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醫療衛生

2014年,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預防體系建設,推動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

出臺實施《山西省加快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方案》。該《方案》于2014年6月30日由省政府印發,從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政策措施等方面對全省加快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作出安排部署。其中,主要任務包括努力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持續推動服務模式轉變、積極推動健康管理的轉變、著力推動醫養融合發展、豐富健康養老內涵質量、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發揮商業健康保險功能、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推廣中醫藥保健知識及產品、促進全民體育健身發展、融合發展健康文化和旅游、支持自主知識產權研發應用、加速發展醫藥保健產業和體育用品制造業等14項;政策措施包括加強規劃引領、確保財政投入、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放寬市場準入、簡化行政審批、完善價格政策、加強宣傳引導、保障土地供應、創新金融支持、強化人才支撐、推動高端引智、推進信息化建設、完善監管標準、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建立推進機制等15項。《方案》提出,要通過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力爭2020年每個設區市至少有1所三甲綜合醫院、1所三級中醫院,各縣(市、區)重點辦好1所縣級綜合醫院、1所縣級中醫院、1所縣級婦幼保健院、1所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1所縣級衛生監督所;要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力爭2020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占比達到20%以上。該《方案》的出臺和實施,對于新形勢下全省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推動包括“健康山西”的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和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全省籌資12.58億元支持了1354個衛生計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8億元啟動了省兒童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新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71所。二是積極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辦醫。2013年3月20日,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提出了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各類醫療機構的多項政策措施。在這些新政策的支持下,2014年,全省社會舉辦醫療機構快速發展,新增社會辦醫療機構397所、床位4976張,其中千張以上床位機構2所,床位數較上年度增長28.3%。至2014年末,全省非公立醫療機構數達14690所,占全省醫療機構總數的36.03%。三是啟動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醫療聯合體由三級甲等醫院牽頭,聯合一定數量的市、縣(市、區)二級醫院組成,開展以人員、技術、專科、信息等多方面的廣泛合作,是一種新型醫療服務體系。全年全省由三級醫院牽頭,采取組建醫療集團、整體托管、設立分院、管理幫扶等形式,組建了省市級醫療聯合體20個,覆蓋了96所二級醫院,創新了醫療服務體系。四是繼續開展高級別醫院對口支援基層醫院的戰略。全年有49所三級醫院(含中醫院和婦幼院)的護理管理和業務骨干對口支援70所縣級醫院,有1000余名城市醫院醫生對口幫扶300余所基層醫療機構,二級醫院對口支援貧困縣鄉鎮衛生院210所。同時,啟動7所省級醫院遠程會診建設項目。該項目將連接縣級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通過遠程醫學活動,加強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疑難重癥救治水平。五是推行城鄉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全省各地社區醫生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城鄉居民574.2萬人。六是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全年一攬子解決了村醫留得住、能發展、有保障等問題,為全省23017名在崗村醫、10716名退崗村醫落實養老保險繳費補助或退養補助;給予每所村衛生室每年300元信息化運行補助;采取“村來村去”、公開招聘等形式完善村醫補充機制。七是鼓勵醫務人員在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間合理流動。全年有897名醫師開展了多點執業。八是加強重大醫療科研和臨床學科建設。在推進已有學科建設的同時,全年重點加強了30個縣級臨床重點專科、14個省市共建學科的建設;申報獲批國家級和省級衛生科研項目194項,其中獲得千萬元以上的國家級重大項目1項。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含診所、村衛生室)40744個,床位18.1萬張。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34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33個。全省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1.0萬人;衛生院衛生技術員2.3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技術人員1.1萬人,其中農村鄉鎮衛生院2.0萬人;防疫、防治衛生技術員0.4萬人,婦幼保健院(所、站)衛生技術人員0.6萬人。

