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愛情再流浪:三毛傳
- 朱云喬
- 4259字
- 2022-05-25 22:01:09
3 拾荒少女的寶藏
每個人都擁有一雙眼睛,但每個人看到的卻是不同的世界。所有眼前的喜怒悲歡,美好與破敗,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影。熱愛生活的三毛,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更擁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在別人丟掉的垃圾中找到“寶藏”。
三毛雖然是個在抗戰末期出生的“戰爭兒童”,但是在父母的呵護下,她就像溫室里的花朵,從未體會過物質缺乏的窘狀,卻偏偏愛上了拾荒。
在普通人眼中,拾荒就是撿垃圾,是貧窮的象征,是又臟又累的,是悲苦的。而在三毛眼中,拾荒卻是浪漫的,充滿生趣的。
三毛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拾荒萌生了興趣,她的“點人機”玩具就是她拾來的。那其實只是一個弧形樹枝,她拿著它像滾鐵環一樣在后面追著在前面跑的人,用樹枝點到誰,誰就“死”了。一根普通的樹枝,在三毛手中迸發出神奇的魔力,為她的童年添上了一抹歡愉的色彩,也為她后來拾荒的愛好埋下了伏筆。
三毛所處的時代,沒有當下那么豐富的兒童玩具,但是孩子們總是能靠著想象力在生活中發現無窮的樂趣,很多玩具都是順手撿來的。把樹枝一折,就可以當作哨子;破毛筆管蘸著化出來的肥皂水就可以吹泡泡;撿來5顆小石子,就可以下棋;圍上手帕就可以唱布袋戲……物資匱乏的年代,孩子們的童年樂趣卻不減分毫。
三毛擁有強烈的好奇心,走路時喜歡東張西望。在讀小學的時候,她非常喜歡放學后走的那條鄉間小路,那就是她的拾荒路。放學后,她會先請走得快的同學幫忙把書包帶回家交給母親,自己則在田間的小路上慢慢地“游蕩”。
一條普通的鄉間小路,在三毛眼中卻是一條非同尋常的路,她總能在路上發現很多有趣的“寶藏”。有的時候是一顆彈珠,有的時候是一個大別針,有的時候是一顆狗牙齒,有的時候是一個極美麗的空香水瓶,有的時候是一只小皮球,運氣好的時候,還可以撿到一角錢……這些東西,足以讓一個孩子欣喜若狂。
就這樣,時間久了,她慢慢練成了好眼力,根本不必特地低頭看,就能發現有趣的好東西。
有一段時間,三毛非常喜歡木頭。因為當時她已經看了很多書,“拾荒”的眼光更有格調了。在十三歲的時候,她看到有人在鋸完樹后把大樹干丟在了路邊。她看著那個大樹干非常喜歡,就把它扛回了家,還寶貝似的將其當作藝術品放在自己的房間。
后來,她又發現阿巴桑常常在院子里坐在一塊木頭上洗衣服。她仔細打量后發現那塊木頭非常漂亮,就像復活島上豎立的人臉石像,充滿了神秘的藝術感,用來當木凳實在是浪費,太可惜了。于是,她就用空心磚換掉了這塊木頭,結果把阿巴桑惹得很不高興。
不管別人怎么看待拾荒這件事,三毛對拾荒的愛,始終狂熱。她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寫過一篇關于拾荒的文章。
三毛的小學全科老師是一個非常嚴厲又認真的女人,對學生們管教很嚴格,常常罵三毛。三毛平時最擅長的是寫作文,所以每到作文課的時候,她才能享受短暫的太平。老師對三毛的作文一直都很欣賞,常常會讓三毛在作文課上朗讀自己的文章。
有一次,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讓學生們寫出自己的理想。等到大家都寫完后,老師一如往常地叫三毛站起來朗讀她的作文。
三毛站起來,高聲朗讀。“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地將許多還可以利用的好東西當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這……”
