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環境治理

2014年,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以污染物總量減排為主線,多措并舉不斷加強和推進對污染環境的治理,取得新的進展。

進一步改造傳統火力發電能源與加強清潔能源開發供應。傳統燃煤火力發電能源,是造成山西環境污染的重要源頭。近年來,全省不斷加強對傳統燃煤火力發電能源的改造和新能源的開發供應,支持對污染環境的治理,取得了重要成效。2014年,全省傳統燃煤能源改造和新能源開發供應進一步推進。一是進一步改造傳統火力發電能源。2014年8月8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全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從2014年8月30日起全省新建常規燃煤全部執行超低排放標準Ⅰ和低熱值煤發電機組全部執行超低排放標準Ⅱ、依照超低排放標準對全省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或部分主要污染物環保設施進行改造、加快關停單機20萬千瓦級及以下燃煤機組的重大措施。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常規燃煤、低熱值煤發電機組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確保達到超低排放標準Ⅰ、Ⅱ。2014年,全省有塔山電廠、瑞光電廠、昱光電廠、長治熱電廠4戶企業進行超低排放改造試點。其中瑞光電廠一號機組成為第一個實現超低排放的發電機組,起到了良好示范帶頭作用。二是進一步加強和推進煤層氣、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2013年8月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煤層氣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通稱“煤層氣20條”),對煤層氣開發利用和產業發展作出規劃和部署。目標任務是:到“十二五”末,全省實現地面煤層氣總產能195億立方米,煤礦瓦斯抽采量52億立方米,全省燃氣管線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管網實現四個全覆蓋(119個縣市區全覆蓋、重點工業用戶全覆蓋、重點旅游區全覆蓋、重點鎮全覆蓋,氣化人口2000萬)。2014年2月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是:2015年底,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力爭達到200萬千瓦,2020年底,力爭達到500萬千瓦。在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下,2014年,全省煤層氣、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全年全省地面煤層氣抽采量、利用量分別達到35億立方米、29.8億立方米;煤礦煤層氣(礦瓦斯)抽采量達到55.3億立方米,利用量到達20.6億立方米;新增燃氣管網里程1011公里,總里程達到8030公里;新增燃氣使用人口約300萬,累計達到1500萬人。其中全省最大的地面煤層氣抽采企業——晉煤集團建成地面煤層氣抽采井4760口,占到全國總井數的近1/3,日抽采氣量400萬立方米,實現地面煤層氣抽采量14.30億立方米、利用量11.04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總量的38.74%、34.89%,始終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全年全省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66.35萬千瓦,增長52.6%,達到482.3萬千瓦;新增光伏裝機達到容量40萬千瓦,增長11.4倍,達到43.5萬千瓦;煤層氣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8.12萬千瓦。煤層氣、風電、光伏新能源裝機容量已占省調裝機容量的10.7%,實現了歷史新高。其中,全年電網風電發電量完成75.24億千瓦時,光伏發電量完成3.151億千瓦時。風電成為僅次于火電的全省第二大發電能源。傳統火力發電能源的改造和清潔能源的快速增長,在支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斷開展環保專項檢查和強化常規檢測。一是省人大常委會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執法檢查。6月至7月,省人大常委會組織三級人大,上下聯動,分組對晉中、朔州、陽泉3個市及14個縣(市、區)的41個企業和項目,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山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推進了檢查市縣及企業對大氣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的落實。二是開展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的“百日會戰”專項行動。該項行動在4月至7月間開展,重點排查了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污染企業等。其中,重點區域主要排查了各類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和土小企業歷史的多發區、易發區;重點行業主要排查了電力、鋼鐵、建材、焦化、造紙、紡織、石化、制藥、化工等行業。重點污染企業主要排查有色金屬洗選、冶煉,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回收利用,危廢產生、處置,以及土煉焦、小造紙等“九土十二小”企業。通過排查,共發現涉嫌環境違法犯罪41件,其中立案刑事案件25起、治安案件14起。三是開展百戶重點污染企業環境安全攻堅行動。全年對省級確定的100戶重點污染企業、市級確定的277戶重點企業進行了督查檢查,整改了671個環境安全隱患。四是開展為期兩個月環境保護專項檢查。該專項檢查于11月至12月間展開,重點檢查了焦化、化工、醫藥、煤炭、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涉重金屬、涉危險廢物以及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等,企業依法處理處罰企業726家。五是推進建立PM2.5自動監測系統。全省11個地級市PM2.5自動監測系統全部建成投運,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實時監測“全指標、全覆蓋、全發布”。

