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情報告(2015)
- 李茂盛 李勁民主編
- 2393字
- 2022-05-30 11:10:12
2.城鄉就業
2014年,在經濟下行、企業困難的新形勢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促進了城鄉就業。
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2014年5月16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的通知》,對幫扶困難企業渡過經濟下行壓力的難關,鼓勵企業不裁員、不降低一線職工收入,提出了實施“五緩三補兩協商一報備”的重大政策舉措。“五緩”,即:經認定的困難企業,可以緩繳2014年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項社會保險費,緩繳的社會保險費不計征滯納金。“三補”,即:使用失業保險基金,對困難企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培訓補貼。“兩協商”,即:推動各類企業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國有和國有控股困難企業重點圍繞工資按時支付以及穩崗增效措施等內容開展集體協商,做到不裁員,不降低一線職工收入;其他困難企業通過開展集體協商,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彈性工資、組織培訓等措施穩定就業崗位;困難企業通過與職工個人協商一致,在繼續保留勞動關系的情況下,職工可以在約定的時期內到其他缺工領域勞動,約定期滿勞動者返回原企業工作,繼續履行原勞動合同。“一報備”,即:企業一次性裁員20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要向人社行政部門報備。通過落實和實施這些政策措施,全年全省共有297戶困難企業緩繳五項社會保險費62.8億元,為154戶困難企業支付穩崗培訓補貼6.25億元,覆蓋職工38萬人。與此同時,全省多數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企業員工共渡難關。全年全省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裁員和降薪現象,保持了就業崗位的基本穩定。
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一是出臺實施《關于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意見》。該《意見》于2014年5月16日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對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提出了實施“七補一貸”的重大政策措施。“七補”,即:財政補助、社會保險補貼、創業實訓補貼、場地租金補貼、創業就業補貼、星火項目資金扶持、創業園區建設補助。“一貸”,即: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可申請最高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合伙創業的可將貸款額度提高到每人15萬元,成功創業并帶動5人以上就業的可以申請到最高50萬元的貸款再扶持。通過實施這些新的扶持政策,全年全省創立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創業園區、創業孵化基地248個,為9402個創業主體支付創業實訓補貼、場租補貼、創業園區建設補助等七項創業補貼資金1210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1億元,至少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以上。全年全省5373名大學生實現成功創業,占應屆畢業生的3%。二是出臺實施《關于政府購買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意見》。該《意見》于2014年5月16日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對全省各級政府購買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提出具體措施。其中,政府購買的范圍為鄉(鎮)、社區的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領域,承接主體為具有公益性、非營利性的服務類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所需資金由省級財政承擔。每個鄉鎮、社區開發1個公共管理崗位、1個社會服務崗位、每個崗位財政補助2.5萬元。通過落實和實施這一政策措施,全年全省為11個市的鄉鎮(街道)、社區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6992名。這使新畢業大學生有了到基層鍛煉創業的機會,又緩解了當期就業壓力,還為基層提供了人才支持。此外,全省各級政府還積極開發各類大學生見習崗位,新開發就業見習崗位3萬個。2014年,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1.5%。其中政府提供的各類崗位接近5萬個,占畢業生總量的1/4。
積極扶持小微企業增加勞動崗位和幫扶困難人員就業。一是扶持小微企業增加勞動崗位。2014年5月16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鼓勵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的意見》,對鼓勵小微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提出了實施“六補一緩”的重大政策舉措。“六補”,即對吸納就業的小微企業提供就業補助、就業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財政貼息支持、職業培訓補貼、就業見習補貼。“一緩”,即吸納勞動者就業的小微企業可以緩交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項社會保險費。全年全省共有2831戶小微企業享受各項政府補貼。2014年,全省各方面創業主體新創辦小微企業5.4萬戶,新增個體工商戶13.7萬戶,同比增長123%。全省70%的新增就業崗位來自中小微企業,成為城鎮新增就業的主渠道。二是幫扶困難人員就業。全省各級政府對零就業家庭人員、“4050”人員、生活困難的長期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積極提供針對性的重點就業援助服務,通過職業指導、職業培訓、政策扶持、購買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幫助4.4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
啟動和大力實施職業培訓全覆蓋計劃。根據職業培訓全覆蓋計劃,到2020年,要力爭使全省城鄉有就業要求和培訓愿望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能得到一次相應的職業培訓,培訓合格率力爭達到90%以上,培訓后的就業率達到80%以上,基本消除無技能從業現象;使企業新錄用人員都要接受相應的崗前培訓,在崗職工每年接受技能提升培訓的比例達到20%以上,培訓合格率力爭達到90%以上。使每個有培訓愿望和處于創業初期的創業者都有機會參加創業培訓,培訓合格率力爭達到80%以上,創業成功率達到50%以上。2014年,全省各級各方面大力開展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取得新進展。全年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村“兩后生”進行了針對性的職業培訓,實行了實名制管理,累計培訓69.3萬人次,有力促進了城鄉就業。其中,面對農村貧困勞動力實施的“千村萬人”就業培訓行動計劃,采取“滿足需求、資金到縣、就業到賬”的管理辦法,每培訓就業一名男性貧困勞動力補助1000元,每培訓就業一名女性貧困勞動力補助1200元,取得顯著成效。全省4.6萬名農村貧困勞動力通過培訓實現穩定就業,月均務工收入達到2000元。
2014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51.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7.7萬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1.4萬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3.4%,低于4.2%的控制目標,就業局勢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