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政府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與社會工作介入
- 崔珂 沈文偉
- 794字
- 2022-05-30 15:10:56
序言
映秀鎮是川西平原進入阿壩州的門戶,是藏羌回漢各民族融合的交會點,素有“西羌門戶”之稱。然而,“5·12”汶川地震導致映秀山河破碎、滿目瘡痍,鎮中心區夷為平地,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七年多了,得益于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各級政府及時有效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映秀鎮已經煥然一新,百姓們也已經逐漸走出往日的陰霾。七年多以來,映秀鎮人民政府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以人為本、依靠科學、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堅持防災、抗災和救災相結合,逐步推進綜合防災減災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的工作。
本書的著成離不開映秀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深圳市慈善會的資助。自2014年初,香港理工大學四川災害社會心理工作項目(以下簡稱項目)與映秀鎮人民政府密切合作,本書作者總結和分析了“5·12”汶川地震以來映秀鎮政府圍繞災害管理各個階段展開的工作,通過深入訪談、問卷調查和資料分析等方法研究并整理了映秀鎮因地制宜的災害管理和防災減災實踐經驗,及其與社會工作組織合作進行災害管理的策略與模式,并綜合了項目相關的其他研究成果,經過梳理、總結,而后著成此書。
雖然“5·12”汶川地震后出版的與汶川地震或映秀鎮相關的書籍不少,可以說這本書是目前為止第一本專門圍繞該鎮在“5·12”之后各個階段的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特別是在防災減災領域的實踐而寫的,是對映秀鎮七年多來從恢復重建到穩定發展這一經歷的見證,這又賦予本書非同一般的意義。期望這本書出版后,不僅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映秀鎮人民政府的災害管理工作狀況,從而為相關部門提供災害應對和防災減災工作的決策支持和實踐依據,推動中國基層政府災害管理能力建設,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認識重建后的美麗映秀,促進映秀鎮經濟、社會和文化等的發展,建設和諧社區,提高映秀人民的幸福感。
阮曾媛琪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