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課題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知識正逐漸取代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傳統生產要素,成為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核心資源和關鍵要素,知識已成為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本來源。[1]同時,作為復雜社會系統的一部分,技術的發展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技術創新活動呈現出規模大、建制大及社會化協作復雜的巨系統特征,技術創新費用越來越高,單一企業的有限資源難以滿足企業重大技術創新的要求。[2]于是,技術創新出現了跨領域、跨企業的特征,戰略聯盟在全球范圍內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企業合作形式[3],國內外企業越來越重視利用合作研發應對技術創新環境的變化,通過形成研發聯盟實現協同技術創新。研發聯盟由于通過對組織優勢資源的有效利用和重新整合,不僅可以實現組織技術創新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而且可以獲取更多的新知識[4],從而被認為是技術創新的有效組織形式。

據統計,美國、歐洲和日本公司組建的戰略聯盟平均每年以超過30%的速度遞增,美國企業僅在2002年和2003年新建立的戰略聯盟就達到了5048個和5789個,其中,技術研發型聯盟超過50%。[5]我國62%的企業認為很有必要合作進行技術研發,45%的企業參與聯盟是為了技術創新。[6]2007年,在國家六部委組成的推進產學研結合工作協調指導小組的推動下,我國成立了新一代煤化工等四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09年,國家六部委在十大振興產業成立了一批技術研發聯盟,加快推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7]。此類聯盟是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為保障,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2013年3月11日,《科技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建設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3〕381號)特別強調,在移動通信等創新資源較為分散的領域,由領域內創新資源豐富的骨干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共同牽頭組織,聯合相關創新主體,以聯盟形式組建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建立資源共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聯盟協議,制定組織管理章程,形成以聯盟決策機構和常設執行機構為中心、以各家實體運行的分基地為網絡節點,地理上相對分散,體系上高度統一的合作創新組織[8]

目前,全國各省份都在開展研發聯盟的試點工作,已經批準的試點聯盟有56家,集聚了110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創新收益顯著。以北京協同創新服務聯盟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協同創新服務聯盟2009年開展技術轉移服務項目10384項,技術交易額達146.02億元。

其中,技術合同認定登記3700多份,技術合同交易額達108.90億元;推動聯盟成員開展技術轉移服務項目6684項,促成技術交易額37.12億元,聯盟成員實現服務收入7.37億元??梢?,面對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研發聯盟為企業贏得市場領先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全球范圍內圍繞著復雜技術(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不斷發展的研發聯盟趨勢越來越強勁。

面對技術創新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研發聯盟因其在攻克關鍵共性技術、拓展產業市場空間、服務專項任務目標、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等方面顯現出來的巨大優勢,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然而,Harrigann通過對880家合作組織進行調查,發現僅45%的合作組織成功了。[9]由于研發聯盟資源投入大、風險高、技術復雜,對合作成員的選擇非常慎重,同時在合作過程中需要聯盟成員相互有效地溝通和協調,減少成員間的沖突與不信任,[10]所以處理好聯盟成員間的關系至關重要。Granovetter研究認為信任是企業組織合作得以成功的關鍵。研發聯盟創新能否成功,不僅取決于合作各方技術、資源等方面的互補性,還取決于合作方對另一方的信任程度。[11]

關于組織間的信任機制,學者們做了比較多的研究,主要包括信任的內涵[12]、組織間信任的維度[13]、信任的影響因素[14]、信任的動態特征[15]、信任產生機制[16]及信任約束功能和治理功能[17]等方面。這些研究成果為組織合作建立信任機制提供了理論支持。

實際上,研發聯盟的實質是合作知識創新,是基于知識資源的轉移、共享、交流與創新。然而,研發聯盟中各成員此類資源信息的隱秘性造成了合作中的信息不對稱,并且存在市場和環境的不確定性等因素,成員之間的合作只能是基于不完全契約,易導致高交易(協調)成本與低網絡靈活性。同時,自我實施契約(協議機制)必須依靠包含信任的非正式維護機制,否則可能發生成員背叛合作承諾、搭便車等機會主義行為,使成員間互不信任,最終導致合作研發失敗。所以,研發聯盟在合作創新過程中不能單純依靠合同、契約及命令等來控制與約束,還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機制來保障,進而提高合作研發的成功率。此外,由于合作研發聯盟包含龍頭企業、合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等眾多組織及研發聯盟成員的關系錯綜復雜;而且由于合作研發項目生命周期長、涉及技術復雜的特點,研發聯盟成員間的信任關系也呈現出復雜、動態的特點。同時,合作研發成員需要在合作過程中獲取其他伙伴轉移的新知識,與伙伴協同知識創新,并將產生的新知識擴散到整個聯盟,與伙伴知識分享和轉移,協調整個聯盟的創新活動。[18]研發聯盟中成員間信任關系與知識識別、知識轉移、知識創造及知識應用密切相關。因此,知識轉移視角下對研發聯盟中成員間信任動態演化研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如今學者已經開始關注研發聯盟中知識轉移與聯盟成員間信任之間的緊密聯系,并著眼于聯盟成員間信任對聯盟績效的影響。很少有學者從知識轉移視角研究聯盟成員間的信任演化機制,包括從定量的視角研究聯盟成員間的信任演化過程、演化機理、演化動力及演化過程中的評價與修復問題。因此,本書將從知識轉移視角研究研發聯盟成員間信任演化機理并進行動力學分析;把與知識轉移相匹配的成員間多維度信任關系,信任演化的過程、機理,信任演化動力學模型及信任演化中的信任評價與修復等科學問題作為研究目標;結合實證分析與案例研究探討研發聯盟成員間信任關系的動態演化規律與信任管理對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吉市| 甘泉县| 怀宁县| 长兴县| 吴忠市| 武平县| 那曲县| 平湖市| 梁平县| 玉门市| 兴城市| 湘潭县| 阿图什市| 嵊州市| 淅川县| 云阳县| 林周县| 伊吾县| 安新县| 镶黄旗| 宝清县| 那坡县| 那曲县| 东莞市| 庆城县| 夏津县| 江北区| 嘉义县| 石首市| 阜平县| 萨迦县| 新密市| 深州市| 喜德县| 天台县| 台安县| 神农架林区| 江山市| 什邡市| 枝江市|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