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人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選擇組成的
- 梁敏知
- 2057字
- 2022-06-03 15:47:16
綠色施工探討
摘要:可持續發展是世界的共識,共同推進2002年京都議定書進程是所有國家共同的責任,作為污染大戶的施工企業,向著綠色施工的轉型也是必然。
關鍵詞:可持續、二氧化碳減排、資源的再利用
就目前而言,綠色施工產業鏈還沒有形成,所以,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的造價還是比較高的,本文所描述的綠色施工,不僅僅局限于黃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所做的一切,而是涵蓋三大產業的系統化生產革新。也就是說,目前由于綠色建筑造價較高,單純依靠開發商、承建商、物資制造是不現實的,它需要政策的正向引導才能逐步建立的綠色產業體系。
多虧了綠色和平組織的積極作用,才將可持續發展,推動京都議定書的實現逐漸成為可能,目前的焦點就是美國的二氧化碳減排依賴于中國的二氧化碳減排,而美國又希望借減排限制中國發展,談判向來是求同存異,那借此推動中國綠色建筑產業鏈的發展,既有利于國內施工企業的技術革新,增強國外競爭力,改善國內環境,又可以引導美國的二氧化碳減排,在國際聲望上獲得良好評價。
地產開發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推動三大產業的協調發展,創造更多價值,消耗過剩價值。如果希望發展綠色建筑,那么就給地產開發商減稅,無息貸款,低息貸款,延長還貸期限等經濟手段,從經濟利益上刺激綠色產業的發展。如果地產開發商從自身長遠發展考慮,主動研究引導綠色產業鏈的正向發展,那么也可以給地產開發商提供更多的無息貸款。有了消費者,那么生產者,物資流通也就會很快發展起來,有需求就有市場,這是最基本的市場規律。在不久的將來,相信會有更多的國有施工企業從事綠色建筑的開發,畢竟國有企業就是用來引導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
有了消費者,那首先要滿足的就是物資生產流通,但又不能造成物資過剩,因為這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的再利用的基本要求。那么就需要一個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在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進行物資生產,涉及到物資生產,自然就少不了產品的規劃設計,當然還有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但設計的革新是建立在科技發展基礎上的,僅靠非盈利的大學、科學院這些科研機構是不夠的,還需要科研服務企業參與進來,也就需要政策性的資金支持,這樣才能支持設計公司完成物資設計和綠色建筑的設計,當然,如果設計公司也想加入到科研隊伍中,也是可以通過政策性經濟援助、減稅或者無息貸款來實現的,在這些設計文件中也會推薦制造商和承建商使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生產的可持續物資。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物資過剩,那么通過綠色產業鏈的改造,可以消耗掉這些過剩物資,使之成為實實在在的價值:農業是基礎,可持續化的農業就是生態農業,把農業的一切產物、廢棄物、邊緣物都看作是有價值的,并運用到任何行業中去,這就形成了資源的循環利用,不斷地創造價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消耗的有機產物,又可以反哺農業。第二產業的非有機產物又可以在產業內循環。起初,綠色產業鏈確實造價不菲,一旦形成一個循環回路,逐漸接近零損耗,而轉化的過程又是價值再創造的過程,這就是為什么要形成綠色產業鏈的原因,資源在三大產業中不斷循環的流動。
在建筑物的施工過程中同樣要遵循無損耗不重復作業原則,這是綠色施工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一個詳細完整的規劃,尤其是階段轉換的規劃。建筑施工和建筑運營是兩個階段,尤其在用水用電上,因為這些管路大都為塑料制,而塑料又是不可降解的,那么為什么不少用這些塑料管路,這是在增加循環資源量;當然了,一個建筑物還包括它本身自帶的綠化和交通,那么這些就給綠色施工增加了難度。這就要求建筑設計要考慮到這一點,盡可能的將建筑物附屬部分設計圖紙在開工前也交付承建商,如果沒有,也要交付一份大體規劃。綠色施工將不再使用臨時水電線路,而是接駁市政管網的水電線路和網絡線路;施工過程中直接使用建筑物附屬交通,而不用再鋪設施工現場臨時道路,開工時,的確多花了一些時間,但當竣工時,建筑物就可以直接使用了,節約了清理場地的時間,也節約了一半的施工建材。在準備基坑開挖時,有兩種選擇,局部開挖和基坑全開挖,如果采用全開挖,勢必破壞已完成的建筑物綠化,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使用的是局部開挖,不過局部開挖也有一個缺點,就是破壞基礎的整體性,也就是降低了基礎在地震應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不過時至今日,已經有了很多保障基礎整體性的方法,可以使局部開挖對基礎整體性影響降到最低,當然也可以在完成基礎澆筑后再做建筑物綠化。既然選擇先完成建筑物附屬交通,那施工現場的空間就分割成不同區域了,辦公區,生活區,材料加工區,材料儲存區,不過由于先通入了市政水路管網,消防倒不是問題了,因為已經分割成不同區域了,那就一定要杜絕平面空間浪費,精確計算工作區域大小,另外還可以向空間發展。當然也可以將材料加工區和材料儲存區設置在已完工的樓層中,這時我們需要的場內交通就不止塔吊、電梯,還包括場內傳送帶。至于材料加工產生的邊角料,我們可以用過某些結構構件的填充料,避免物資的浪費;至于焊渣,可是最好的防水填充物。空間的充分使用,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是對綠色施工的最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