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不按常理出牌(2)

結果,就在第二天,華爾街掀起了一場震驚西方世界的風暴: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狂跌508點,六個半小時之內,5000億美元的財富煙消云散!

第三天,美國各類報紙上,那黑壓壓的通欄標題壓得人喘不過氣來:“10月大屠殺”、“血染華爾街”、“黑色星期一”、“道·瓊斯大崩潰”、“風暴橫掃股市!”……

華爾街籠罩在陰霾之中。

這時,巴菲特在投資人瘋狂拋售持股的時候開始出動了,他以極低的價格買進他中意的股票,并以一個理想的價位吃進10多億美元的“可口可樂”。

不久,股票上漲,巴菲特見機拋售手中的股票,大賺特賺了一筆。

在大家認為空頭市場的時候,巴菲特并沒有賣股票換現金,也沒有袖手旁觀而缺乏行動。他眼中所看到的盡是機會,而其他的投資人只看到恐懼。

當然,他還有急流勇退的氣魄,該出貨的時候決不含糊,留一點殘羹剩飯讓別人撿拾。他的投資生涯一半是等待機會,還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在研究和學習,出手的時候僅僅是他完成的一點作業。而我們百姓投資證券市場往往喜歡做“蜂擁而至”里的“那一只蜜蜂”,不喜歡做孤獨等待出擊時刻的“獵鷹”。風平浪靜的時候不下水,大浪淘天的時候跳進去,結果就是淹不死也嗆了半條命。

四、相信直覺,堅持自己的獨立判斷

自己的直覺,是自己對即將購買的股票和企業的第一感覺,這種感覺是建立在對企業的充分了解之上的,但是,這種感覺很容易受到所謂的股市行情的干擾,特別是對于那些對股票投資不熟悉的投資者,往往受到這種干擾的影響,改變原本是正確的投資決定,使結果適得其反。

——沃倫·巴菲特

對于從小就習慣于與群體和社會保持一致的大多數投資人來說,在股市中要擺脫追隨大眾的思維,堅持自己獨立的判斷,需要很大的勇氣與自信。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0年報中引用了凱恩斯的名言:“困難的是擺脫舊思想的束縛,而不是新思想的運用。”做到與眾不同確實不易,但是,這是投資取勝的關鍵。

20世紀80年代在人們的記憶中,被認為是改變了財務管理界的10年。計算機程式交易(利用計算機程式掌握不同市場的行情,對股票、期貨、選擇權等進行買賣)、舉債收購、垃圾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和指數期貨,如人們所預料地震驚了許多投資人。在基金經理人之間的那些界限已經變得模糊;基礎證券研究在彈指之間已經被計算機所取代;黑箱作業(black boxes)取代了經營訪問和調查;自動化代替了直覺。今天,一般投資人已經變得不再容易被蠱惑,并且與金融市場疏遠了。隨著大多數的基金經理人無法再為他們委托人的投資組合增加資產價值,我們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消極的指數投資為何如此受到歡迎。

在20世紀80年代后的數十年中,又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投資方法,如小資本化、大資本化、成長法、價值法、動態法、主題法、產業循環法等,都曾證明它們在投資上是有益的。但有的時候,這些方法也不管用,而使它們的追隨者無法突破瓶頸。巴菲特則是個例外,他還沒有經歷過投資策略無效的時期。他的投資績效被廣泛證明是持續的領先者。當投資人和投機客都分心于尋找更好的投資策略時,巴菲特已經悄悄地聚集了一筆數十億美元的財富。自始至終,他都將投資當作一種企業經營活動,而以一般常識作為他的投資哲學。

巴菲特對投資的獨特認知,使他對證券分析師、技術分析師、基金經理人、財務顧問等持不屑一顧的態度。其獨特的投資認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不需要閱讀證券公司的報告

證券分析師的工作,就是將所有股票列入三個等級之一:應該買入的好股、應該繼續持有的中等股和應該賣出的壞股。大半的股票分析師都附屬于證券公司,而證券公司的生存能力,還取決于股票的交易量。因此,為了增加營業額,股票價格的極度波動對證券公司是一大好事。

基金經理也是股票分析師報告的一大使用者。美國的基金經理也喜歡交易頗繁,一來是可以吃散戶投機者的錢,二來可以從證券商會獲得豐厚的傭金。

這使得證券分析師和基金經理的股票建議,在類似巴菲特這樣的長遠投資人眼光看來,非常的漂浮不定。巴菲特把這些分析師和證券商、共同基金經理貶稱為思想和行動上過度情緒化的旅鼠。

試想,證券分析師是從一萬多家上市公司中分析出幾百家給投資者,而巴菲特只要投資區區幾家公司,他們就沒有本事了。巴菲特對分析師并不客氣,他曾說過:“只有在華爾街,你才會看到有人開勞斯萊斯上班,卻聽取搭地鐵上班者的意見。”

常常有人將一些證券公司分析師的報告給巴菲特看,問他的意見,他一般會很禮貌地收下來,但會不會花一分鐘去翻閱,卻不一定。

2.不相信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每個投資者都很關心的事項,就像六合彩、賭馬那樣,因為時對時錯,因而能夠滿足那些尋找刺激感投機者的心理。但這是否是聰明的投資人應該使用的選股方式呢?

