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不按常理出牌(1)

巴菲特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特立獨行的投資者。他對投資有著獨特的認知,他不關心一般人所關心的問題,他總能夠在整個華爾街都厭惡某個企業(yè),或者完全不把它放在眼里的時候,看到它所具有的潛力,進而采取收購行動。而這種超出常人的行動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認定了就出手。

一、不預測市場走勢,不相信股評家

分析市場的運作與試圖預測市場是兩碼事,了解這點很重要。我們已經(jīng)接近了解市場行為的邊緣了,但我們還不具備任何預測市場的能力。復雜適應性系統(tǒng)帶給我們的教訓是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它頑固地拒絕被預測。

——沃倫·巴菲特

任何對沃倫·巴菲特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他對預測的立場是清楚明了的:不要浪費你的時間,不管是經(jīng)濟預測、市場預測,還是個股預測,巴菲特堅信預測在投資中根本不會占有一席Z之地。在他投資生涯的四十多年里,他獲取了巨大的財富和無與倫比的業(yè)績,他的方法就是投資于業(yè)績優(yōu)秀的公司,與此同時,避免因推測未來的市場走勢而給投資者造成誠惶誠恐甚至是滅頂之災。巴菲特說:“事實上,人的貪欲、恐懼和愚蠢是可以預測的,但其后果卻是不堪設想的。”

格雷厄姆說:“離華爾街越遠,你就越會懷疑那些所謂的股市預測或時機。”伯克希爾·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所在的奧瑪哈離紐約那么遠,巴菲特不相信所謂市場預測是很合理的事。巴菲特無法預知短期內股價的變動,也不相信有誰可以做到這一點。長久以來他對預測的感覺是: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唯一價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面子而已。

他在伯克希爾公司1988年的股東大會上說:“對于未來一年的股市走勢、利率以及經(jīng)濟動態(tài),我們不做任何預測。我們過去不會、現(xiàn)在不會、將來也不會預測。我們深信對股票或債券價格所做的短期預測根本是沒有用的,預測本身只能夠讓你更了解預測者,但對于了解未來卻毫無幫助。”

“我不知道股市明天、下周或者明年會如何波動。但是在未來的10年甚至20年里,你一定會經(jīng)歷兩種情況:上漲或下跌。關鍵是你必須要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千萬不要讓市場誤導你采取錯誤的行動。查理和我從來不關心股市的走勢,因為這毫無必要。也許這還會妨礙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鋪天蓋地的股評中,股評家經(jīng)常說股市或某只股票有上漲的動力、下跌的壓力等,巴菲特建議投資人千萬不要相信股評家:“投資人期望經(jīng)紀人會告訴你在未來兩個月內如何通過股指期貨、期權、股票來賺錢完全是一種不可能的幻想。如果能夠實現(xiàn)的話,他們也根本不會告訴投資人,他們自己早就賺飽了。”

巴菲特認為,市場與預測是兩碼事,市場是在變化的,而預測是固定不變的,預測的固定不變只會給分析市場的人以錯覺感。

許多投資者僅使用歷史評估方法或模式來決定股票什么時候便宜,什么時候貴。但歷史評估方法的缺陷是他們對周邊一切的依賴性。這就是說對個股的衡量取決于某一特定經(jīng)濟環(huán)境:某股的資本回報,某企業(yè)的經(jīng)營狀況以及戰(zhàn)略實施。換句話說,歷史模式只有在公司和行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與評估方法建立之初的環(huán)境相似的條件下才會奏效。我們今天所處的環(huán)境與以前相比不僅各個公司本身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且投資者用來比較他們的指數(shù)也截然不同了。

