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簡介

自然災害是指由于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Bankoff,Frerks and Hilhorst,2003)。現有的實踐經驗和學術研究發現,自然災害具有突發性、難預報性、緊急性、破壞性、連鎖性、社會性、多樣性和不可抗拒性等特點(侯俊東、李銘澤,2013)。中國由于地域遼闊、氣候和地理條件復雜,歷來較易遭受洪水、干旱、地震、臺風和山崩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因而,國內外普遍認為中國是當今世界災害發生頻率最高且受災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康沛竹,2009;李學舉,2004;張曉寧,2013;國家減災委,2015)。

誠然,有些自然災害不可避免,但實踐發現: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是與災害應急管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成反比的(侯俊東、李銘澤,2013)。也就是說,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做得越充分,研究越深入,當面對自然災害時,人們所遭受的風險損失也就越小。有效抗擊較大的自然災害是當代政府危機管理的重要職能,從政府提供公共服務類型的角度看,防災、減災、救災也正是政府應該為民眾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產品之一(張平軍,2011)。這意味著,政府在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中國目前以政府為主導的環境下,政府在災害應急管理工作中的職能是其他社會工作組織無法取代的。如果政府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自然災害,會引發信任危機,從而影響社會穩定。因此,對政府在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領域進行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對今后開展防災減災工作非常必要。另外,在政府體系中,地方政府是應對自然災害的直接主體,這就對地方政府在應對自然災害過程中的管理功能或職能提出很高的要求(李聰聰,2013)。基于此,本章以2008年汶川地震重災區映秀鎮近年的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實踐經驗為基礎,分析了我國基層政府的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狀況,進而就加強基層政府災害應急管理能力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為我國災害管理部門或研究機構提供數據支撐或決策依據,促進我國基層政府部門災害應對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平潭县| 文安县| 乳山市| 怀来县| 龙川县| 当雄县| 安徽省| 老河口市| 迭部县| 东丰县| 北海市| 松桃| 玉屏| 衡水市| 姜堰市| 嘉禾县| 清新县| 襄城县| 嘉禾县| 新田县| 松滋市| 灵台县| 阿鲁科尔沁旗| 鞍山市| 拜泉县| 昭苏县| 凤山市| 永登县| 永登县| 独山县| 怀化市| 蓬溪县| 滁州市| 苏尼特右旗| 郧西县| 宜黄县| 呼伦贝尔市| 城固县| 五常市|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