巴菲特曾經在剛剛開始投資時被它吸引了短短的一段時間,幸好很快就知錯能改,從而避免了虧錢。世界最成功的基金經理彼得·林區也是不相信技術分析的。被雅稱為現代金融學之父的法瑪教授甚至稱技術分析為“占星術”。

巴菲特提醒投資者,技術分析不能為你長期賺錢。他說:“你有看過技術分析師鼓勵他的孩子以他的技術分析法選股投資的嗎?但他們可能會鼓勵孩子學他當技術分析師,尤其是當你明白這個行業可以不停地吸引到還未燒到手的人一試,而且每個課程你都可以每人收取幾百、甚至上千元的學費。每個技術分析師都深懂期貨經紀人也懂得的致富秘訣:只要自己不玩,肯定發達。”

3.反對分散投資和短期持有

共同基金經理從全國各地的散戶身上收來大筆的資金,將之投資在國內“穩重”的眾多藍籌股里,進行所謂的“分散風險”策略。其實很多散戶股民都能夠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購買很多個股,其實并不一定能夠分散風險。

20世紀80年代,各法人機構的投資組合經理人多半沉迷于一個名為“投資組合保險”的投資策略。這個投資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將投資組合的項目,永遠在高風險資產和低風險資產之間保持平衡,以確保它的收益不會低于某一個預定的最低標準。當投資者所持有的投資組合價值減少的時候,就是因為把資金從高風險的資產(股票)轉移到低風險的資產(債券或現金)。相反,在所持有的投資組合價值上漲的時候,則是因為將資金從風險較少的資產轉移到較具風險的資產上面。因為要在個別有價證券間轉移數以百萬計的大量資金并不容易,所以投資組合經理人轉而以股票指數期貨作為保障他們投資有價證券的方法。

巴菲特擔心,無知的投資人會在購買期貨時,存有大撈一筆的想法。他表示,由于購買期貨所需的保證金通常不高,常會引來一些如同賭徒一般的投資者,他們只是希望能在短期內獲取暴利。這種搶短線的心理,正是低價股票、賭場賭博以及彩券促銷者一直能夠生存的原因。巴菲特表示,要想有一個健全的投資市場,“我們需要的是尋求長期獲利,并以此為投資策略的長期投資人。”

為了更好地證明“投資組合保險”的謬誤,巴菲特要求他的讀者試著去了解這樣一個地主思考模式:他在買進農田之后,因為發現附近農田的價格下跌,于是告訴他的不動產經紀人賣掉農田。這就如同基金,對其擁有的奇異電器或福特汽車的股票,僅僅因為最近一個成交日價格下跌就賣出,或因上一個成交日價格上揚就買進。

試想,就連購下了整個股市里所有公司的股票,也不能夠逃出“股災”的沖擊,難道買下一百多、幾百種股票,就能做得到嗎?

巴菲特很反對這種“分散”風險的作法。他認為,當投資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時,那才是風險。對于一個懂得他在做什么的投資人而言,沒理由叫他放下最好的公司,而去買入排名第21的公司的股票。

的確,即便你把雞蛋放進多個籃子里,也存在風險。亞洲金融風暴即是一例。最佳的投資法是把所有的雞蛋放進一個籃子里,然后細心地看管這個籃子。最好是把它抓得緊緊的。

一些投資人可能會誤以為傳統的基金經理每年所收取的1%管理費對自己的收益影響是微不足道的。巴菲特認為這管理費,從長遠上來說,會為投資人的投資成果帶來巨大的影響。以一般的基金經理投資回報率來說,這區區的1%,在投資人的回報率中卻高達10%的比率了。對于投資人而言,每年從資金所賺到的獲利中扣除掉高達10%的管理費,可就是一件大事了。是長遠下來對投資成果的損害會更大。

這里,有必要提一下為什么巴菲特會重視這1%的基金管理費以及基金經理人的管理費是如何計算的。有的投資者誤以為是從獲利中抽取某個百分比,因此如果股價下跌、投資沒有獲利就不必抽取管理費。事實上,基金經理人的管理費是按照整個基金的市價數額來算的。換言之,在亞洲金融風暴股價慘跌情形下,這些基金還是照樣每年抽取那1%的管理費。

拿個例子來說,比如一個基金原本總金額是40億元,每年從基金那兒抽掉的管理費就是4000萬元。在金融風暴沖擊下,如果這個基金的資產實價只剩下30億元的話,年度的管理費就是3000萬元。