加強和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對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支持和提升服務質量。全省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由上年的30元提高到了35元,服務項目擴展到11大類43項。全面推廣公共衛生服務“一化(基層衛生服務實行網格化管理)、兩制(基本醫療服務實行‘家庭醫生制’、公共衛生服務團隊負責制)、三統一(基層衛生服務統一標準、統一考核、統一獎懲)”精細化管理模式。11個市的20個縣開展了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試點。二是出臺實施《山西省婦女兒童健康行動計劃(2014—2015年)》。該《計劃》于2014年4月30日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提出了實施母嬰安全行動、實施控制和降低出生缺陷行動、實施婦女兒童健康關愛行動、落實婦幼健康服務保障措施等重點任務。《計劃》的出臺和實施,進一步加強和推進了全省婦女兒童的公共衛生工作。2014年,啟動開展了婦幼健康服務年活動,綜合實施母嬰安全行動、降低出生缺陷行動和婦兒健康關愛行動,惠及全省婦女兒童600余萬人次;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實現所有縣(市、區)全覆蓋;全省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報告接種率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達到98%。三是積極防治控制重大傳染疾病。埃博拉出血熱、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扎實有效,沒有發生甲類傳染病疫情。四是加強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監測、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全省在這些方面的監測范圍均超過了國家要求。五是繼續推進國家和省級慢病綜合示范區創建。該項創建活動,全國始于2010年,山西于2011年實施。至2014年末,全省共創建省級慢病綜合示范區14個(縣、市、區);平遙縣、稷山縣和蒲縣新創建為國家級示范區。加上此前的晉中市壽陽縣、榆次區,全省國家級慢病綜合示范區累計達到5個(縣、區)。六是進一步推進衛生縣城(鎮)的創建活動。2014年12月31日,全國愛衛會發出《關于2014年國家衛生城市(區)、鄉鎮(縣城)復審結果的通報》,山西長治市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長治市長治縣城、襄垣縣城、屯留縣城、長子縣城和忻州市繁峙縣城、臨汾市古縣北平鎮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縣城(鎮)。至此,全省共有3個國家衛生城市、21個國家衛生縣城、7個國家衛生鎮。此外,全省地方病防治、衛生應急和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等也不斷加強,取得積極成效。

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一是推進省市縣三級衛生和人口計生機構改革。按照統一部署,全省省市縣三級整合原衛生和人口計生機構,新組建為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其中,2014年1月15日,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此后市縣級的改革也陸續推進和完成。二是深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國家于2009年啟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晉城高平市入選全國縣級試點。山西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于2011年在朔州平魯區起步,2012年擴大到34個縣(市、區)試點,其中33個入選全國改革試點。縣級公立綜合醫院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以破除“以藥養醫”機制為關鍵環節,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價格機制、醫保支付制度、采購機制、監管機制等綜合改革,探索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縣級醫院運行新機制。2013年,全省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范圍由34個縣(市、區)擴大到83個,占全省總縣數的70%,超過國家50%的要求,太原、運城、臨汾、陽泉4個設區市實現了全覆蓋。2014年,全省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83個縣(市、區)又有33個新增入選全國試點,總數達到66個縣(市)。在全省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同時,2013年在省人民醫院、省眼科醫院、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等3所醫院啟動了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主要任務是從破除“以藥補醫”、創新體制機制、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三方面進行改革。2014年,試點改革繼續推進。2014年4月,國家啟動第二批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太原市入選。2014年,全省落實對縣級公立醫院試點投入25.49億元,其中,省級財政通過均衡性轉移支付對試點縣取消藥品加成累計補償1.44億元,所有試點縣對在職職工基本工資的財政負擔比例均提高到70%以上。三是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在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的基礎上,非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試點范圍擴大到269個。基本藥物實行了以省為單位的統一招標、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統一監管的“五統一”管理機制,并設立省級支付周轉金等措施,確保了基本藥物供應保障。推動了縣級公立醫院和城市公立醫院優先使用基本藥物。建立了短缺藥品網上直報平臺,實現了對短缺藥品的動態監管。

加強和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一是全面實施《山西省發展中醫藥條例》和《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條例》于2013年9月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于2013年10月11日起實施。《意見》于2013年12月23日由省政府印發。《意見》提出了做大中醫藥“晉”字品牌、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戰略任務;提出了完善公立中醫院服務體系,市級以上中醫院全部達到三級中醫院水平、70%以上的縣級中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院水平的具體目標任務。《條例》的頒布實施,《意見》的出臺和實施,為全省中醫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明確了發展方向和具體政策措施,對于保障和支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在全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事業發展中,各級各有關方面在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社會辦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強化對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發揮。二是深入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該項工程于2013年初啟動,主要是將通過落實基層中醫藥各項政策、健全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等多項舉措來施行。到2014年末,全省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5%的鄉鎮衛生院、76%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4%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分別比工程啟動實施時提高了14.4、13.5、14.4、6.5個百分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安县| 曲靖市| 鲁山县| 宝清县| 汶川县| 航空| 长寿区| 嘉峪关市| 金湖县| 肇东市| 余江县| 南溪县| 卓尼县| 阜康市| 忻城县| 长寿区| 新干县| 舒城县| 长治市| 六盘水市| 西乌珠穆沁旗| 东海县| 杭锦旗| 鄂温| 平果县| 汤原县| 行唐县| 封开县| 土默特右旗| 金溪县| 开江县| 乌拉特前旗| 钟山县| 嘉义市| 湘潭县| 邯郸市| 开封县| 旌德县| 罗田县| 隆昌县| 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