進一步加強和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貫徹實施已有的重大政策和出臺實施新的重大舉措。繼2013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西省2013~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和10月省政府印發《山西省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之后,2014年省政府辦公廳又印發了如前所述的涉及大氣污染防治舉措的《加快推進工業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及2014年推進工業節能產業、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工業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等三個行動計劃(2014年1月17日印發)、《山西省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14年10月23日印發),還印發了專門性的《山西省大氣污染防治2014年行動計劃》(2014年3月5日印發)、《山西省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實施方案》(2014年10月31日印發)。其中,《山西省大氣污染防治2014年行動計劃》提出了20項應完成任務、13項應加快推進的任務、4項應啟動任務,并明確了責任單位。目標是:全省空氣質量有所好轉,重污染天氣有所減少;全省11個設區市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濃度分別比2013年下降2%以上、4%左右。《山西省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實施方案》提出的總體目標是:2014年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21.6萬輛;2005年底前注冊的營運類黃標車2015年底前全部淘汰;2015年、2016年完成國家下達的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任務;2017年基本淘汰全省范圍內的黃標車。通過落實各項政策和多方面努力,2014年全省各項防治大氣污染的工作取得重大進展。11個地級市全部完成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和調整,城市建成區禁止新建燃煤鍋爐工作進一步落實。車輛尾氣治理進一步推進,國四標準車用汽、柴油實現全面供應,車輛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發標率達到83.31%,超額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23.34萬輛。工業企業污染排放治理不斷推進,全年淘汰燃煤小鍋爐13418臺,完成1902蒸噸燃煤鍋爐、99家工業窯爐清潔能源替代;電力企業新建改造除塵、脫硫、脫硝設施1743.4萬千瓦、1236萬千瓦、1203.5萬千瓦;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68.8%、114%、207.5%;水泥企業建設脫硝設施6.87萬噸/日,完成年度任務的166%。此外,全省城市道路機掃、建筑工地綠色施工、工業堆場治理不斷深化推進,農村秸稈禁燒監管也進一步加強。其中,全年全省秸稈焚燒火點數同比上年減少259個,減幅達63.3%。特別是省城環境綜合治理強力推進,關停污染企業232家,改造拆除小鍋爐1.16萬臺,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159萬平方米,公交車、出租車基本實現氣化。全年全省國家考核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粉塵6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同比分別下降4.33%、3.01%、3.76%、7.6%、0.5%、0.5%。全年全省環境空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6.9%,超額完成下降4%的年度工作目標;全省11個重點城市平均達標天數222天,同比增加39天,達標率63.3%,平均重污染天數15天,同比減少17天。省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97天,同比增加35天。2014年11個地級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陽泉、太原、晉城、忻州、運城、晉中、長治、呂梁、朔州、臨汾、大同。

繼續加強和推進水污染防治。一是進一步落實《山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2011—2020年)》。該《方案》于2013年1月由省政府印發,從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與評估、推進完成地下水飲用水源污染防治優選示范項目、加快地下水環境監測和預警應急系統工程建設、嚴格控制城鎮生活污染對地下水的影響、控制工業生產活動對地下水污染、控制農業生產活動對地下水污染六個方面提出任務。到2015年的目標是:通過地下水污染現狀的全面系統調查與環境評估,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特征;通過啟動地下水污染修復試點,為全面完成國家規劃項目與治理工程提供經驗;通過能力建設,全面建立地下水污染監測與監管體系;完成示范工程,控制地表污水入滲,初步遏制省域內地下水Ⅳ類、Ⅴ類水質惡化趨勢,重點城鎮地下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的水質得到明顯改善。2014年,通過落實防治措施和各方面努力,監測顯示全省地下水質基本保持穩定。9個地級市共監測55眼井,按《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進行評價,地下水總體水質為良好。其中,呂梁、朔州、晉中3市水質優良,太原、晉城、長治、大同4市水質良好,臨汾水質較好,陽泉水質較差。二是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防治地表水污染。2014年5月26日,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水庫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禁止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打井、采煤、采石、采礦,禁止在庫區內進行圍墾、采煤、開礦、修墳等其他危害水庫安全的活動;大中型、重要小型水庫的大壩壩頂不得兼做公路;飲用水水源水庫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從事漁業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政府責令關閉拆除。在貫徹實施該《意見》的同時,繼續推進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6條重要河流流域源頭治理、生態修復工程,推進其他中小河流的治理。其中,強化汾河流域水環境治理,將汾河水庫列入了國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工程。至2014年末,國家規劃部署89條大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已完成85%以上。

2014年,全省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保持穩定。全年11個地級市監測23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總體水質達標率為87.4%。其中,太原、大同、長治、晉城、朔州、忻州、晉中、運城、呂梁9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臨汾、陽泉2市水質達標率為0。2014年全省地表水水質總體較上年有所改善。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進行評價,全省監測的96個省控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的斷面46個,占監測斷面總數的47.9%,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重度污染(劣Ⅴ類)的斷面24個,占25.0%,同比下降7.0個百分點。全省地表水水質仍屬中度污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靖宇县| 江陵县| 奉贤区| 荥经县| 滨海县| 邹平县| 康乐县| 芮城县| 沭阳县| 青川县| 平定县| 杭锦后旗| 永修县| 米易县| 广东省| 新疆| 琼海市| 和硕县| 枞阳县| 六安市| 舒城县| 无为县| 万全县| 阳城县| 达尔| 富蕴县| 松滋市| 青冈县| 阿拉善盟| 高清| 南郑县| 抚州市| 奉贤区| 长兴县| 东城区| 新津县| 祁连县| 金寨县| 孟州市|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