這種“你賺錢我也賺錢,你虧錢我照樣賺錢”的基金管理現象是巴菲特所不愿看到的。

有一些投資理論認為,散戶在投資市場中被迫與大型法人投資機構競爭,對其非常不利。巴菲特認為這個結論并不正確。因為大型法人機構的投資者常有一些反復無常和不合邏輯的行為,散戶只要能夠堅守企業的基本面因素,就可以十分容易獲利。根據巴菲特的說法,散戶唯一的弱勢是,他們可能被迫在不適當的時機出售手中的股票。巴菲特認為,投資人必須在財務上和心理上都有充分的準備,以應付市場的無常變化。投資人應該了解,股價波動是常有的事。巴菲特說,除非你能夠眼睜睜地看著手中的股票跌到只剩買進價格的一半,而還能面不改色,不然你就不應該進入股票市場。

4.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覺

巴菲特曾說過:“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覺。”曾有人就直覺這個問題去請教巴菲特,他告訴人們,他的投資決定完全取決于自己的直覺,凡是自己感覺能夠獲得利潤的股票,都大膽地投資。事實上,巴菲特的直覺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源于他對所投資的企業的詳細了解和研究。巴菲特說,只要他對企業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發現這家企業的經營令自己滿意,他根本就不會去理會所謂的股市行情,直覺就能告訴自己這只股票值得自己投資。

巴菲特還強調,一個人的直覺往往是非常準確的,對于股票投資來說,這一點特別重要。

五、在別人小心謹慎時勇往直前

我們只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唯有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我們才會勇往直前。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精明投資者。當巴菲特在20世紀80年代購買通用食品和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時候,大部分華爾街的投資人都覺得這樣的交易實在缺乏吸引力。

當時多數人都認為通用食品是一個不怎么活躍的食品公司,而可口可樂給人的印象則是作風保守,從股票投資的角度來看,是缺乏吸引力的。在巴菲特收購了通用食品的股權之后,由于通貨緊縮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加上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增加,使得通用公司的盈余大幅增長。在1985年菲利普摩里斯(美國一家香煙制造公司)收購通用食品公司的時候,股價足足增長了3倍;而在伯克希爾1988年和1989年收購可口可樂公司之后,該公司的股價已經上漲了4倍之多。

在其他的例子里,巴菲特更展現了他在財務恐慌時期,仍然能夠毫無畏懼地采取購買行動的魄力。1973~1974年是美國空頭市場的最高點,巴菲特收購了華盛頓郵報公司;他在GEICO公司面臨破產邊緣的情況下,將它購買下來。他在華盛頓公共電力供應系統無法按時償還債務的時候,大肆進場購買它的債券;他也在1989年垃圾債券市場崩盤的時候,收購了許多RJR奈比斯科公司的(美國一家極大的餅干制造公司)高值利率債券。巴菲特說:“價格下跌的共同原因,是因為投資人抱持悲觀的態度,有時是針對整個市場,有時是針對特定的公司或產業。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從事商業活動,并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的態度,而是因為我們喜歡它所制造出來的價格。換句話說,理性投資人真正的敵人是樂觀主義。”

另外,巴菲特并不會因為市場價格情況的改變,而停止收購行為。雖然偏高的市場價格可能使得交易額減少許多,但是巴菲特還是能夠發現吸引他的公司,進而收購它的股票。當市場價格下跌,多數投資人普遍持悲觀態度的時候,具有吸引力的交易數量將會增加。

巴菲特在1979年寫了一篇名為《在股市已經一片看好聲中,你將付出很高的價格進場》的文章。當時,道瓊斯工業指數比股票的賬面價值略低,股東權益的平均回報率是13%,債券的利率則在9%~10%之間變動。然而,絕大多數的退休金經理人選擇購買債券而舍棄股票。1972年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1%,而且道瓊斯工業指數則處在股票賬面價值168%的水準。在此期間,巴菲特注意到,退休金經理人將出售債券所籌得的資金大量投入股市。1972~1979年的差異到底在哪里呢?巴菲特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在1979年的時候,投資組合經理人感覺到,既然無法了解短期的趨勢,最好還是別碰股票為妙。巴菲特表示,雖然這樣的心態并非全然錯誤,但我們仍需承認下面兩句話:“未來的情況你永遠都摸不清。”“在股市已經一片看好聲中,你將付出很高的價格進場。”

巴菲特并不預期股票市場的漲跌。如同巴菲特所指出的,了解其他大多數人的想法,并不能夠代替自己本身的思考。想要獲得大量收益,你就得小心評估各個公司在經濟面上的基本體質。然而熱情擁抱目前最流行的投資方式或情報,卻無法保證你一定成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龙陵县| 仁化县| 登封市| 鄯善县| 慈溪市| 克拉玛依市| 千阳县| 额尔古纳市| 镇雄县| 交口县| 瑞安市| 舟山市| 汉寿县| 四平市| 桂平市| 那曲县| 基隆市| 张北县| 缙云县| 汾阳市| 屏东市| 得荣县| 鲁甸县| 惠来县| 宁陵县| 延吉市| 湖州市| 平陆县| 彭水| 龙里县| 九龙县| 栖霞市| 中牟县| 铜川市| 昆山市| 博乐市| 梁平县| 蓬溪县| 教育|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