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豁然開朗
- 大宋懸案
- 三月貳一
- 2110字
- 2022-07-29 12:00:00
“好吧,這至少是有所發現了。”洪米說道,
“講下去吧,包勉。你這個裝神弄鬼的腦子還看出什么來了嗎?”
“我是講究邏輯,不是裝神弄鬼,雖然我確實能夠通過類似冥訪的方式而預見未來的事件……
“我看出了這一點,看得清清楚楚:這個躲在房間內的無名客,就是在張子正來此之前隨同李達進房間的人,就是李達的同黨。
“第二天晚上,李達在沈富房中,還特別提到過這位‘同黨’。還有,這位無名客,作為李達的同黨,又作為謀殺李達的兇手。
“我對此已作過論證:是唯一有資格寫匿名信向官府揭發張子正與李達兄弟關系的人。”
“話倒是不錯。”
展飛燕喃喃自語。
“事實就是這樣。”
包勉兩手交叉著托住后腦勺。
“咱們講到哪兒了?所以,這封信也是把張子正誣陷為兇手的假線索之一,但這條線索并非虛構而是事實。當然,它并沒有直接構成什么罪名,只不過是精心選擇一點秘事,提供給官府,再與一些更為直接的證明相配合。
“這樣,兄弟關系既然是條假線索,就有理由斷定:我們在張子正的書內搜到的地下室鑰匙,也是一條假線索;張子正保險箱中的李達的金鎖,也同樣如此。
“只有殺害李達的兇手能拿到金鎖。張子正既然是無辜的,那么,殺李達的兇手必是在布置了張子正自殺的假象之后,就把金鎖放在一搜就會搜到的地方。
“那張燒剩的沈富囑的殘片,必定也是給張子正羅織罪證的栽贓手法,因為,很有可能張子正確曾偷了遺囑,并且原是放進棺材中的,以為這樣一來就萬事大吉了。
“而當兇手把李達塞進棺材的時候無疑發現了遺囑,于是就拿出來把它帶走,他很有先見之明,料想有朝一日,也許用得上它。
“后來,他在把沈富當作兇手的企圖失敗之后,便打張子正的主意,果然就用上了它。”
洪米和賈貫道點點頭。
“現在再來談他的動機吧。”
包勉接著往下講。
“為什么挑選張子正來頂作殺李達的兇手呢?
“說來挺有趣的。當然啦,張子正作為李達的兄弟,由于李達無惡不作使家族蒙受恥辱而改換了名字,又曾偷了遺囑去藏在沈富棺材內,而他作為沈家的一個成員,具備種種便利條件去制造沈富是兇手的假線索。
“這一切因素,就有了充分的理由使兇手認為,把張子正作為罪犯拋給官府,那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然而,如果王婉的檢舉屬實,星期三夜間,也就是李達尸體被埋進沈富棺材的那個夜間,張子正確實曾到墓地去過。
“那么,既然張子正根本沒有殺害那個人,他到那兒去必是出于與埋尸無關的某種原因。請別忘記,王婉并沒有看見他帶著任何東西……
“很好。張子正在那個星期三夜間偷偷摸摸到后院和墓地去,為著什么呢?”
包勉出神地望著爐火。
“我倒產生了一個有趣的推想。說不定張子正那天晚上看到了什么可疑的事,他就隱身尾隨兇手到了墓地,于是目睹了埋尸的經過,也眼見兇手把儲存遺囑的鐵盒撈到手……
“你們猜得出下文如何嗎?根據以上這些并非虛幻的想象,我們就能夠斷定張子正后來會干些什么。他知道兇手是誰,目擊兇手埋掉了李達。
“他為什么不向官府揭發這個情況呢?其中大有講究哪!兇手掌握著遺囑,那張遺囑將使張子正不能成為遺產繼承人。
“張子正后來找上了兇手,提議說:他愿意嚴守兇手是誰的秘密,只要兇手將那張會造成禍害的新遺囑交給他,或者當場銷毀。
“這樣的推測,也許不算牽強附會吧?這樣一來,兇手又打起了另一個主意:他如今更有必要把張子正作為‘再恰當不過的’罪犯拋給官府,于是就把他殺了,布置成自殺的模樣,從而除掉了知道真兇的僅有的活人。”
“可是在我看來。”
洪米提出異議。
“在這種情況下,當張子正找上兇手的時候,兇手不得不把遺囑交給張子正。這就跟事實不合拍了,因為我們已在隔壁房子地下室的爐子中查明遺囑被焚,而且你說是兇手放在那里留待我們去查的呀。”
包勉打了個呵欠。
“洪米啊、洪米,你要到幾時才會開動開動你那腦袋瓜子喲!難道你以為咱們這位高明的殺人狂是個笨蛋嗎?他只要把張子正嚇唬住就行了。
“他不妨說:‘如果你向官府揭發李達是我殺的,我就把這份遺囑交給官府。不,張子正先生,我要保存著這份遺囑,以便確保你會封住自己的嘴。’
“于是張子正毫無辦法,只好妥協。但實際上,他去找這個兇手之時,也正是他自投死路之日。可憐的張子正啊!我看他很不精明。”
以后的事態發展迅速,令人痛苦而膩煩。
官府萬般無奈,不得不把蘇千運所反映的情況,以及其中的含意,向新聞記者作了宣布。星期日的各報刊登了這條消息,星期一各報對此大做文章。
在新聞界這個行業中,星期一是消息特別稀少的淡日。這樣一來,整個汴梁全都知道了:那個受盡詆毀的張子正原來根本不是做了兇手而自殺,恰恰相反,開封府現在認為他清白無辜地被一個老奸巨猾的兇手所坑害。
那些小報都使用窮兇極惡這個字眼。各報還大肆宣揚說,官府此刻正在繼續緝捕真兇,這個真兇原本只有一條人命,現在卻犯下了兩樁血案。
值得一提的是,沈瓊蓮夫人總算翻了身,又神氣起來。她那珍貴的家庭聲譽受到了昭雪,開封府、大理寺、新聞界各方都公開賠禮道歉,這種道歉雖是姍姍來遲,卻也正中下懷,因為這使她的家庭聲譽更隆了。
沈瓊蓮不是一位忘恩負義的女士;她心知,要不是包勉明察秋毫的話,蘇千運那套匯報也不會起什么作用,因此,她對報界先生們傾吐了大量的感恩戴德的衷腸話,弄得這位包勉很不好意思。
至于展飛燕、王朝、洪米、賈貫道……對這幾位還是不提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