賞金,要農場上的小孩到谷倉幫忙,誰能找到手表,給他50美元。
眾小孩在重賞之下,無不賣力地四處翻找,但是谷倉內滿坑滿谷盡是成堆的谷粒,以及散置的大批稻草,要在這當中找尋小小的一只手表,實在是大海撈針。
小孩們忙到太陽下山仍無所獲,一個接著一個放棄了50美元的誘惑,一起回家吃飯去了。只有一個貧窮的小孩,在眾人離開之后,仍不死心地努力找著那只手表,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它,換得那筆巨額賞金。
谷倉中慢慢變得漆黑,小孩雖然害怕,仍不愿放棄,手上不停摸索著,突然他發現在人聲靜下來之后,出現一個奇特的聲音。
那聲音“滴答、滴答”不停響著,小孩登時停下所有動作,谷倉內更安靜了,滴答也響得十分清晰。小孩循著聲音,終于在偌大漆黑的谷倉中找到了那只名貴手表。
成功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遇上一些障礙,如何能夠越過障礙而直抵成功的終點,是我們必須學習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日趨進步的社會,帶來日益繁復的各類資訊,甚至連帶的,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復雜。許多人認為想要成功,就得在這些復雜的障礙中理出一條清晰的大道來,方便自己行走,于是便求助于迷信或算命占星等方式,企圖提早看清自己未來的方向何在。
正如故事中眾人紛亂地找尋手表一般,如果不能真正了解成功的法則,再多的問卜相命,不僅是徒勞無功,同時還會損失自己的金錢。其實,真正的大師應該是您自己。
專注與單純,是成功法則中極重要的兩項態度。正如故事中貧窮小孩一般,為了獲得巨額賞金改善生活,在眾人放棄后,執意要找到手表,甚至克服了對黑暗的恐犋。而在谷倉安靜下來之后,當周遭環境不再復雜,他便輕易地找到了他所要的。
成功法則正如谷倉內的手表,早已存在您的心中,只要您真的要去找到它,并且讓自己靜下來,專注而單純地思考,您將可以聽到清晰的滴答聲。
循著內心正面的引導,不受復雜的外力所困惑,您終將成為一位頂尖大師。
心靈語思
成功常常在失敗的盡頭,只不過,好些人總是堅持不到那里,沒有一顆平靜的心,沒有足夠的耐性,沒有持久的努力是很難到達成功的目標的。
15.你做了嗎?
有個破落的中年人每隔三兩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時,跪在圣壇前,虔誠地低語:“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后,他又垂頭喪氣的回到教堂,同樣跪著祈禱:“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謙卑地來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復他的祈禱。如此周而復始,不間斷地祈求著。
到了最后一次,他跪著:“我的上帝,為何您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愿終身奉獻,專心侍奉您……”
就在這時,圣壇上空發出了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垂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老兄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你曾想過要中一次彩票嗎?是否真的想過要成功?
要成功,光有夢想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一定要成功的決心,配合確切的行動,堅持到底,方能成功。
只有下定一個更改的決心,歷經學習、奮斗、成長這些不斷的行動,才有資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實。
而大多數的人,在開始時都擁有很遠大的夢想,如同故事中那位祈禱者,但卻從未掏腰包真正去買過一張彩票。缺乏決心與實際行動的夢想于是開始萎縮,種種消極與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存任何夢想,過著隨遇而安、樂于知命的平庸生活。
這也是為何成功者總是占少數的原因。了解成功哲學的你,是否真心愿意在此刻為自己的理想,認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決心,并且馬上行動?
夢想是成功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支猶如跑步者的全力以赴,惟有堅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獲得成功。
心靈語思
想要咸功,卻不給成功輔路,等于不用鑰匙就想打開鎖著的門,不要每天忙于幻想,做點實際性的工作最重要。
16.沉默的智慧
有些人以為沉默就是不開口少說話。其實,這并不是說要你成天板著臉,冷冰冰地讓人難以琢磨,而是適時適度地運用沉默的力量。
長時間的沉默會給人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常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監獄中有一個叫做禁閉室的房子,用來懲罰不聽話的犯人。房間不僅非常狹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里既見不到陽光又沒有人和你說話,你就這么靜靜地呆著,一呆兩個星期或者更長。
實際上,正常的人即使是在里面關上一天都感覺度日如年。因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沒有依靠,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為之瘋狂,所以人常常會沉不住氣。
正因如此,許多心理戰的高手才經常會利用“沉默”這張牌來打擊對手,他們可以制造沉默,也有方法打破沉默,往往利用它來達到目的。
臺灣有一個經營印刷業的老板,在經營了多年之后萌發了退休的念頭。他原來從美國購進了一批印刷機器,經過幾年使用后,扣除磨損費應該還有250萬美元的價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這批機器的時候,一定不能以低于這250萬的價格出讓。有一個買主在談判的時候,針對這臺機器各種問題滔滔不絕的講了很多缺點和不足,這讓印刷業的老板十分惱火。但是他在自己剛要發作的時候,突然想起自己250萬元的底價于是又冷靜了下來,一言不發,看著那個人繼續滔滔不絕。結果到了最后,那人再沒有說話的氣力,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我看你這個機器我最多能夠給你350萬美元,再多的話我們可真是不要了。”于是,這個老板很幸運的比計劃多賺了整整100萬美元。
心靈語思
沉默是一種成竹在胸、沉著冷靜的姿態,尤其在神態上更是要表現出一種優勢在握的感覺,“靜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不冷靜的人容易讓自己的情緒控制,而說話太多的人總是容易忘了自己的初衷,失去了做事的分寸。
17.成功自在心中
成功不是用自己的力量去打敗別人,贏來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
1977年知識分子型的電影全才伍迪·艾倫導演的一部電影《安妮霍爾》得到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女主角四項大獎,而伍迪艾倫本人更是一手包辦這部電影的監制、編劇、導演、男主角,他應該非常高興地去參加頒獎典禮,接受他應享的榮耀才對呀!