念到“這”的時候,老師忽然丟過去一只黑板擦,打到了三毛身邊的同學。三毛嚇了一跳,不敢再繼續念下去,雖然不知道為什么,但她已經明顯感受到了老師的憤怒,只能茫然無措地等待著受罰。老師的喜怒無常,她早已經習慣了,但在作文課上對她發脾氣,三毛還是頭一次見。
“亂寫!亂寫!什么拾破爛的!將來要拾破爛,現在書也不必念了,滾出去好了,對不對得起父母……”老師拍著桌子,異常憤怒,隨后命令三毛重寫作文。
很快,三毛重寫了一篇。“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夏天賣冰棒,冬天賣烤紅薯的街頭小販,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順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沒有被人丟棄的好東西,這……”
老師看到作文后,依然很生氣,認為小孩子寫下這樣“沒出息”的愿望是不合格的。結果可想而知,老師畫了一個大大的紅叉丟給三毛,又讓她重寫。
最終,三毛迎合著老師的心意,胡亂寫了“我長大要做醫生,拯救天下萬民……”。老師看了十分感動,很滿意地給了個高分,覺得這才是一個有理想、不辜負父母期望的孩子的志向。
但老師并不知道,這個拯救天下萬民的志愿是三毛特地寫給老師看的。而就算老師給了三毛兩次重寫的懲罰,也沒有動搖三毛拾荒的信念。雖然最終她并沒有以拾荒為職業,但是拾荒的生活給她的人生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別的女孩都在追求新鮮的好東西,三毛卻深深地迷上了這些舊物——別人丟棄的垃圾。
三毛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表現出了極開明的態度,并沒有制止她的拾荒行為。不過父親常常教導她,要消耗,要消費,社會經濟才能繁榮。這些道理,三毛都會認真聽。可是她一見到尚可利用的東西就忍不住拿來洗洗,再動手改造一番。她十分享受這樣的過程,也始終無法割舍這份樂趣。
在離家遠行之前,父母的家中已經被三毛堆滿了從外面拾回來的各種各樣的好東西,三毛將它們視若珍寶。她的父母向她保證,就算搬家也不會丟掉她的這些寶貝,這樣三毛才放心地離家。
離開父母后,三毛的拾荒生涯中斷了。因為她后來在國外上學,住在學生宿舍,就沒有再撿東西。這段時間,她整日讀著“死書”,仿佛心靈也蒙了塵,失去了不少往日的快樂。
后來,她不再上學,有一段時間和另外三個女孩同住一個公寓。同住的朋友們丟掉的一些舊衣服、毛線,甚至是雜志,都被三毛收集起來。在她們晚上聊天的時候,這些舊物在三毛的手中又煥發了生機,她像個魔術師一般,把它們變成了布娃娃、圍裙、比基尼游泳衣……
就這樣,拾荒夢又一次在她的生命里被喚醒,她的生活樂趣也變得豐富起來。三毛與愛人荷西去往撒哈拉后,拾荒在荒漠里同樣綻放出了巨大的魔力。在拾荒人眼中,垃圾場是最嫵媚的花園。三毛利用從垃圾場翻來的寶藏,花了兩年的時間,布置了美麗的家。
一塊腐爛的羊皮,撿回來煮煮洗洗,幾天之后就變成了舒適的坐墊。淘來的幾個玻璃瓶,沖洗干凈,插上花就變成了美麗的花瓶,充滿了詩意。她用報廢的汽車輪胎改成的圓椅墊,讓她十分得意:“我放上一卷錄音帶,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響曲充滿了房間。我走到輪胎做的圓椅墊,慢慢地坐下去,好似一個君王。”荒漠里的家園,就這樣被她一點一滴地裝點得充滿生氣。
對于擁有多年拾荒經歷的三毛來講,在荒漠里拾荒會比以往更有趣。因為荒漠看似空曠匱乏,卻蘊含著很多大自然的神奇寶物。三毛在荒漠中找到了一些石斧、石刀,還有三葉蟲的化石,那是荒漠里獨有的寶貝。