股票市場里有成百萬的投資者、商人和投機家,他們做出幾十億個決策,而股市就是對這些決策累計行為的反映。所有決策都是獨立于他人做出的。每個人對市場的看法都是片面的,但都基于大致相同的信息。當所有這些能因彼此相互作用時,一個市場就形成了。但我們無法僅依照對個案調查而對市場的未來進行預測。在復雜適應性系統(tǒng)里,總體的力量比部分之和要大得多。有時,部分行為形成一種趨勢。然而,由于每個單一能因僅有有限的知識,每個人都看到了趨勢,但沒有人能解釋趨勢是由什么引起的。由于市場上的所有能因都彼此呼應,一個價格趨勢就形成了。正是這個趨勢帶領人們進行各種預測。

投資人能否依靠猜測市場走勢而獲利?基金經(jīng)理人關注市場、分析個股,能否勝過股市整體表現(xiàn)?過去多年眾多研究報告已經(jīng)證明,每年都有超過一半的美國基金經(jīng)理人輸給了指數(shù)。換言之,投資人只要買入指數(shù)基金而不必去管它,每年還會勝過大半的全職基金經(jīng)理人。這也難怪最近幾年來“指數(shù)基金”在美國逐漸流行。畢竟,如果給錢請人來全職管理、分析之后,還輸給簡簡單單的被動性指數(shù)投資法,為什么還要花費昂貴的基金管理費呢?

微小的變化總是在悄無聲息地改變市場。令投資者感到害怕的是,舊的趨勢的崩落絲毫沒有預兆。投資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被卷了進去,因為所有的信息投入都小到不足以引起投資者的重視。

投資者總是信心十足地認為某種股票或某種市場從整體上將回落到平均域(平均域是一數(shù)學概念)——它將跟隨某種可預測的定數(shù)格局走。但平均域是不穩(wěn)定的,它基于眾多投資者的不同預測的決策之上,而這些投資者又根據(jù)其他決策不斷調整自己的決策,所以平均域總是在不斷移動變化。巴菲特說:“許多投資者認為市場只是一個簡單的域性狀態(tài),但實際上市場是非域性的、復雜的、適應性的。只有當市場突然停止運作時,預測者的系統(tǒng)才有用武之地。”

投資者在一個缺乏格局認識的世界里該如何應對呢?巴菲特認為應該通過研究正確的部位和正確的層次。盡管經(jīng)濟和市場總體來說是復雜和龐大的,以至于我們無法預測,但是在公司這一層面的格局是可以被認識的。在每個公司的內部都存在著公司格局、管理格局以及金融格局,假如我們研究這些格局,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對公司的未來可以做一個合理的預測。沃倫·巴菲特集中全力研究的正是這些格局而不是其他幾百萬投資者的不可預測的行為。他說:“我一直覺得受基本原理的支配來估算權重,要比受心理學的支配來估算投資容易得多。”

但巴菲特認為,忽略政治和經(jīng)濟預測,是許多投資者十分頭疼的事情。30年前,他沒有能夠預測到越南戰(zhàn)爭的爆發(fā)、物價與工資的調控、兩大石油危機等事件,但沒有預先知道這些事情的發(fā)生并不能阻止巴菲特取得過人的投資業(yè)績。巴菲特說:“所有這些巨磅炸彈級的事件都沒有在本·格雷厄姆的投資原則中留下任何痕跡,他們對我們低價購買良好企業(yè)也沒有產(chǎn)生任何不利影響。假若我們讓這些不可知的恐懼拖住手腳或改變資金的使用,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們要付出的代價。”

如果投資者們想到某種格局,不管他們對格局的認識有多少錯誤,他們都會參照對格局的認識而行動。一旦你認識到市場是一個復雜的適應性系統(tǒng),你會自愿地放棄預測的想法。你也會明白市場將逐步達到其繁榮與蕭條的關鍵點。

巴菲特解釋說:“在今后30年里,一系列不同的大事肯定會發(fā)生。我們既不要試圖預測這些事件,也不要試圖從中獲利。只要我們找到同我們過去購買的公司相似的企業(yè),外部的意外事件將會對我們的長期結果產(chǎn)生極小的影響。”

