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的歷史(十):東亞的開國
- (日)波多野善大編著
- 901字
- 2022-05-23 10:42:29
倭寇與佛郎機
歐洲商業開始發展的12世紀以后,東亞的商業也發展了起來。在中國宋元時代有以鹽、茶、絹、陶瓷器為主的國內貿易以及與來到廣州、泉州的阿拉伯人開展的國外貿易,元代還有通過陸路開展的歐亞通商等,后者與歐洲的地中海貿易正好呼應。
日本晚于中國,商業從鐮倉中期13世紀中葉開始發展,歷經南北朝時期,進入室町時期后更是得到繁榮發展。瀨戶內海沿岸、九州西岸的冒險商人前往朝鮮(高麗)、中國(元代)從事貿易,有時他們也會變成海盜。
繼元之后的明代,中國商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尤其是以上海一帶為主產地的棉織品成了重要商品。但明朝為了防范日本冒險商人(倭寇),開始實行海禁(鎖國)政策,禁止商人私自通商。15世紀初,明成祖派鄭和(出生于云南的穆斯林,原來姓馬,后服侍明永樂帝,成為宦官首領太監,被賜予鄭姓,乳名為三保,所以被稱為“三保太監”)率領船隊先后七次到達南洋、印度洋一帶開展貿易。而日本和中國(明代)的冒險商人則聯手違反海禁,一直在中國的華中、華南海岸從事秘密貿易活動。
如上所述,當明王朝為了政權安定而努力抑制國內商業發展時,歐洲的冒險商人卻不遠萬里向東亞進軍。另外,羅馬教廷的傳教士也和這些冒險商人一起到來了。這樣一來,受這刺激,中國和日本的冒險商人也躍身而起,前往菲律賓、爪哇、安南、暹羅等地開展貿易,并在各地發展居留地。
葡萄牙人首次來航中國是在1516年。他們先在廣東省西南海岸的上川島、澳門附近的浪白滘設立據點,接著又在廣州、寧波、福州、泉州開始了通商。寧波、泉州兩地有大量葡萄牙人居留。但他們反抗的態度激怒了明朝皇帝,在16世紀40年代他們遭到了大舉打壓,從北方的通商地被驅趕至浪白滘。后來他們成功賄賂官府,在浪白滘附近的澳門設立了根據地(澳門成為葡萄牙領地是在鴉片戰爭后,在此之前是中國官方控制下的葡萄牙人居留地),并在此后的一百幾十年間壟斷著與中國的貿易。澳門這座島嶼與鄰近的香山縣之間是一片沙洲地峽,明朝官府在該地峽筑起只有一扇門的城墻,將之與香山縣隔離開來。
循著西方航路前來的西班牙人將菲律賓馬尼拉占為根據地。馬尼拉因聚集了大量來自福州、廈門、泉州以及日本的商人而十分繁榮,在這里,中國絲綢被換成了大量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