更加神奇的是,在荒漠生活的某天清晨,三毛與荷西一起拾到過一百多根長如手臂的法國面包。那面包顯然是剛出爐的,外酥內軟,卻意外地躺在荒漠里。還有一次,西班牙人從沙漠撤退,在荒野里丟了一卡車幾百箱的法國白蘭地。三毛與荷西撿了一大箱回來,最后也沒派上什么用場。他們在離開荒漠的時候就把這箱白蘭地留在了那里,這讓她尤為心痛。
三毛定居小島上的時候,家附近也有一處垃圾場。在住宅區,鎮上每天都會有人來收廚房垃圾,而這處垃圾場則用來堆放家庭物件。建筑材料、舊衣物、家具、收音機、電視、木箱、花草、書籍等很多東西都被丟棄在這里。三毛在這個超級大垃圾場里還結識了一個同樣愛好拾荒的伙伴。他是鄰居葛雷夫婦的兒子,曾經做過小學教師。后來因為熱愛拾荒生活,便辭去了教職,每日穿梭在垃圾場中,用拾來的舊物件賣錢,以此為生。
這個伙伴勾起了三毛的一些回憶,讓她想起了自己的小學老師。當年因為三毛立志要拾荒被老師大加斥責,沒想到她長大遇到的第一個專業拾荒者,曾經竟然是個小學老師,這件事讓她覺得十分有趣。
三毛常常和他一同穿梭在垃圾場里,一起慢慢地散步,享受平靜的時光,靠彼此的眼力發現有趣的東西。這個專業拾荒伙伴的眼力要比三毛好一些。有時候三毛走了一圈什么也沒發現,但是這個伙伴卻能抬出一整面花雕木門送給她。
這個伙伴后來去了瑞士,他還在哥哥來加納利群島的時候,托哥哥給三毛帶來了禮物,一架瑞士鄉間的老舊木拖車和一本精裝的1920年出版的《威廉特爾》故事書。這本故事書的封面是淡綠色的,寫著老式的花體英文字母。三毛看著這兩件禮物開心得不得了,愛不釋手。
她也送給了這個拾荒伙伴一些禮物,有一個過去西班牙人洗臉時盛水用的紫銅面盆和鑲花的黑鐵架,一個粗彩陶繪制的磨咖啡豆的磨,還有一塊破了一個洞又被三毛重新修補好的西班牙繡花披肩。這都是三毛和荷西在拾荒中淘出來的精品。漂洋過海地交換這樣的禮物,在常人眼中或許難以理解,但是在拾荒者心里,這些淘來的寶藏寄托著惺惺相惜的情誼。
三毛拾荒的愛好也影響了身邊的人。在她定居島上時,父母前來探望,兩人在海邊散心時為女兒撿來了兩塊彩石。三毛非常喜歡,為它們取名“癡心石”。她曾在書中寫道:“我相信,父母的愛——一生一世的愛,都藏在這兩塊不說話的石頭里給了我。父母和女兒之間,終于在這一瞬間,在性靈上,做了一次最完整的結合。”
三毛的丈夫荷西,也為三毛從海里淘來了不少好貨。比如,十八世紀的實心炮彈、船燈、船窗、羅盤、大鐵鏈等,他們都用來裝飾房間。
從幼年開始,三毛就是這般深深地迷戀著拾荒。她熱愛這個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就如同在猜一個沒有終局的謎,下一分鐘里永遠藏著一份未知的驚喜。
三毛還曾有過一個妙想,將撿到的東西都記錄在一本書上。她要一直記錄到老年,最后把這本書丟進垃圾場。如果將來有一個人撿到了這本書,并珍藏起來,同時也開始拾荒,那么她一生所熱愛的拾荒夢便會以這樣一種奇妙的方式延續下去。
三毛后來實現了其中一部分愿望,為她所珍視的一部分藏品寫了一本書,叫作《我的寶貝》。書中藏品五花八門,來自世界各地,每一個物件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它豐富了三毛的人生,也為讀者展示了尋常生活的另外一種精彩。在書中,你可以洞見三毛的精彩人生,還可以了解她獨特的審美眼光。
其實,這世界上的物品,是寶藏也好,是垃圾也罷,都以同樣的面貌呈現在所有人眼中,但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歷、認知以及藝術修養各不相同,導致它們在不同人的生活中投射出了不同的價值。
熱愛拾荒的三毛,給當代人上了生動的一課。我們周邊的每一個普通的物件,都連接著我們一段珍貴的時光,都有著獨特的溫度。在物資豐盛的年代,我們只有懂得惜物,才能更加敬畏生活,也才能在生活里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