所以,下次當你被誘惑相信你已最終找到一種可實現(xiàn)利潤而且可以被重復使用的格局時,當你被市場的不可預測性驚得目瞪口呆時,記住巴菲特說的話:“面對兩種不愉快的事實吧:未來是永不明朗的;而且在股市上要達到令人愉快的共識,代價是巨大的。不確定性是長期價值購買者的朋友。”

二、不擔心經(jīng)濟形勢

不理會股票市場的每日漲跌不要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去分析什么經(jīng)濟形勢,去看每日股票的漲跌,你花的時間越多,你就越容易陷入思想的混亂并難以自拔。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認為正如人們無需徒勞無功地花費時間擔心股票市場的價格,同樣地,他們也無需擔心經(jīng)濟形勢。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討論或思考經(jīng)濟是否穩(wěn)定地成長,或正走向蕭條,利率是否會上揚或下跌,或是否有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慢點!讓你自己喘一口氣。巴菲特原本就認為經(jīng)濟有通貨膨脹的傾向,除此之外,他并不浪費時間或精神去分析經(jīng)濟情勢。

投資人時常以一個經(jīng)濟上的假設作為起點,然后在這完美的設計里選擇股票來巧妙地配合它。巴菲特認為這個想法是愚蠢的。首先,沒有人具備預測經(jīng)濟形勢的能力,同樣,對股票市場也無預測能力。其次,如果你選擇的股票會在某一特定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里獲益,你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變動與投機。不管你是否能正確預知經(jīng)濟形勢,你的投資組合將視下一波經(jīng)濟景氣如何,而決定其報酬。巴菲特較喜歡購買在任何經(jīng)濟形勢中都有機會獲益的企業(yè)。當然,整個經(jīng)濟力量可以影響毛利率,但是整體看來,不管經(jīng)濟是否景氣,巴菲特的企業(yè)都能夠得到不錯的收益。在選擇并擁有有能力在任何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獲利的企業(yè),時間將被更聰明地運用;而不定期地短期持有股票,只能在正確預測經(jīng)濟景氣時,才可以獲利。

除了不必擔心經(jīng)濟形勢之外,巴菲特還對股票市場的每日漲跌無動于衷,這一點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

巴菲特解釋說:“請記得股票市場是狂癲與抑郁癥交替發(fā)作的場所。有的時候它對未來的期望感到興奮,而在其他時候,又顯出不合理的沮喪。當然,這樣的行為創(chuàng)造出了投資機會,特別是杰出企業(yè)的股價跌到不合理的低價時。但是,正如你不會采信來自有情緒起伏不定傾向的顧問的建議,你也不應該允許股市操縱你的投資行動。股票市場并不是投資顧問,它的存在只是為了幫助你買進或賣出股票罷了。如果你相信股票市場比你更聰明,你可以照著股價指數(shù)的引導來投資你的金錢。但是如果你已經(jīng)做好你的準備作業(yè),并徹底了解你投資的企業(yè),同時堅信自己比股票市場更了解企業(yè),那就拒絕市場的誘惑吧!”

在巴菲特的辦公室里并沒有股票行情終端機,而且,沒有它,巴菲特似乎也能輕易過關。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個人打算擁有一家杰出企業(yè)的股份并長期持有,但又去注意每一日股市的變動是不合邏輯的。最后他將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不去持續(xù)注意市場變化,他的投資組合反而變得更有價值。不妨做個測驗,試著不要注意市價48小時,不要看著計算機、不要對照報紙、不要聽股票市場的摘要報告、不要閱讀市場日志。如果在兩天之后持股公司的狀況仍然不錯,試著離開股票市場3天,接著離開一個星期。很快地,他將會相信自己的投資狀況仍然健康,而他的公司仍然運作良好,雖然他并未注意它們的股票報價。