可是伍迪艾倫并沒有去好萊塢領獎,而是獨自一人在紐約的小酒吧吹奏黑管爵士樂,因為他堅信一件事:“成功是自我證明,而不需要借由錢財、名利去肯定。”
想到“成功的人”,我們腦海中會不知不覺地浮現一個鮮衣怒馬,出人頭地的影像,可是我們很少深入去探討成功的定義。
我們可以從反面的角度來探討成功的定義。成功有“三不”:其中第一條就是“成功不是打敗別人”。有些時候我們受球賽、武俠劇或戰爭電影的影響,下意識地認為成功就是將對手打敗。
我還在念書的時候,當時有一本非常流行的書叫《基督山恩仇記》。基督山伯爵年輕、英俊、富有,并有一位美麗的未婚妻,卻被三個朋友陷害,失去了一切,并被關入了死牢,一個永遠沒有人能出來的死牢。他恨死了那三個陷害他的朋友,也充滿了絕望。
在死牢中,他遇見一個牧師,那老人給了他一張藏寶圖,并告訴他逃走的方法。他很興奮,并發誓一旦能走出死牢,一定要向那三個朋友報仇。
他逃走的前一晚,也是那老牧師即將死去的那晚,老牧師握著他的手說:“孩子,報仇是上帝的事,拿那些錢去做些好事吧!”
基督山伯爵奇跡般地逃出了死牢,找到了寶藏,并依計劃向那三個害他的人報復。《基督山恩仇記》基本上講的就是他復仇的過程,他使害他的三個仇人下場都很凄滲。他的未婚妻那時已嫁給三個仇人之一,最后拒絕回到他的身邊,并對他說:“你這樣做,究竟得到了什么?”在書的末尾,他并沒有成功的喜,院,反而有些空虛,有些悔恨。
心靈語思
打敗對手的咸功只能是競賽,正如伍迪·艾倫所堅信的那樣,成功是自我證明,一旦纏上了名利、金錢乃至暴力,就失去了成功的本色,那樣只有空虛和悔恨。
18.小藍裙的魔力
多年以前,美國一個小鎮的小學來了一位新老師。開學時,老師就向小朋友們宣布,這個學期誰的努力最大,對班級貢獻最多,老師會親自做一件禮物送給她。
學期結束時,有位小女孩得獎,老師就做了一件小藍裙子送給了她。
小女孩很高興地跑回家,把小藍裙拿給媽媽看,媽媽鼓勵她穿起來。但穿起后,卻怎么看怎么不對勁。原來小女孩渾身臟兮兮的,與小藍裙不協調。
于是媽媽替小女孩梳洗,換上干凈的衣服。“畦!好—個亮麗的小公主!”小女孩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小女孩與媽媽都很高興。
過了一會兒,媽媽又覺得不對勁了,原來家里也臟兮兮一團糟,平時不注重整理,與穿著小藍裙的漂亮女兒不協調,“就像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于是母女聯手收拾家里,一個下午的功夫家里煥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進門就急著往外走,以為進錯門了。
第二天爸爸要上班時,出門看到家里的庭院雜草叢生與家里的環境很不協調,于是決定請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與整修房屋。三天后,一棟整潔亮麗的房屋就出現在他們所住的街道上。
鄰居們看了他們的房子如此整潔干凈,不禁對自己住的地方覺得不對勁,于是一個月后,一條整齊清潔的街道就出現在這個城鎮上了。
心靈語思
生活中的連鎖效應不勝枚舉,只要一個做了,其它人覺得好自然會跟著做。遇到不滿意的事,總是指責亂罵的人是不是該想想從自己做起去改變別人呢?
19.良知的引導
不斷的自我更新是改變與成長的關鍵,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過程中,良知的指引不可或缺。法國女作家斯塔爾夫人(MadamedeStael)有句名言:良知的聲音極其微弱,很容易被淹沒,可是卻又清晰得令人無法遁逃。
良知是人類與生俱來、明辨是非善惡的本能。正如優秀的運動員必須鍛煉神經與肌肉協調能力,杰出的學者必須激勵心智,成功圓滿的個人也需要激發良知。所以,我們應經常閱讀發人深省的著作,懷抱崇高的理想,奉行自己的信念,全神貫注,持之以恒。
垃圾食物與缺乏運動會摧毀優秀的運動員,淫穢邪僻的書籍也會助長人性黑暗面,使人是非不分。事實上,玩火者終有自焚的一天。哈馬舍爾德說:“你不可能玩弄自身的獸性而不會成為地地道道的野獸,弄虛作假而不喪失獲得真理的權利,性情殘忍而不失去頭腦的敏銳。”想保持花園整潔的人不會留下一塊荒草地。
人貴自覺,人生應有目標與原則,否則便無異于禽獸,僅為生存與繁殖而活。墮入這種層次的人不是享受生命,而是受制于生命,白白糟蹋萬物之靈的天賦。
修身勵志沒有捷徑,必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正直與成功不可分,做人愈是端正,愈能夠正確判斷客觀世界,心中的觀念地圖也愈精確。這種良性循環能夠使人成長,但必須靠不斷的學習、堅持與實踐良知所認定的正確原則來維系。
心靈語思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會看得更高、更遠,人生注定要走許多彎路,只有善于學習,接納不同的聲音,有目標、有計劃、有原則,才能有高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