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合作社發展研究
- 丁俊華
- 901字
- 2022-05-30 10:54:02
三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本書共分七章,每章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導論。該章主要介紹了本書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成果述評。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書的研究目標、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農業合作社有關概念。本章重點對農業合作社的定義、基本原則、主要類型等進行了介紹,為本書研究奠定基礎。
第三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合作社的理論指導。該章首先從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合作經濟思想、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合作經濟的一般理論、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農業合作社的基本理論等幾個方面,系統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農業合作社的理論;其次分別闡述了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無產階級革命領導人關于農業合作社的思想。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社理論的闡述,確立本書研究的指導思想。
第四章:國外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及其啟示。本章重點介紹了發達國家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及經驗、發展中國家農業合作社的主要類型及教訓,并詳細概括了國外農業合作社發展對我國的啟示,為我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借鑒。
第五章: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歷程。本章以時間為序,從新中國成立前的農村合作社,到合作化時期的農業合作社、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業集體化,分階段概述了我國農業合作社的改革發展歷程。在此基礎上,對改革開放前我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實踐經驗進行系統總結。
第六章: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業合作社的新發展。本章首先結合合作社的特點和功能,以及我國現階段農業生產力發展狀況、農村經濟發展概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等因素,對我國發展農業合作社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行了系統分析。其次對改革開放后新型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重點介紹了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
第七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根據前面六章的分析和論述,提出我國農業合作社發展的目標模式,并有針對性地給出具體的實現路徑,即應進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建設并加強政府支持。
(二)研究方法
唯物辯證法是貫穿本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此外還運用了邏輯演繹、文獻閱讀、比較研究、歸納總結、歷史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力圖做到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