“在我們買了股票之后,即使市場休市一兩年,我們也不會有任何困擾,”巴菲特說,“我們不需對擁有百分之百股權的喜詩或布朗鞋業(yè),每天注意它們的股價,以確認我們的權益。既然如此,我們是否也需要注意可口可樂的報價呢,我們只擁有它7%的股權。”很顯然,巴菲特告訴我們,他不需要市場的報價來確認伯克希爾的普通股投資。對于投資個人,道理是相同的。當我們的注意力轉向股票市場,而且在心中的唯一疑問是“有沒有人最近做了什么愚蠢的事,讓我有機會用不錯的價格購買一家好的企業(yè)”時,我們就已經(jīng)接近巴菲特的水準了。

三、忽視所謂的多頭和空頭市場

如果某人相信了空頭市場即將來臨而賣出手中不錯的投資,那么這人會發(fā)現(xiàn),通常賣出股票后,所謂的空頭市場立即轉為多頭市場,于是又再次錯失良機。

——沃倫·巴菲特

很多投資人經(jīng)常受到市場上謠傳下一個空頭市場即將來臨的威脅,于是心生畏懼,進而成為受害者。通常這樣的言論一出現(xiàn),股票經(jīng)紀人就會打電話告知投資者趕快賣股票以換現(xiàn)金,他們這樣做是因為可以趁你賣股票時賺取手續(xù)費。當然,下一回你將手中現(xiàn)金再次投入股市時,那些人就又有手續(xù)費的收入了。

有人認為投資者這樣的作法很愚蠢,首先,空頭市場不可能會如計劃所排定的時間而發(fā)生。再說,那些股票預言家,預測錯誤的次數(shù)和他們猜對的次數(shù)一樣多,如果某人相信了空頭市場即將來臨而賣出手中不錯的投資,那么這人會發(fā)現(xiàn),通常賣出股票后,所謂的空頭市場立即轉為多頭市場,于是又再次錯失良機。

但這些投資者可能又說,如果空頭市場不會降臨,他可以再回到股市,同時以比較低的價格再買進先前出清的股票。但實際上在他們賣股之后,必須繳交易所得稅和付出手續(xù)費,所以他們拿到手的現(xiàn)金會比原先的要少。此外,就算是空頭市場真的來臨,而他們想趁機再買回原先的股票,也要等到股價跌到可以彌補你所付出的稅負和手續(xù)費的價位。費雪也提到他所認識的朋友,很少會在空頭市場時再度介入股市。

柏納德·巴洛克依他的經(jīng)驗給投資人一個建議:“別期望總是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這是不可能辦到的——除非是騙子。”巴菲特的解決方法是全然忽視所謂的空頭和多頭市場。他可以做到是因為他以合理的價格買進股票,如果股價過高而無法提供足夠的投資報酬,那么他也不會買進。每日市場的變動不會影響巴菲特,而巴菲特也不去考慮這些事,他所思考的是要投資哪些企業(yè),并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它們。

巴菲特觀察到,縱使“多頭市場”在反轉時也可能涌進大量買盤;而在空頭市場,仍有許多公司的股票被賤價拋售,通常巴菲特會利用這個大好時機來找尋投資機會。

例如1973年,美國股票處于低潮、市場人士大為恐慌之際,大家想盡辦法拋售自己的股票,精明的巴菲特卻全線殺入,到1975年股票大幅上揚,巴菲特賺得腰包鼓鼓。

最精典的戰(zhàn)役是在1987年。

1987年10月18日清晨,美國財政部長在全國電視節(jié)目中一語驚人:如果聯(lián)邦德國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經(jīng)濟擴展,美國將考慮讓美元繼續(xù)下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楚雄市| 肃北| 新泰市| 广丰县| 马尔康县| 常山县| 铜梁县| 垣曲县| 临湘市| 巴楚县| 梨树县| 巴林右旗| 南木林县| 社会| 余庆县| 石楼县| 平湖市| 双辽市| 安康市| 鹤壁市| 阜阳市| 当涂县| 七台河市| 洛宁县| 诸暨市| 宁城县| 巴中市| 郎溪县| 七台河市| SHOW| 平果县| 安陆市| 怀柔区| 上栗县| 自贡市| 华坪县| 芮城县| 慈溪市| 淳化县| 寿光市|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