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張其成講黃帝內經:活出中國人的精氣神作者名: 張其成本章字數: 2212字更新時間: 2022-05-25 22:16:26
秋天養收
前面兩講我講了《四氣調神大論》中春天和夏天的養生,下面我們來講秋天的養生。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sūn)泄,奉藏者少。
秋天三個月就是陰歷七月、八月、九月,叫孟秋、仲秋、季秋,相當于陽歷的8月、9月、10月。秋天叫“容平”,也就是萬物已經成熟了,各種事物開始歸于平靜、平定了,不再長了。春天和夏天都是生長的季節,到了秋天開始轉變了。從陰陽屬性來說,春夏都是屬陽的,秋冬是屬陰的。秋天“天氣以急”,是指天氣開始變得峻急了,不像春天那么柔和,也不像夏天那么炎熱、濕熱了,天氣勁疾、轉涼;“地氣以明”指大地上的萬物開始清肅、清明。這時候天高云淡,暑濕之氣一掃而光,萬物變得清爽起來。秋天是清爽的,也是肅殺的,秋風掃落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但秋天又是絢麗的,五彩斑斕,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這時候要怎樣養生呢?
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早起,和雞活動的時間大體一致。這點和春夏大不相同,春夏都要“夜臥早起”,就是晚睡早起,秋天卻是早睡早起。為什么?這是為了適應秋天的變化,因為秋天屬于“陰氣開始長,陽氣開始衰”的季節。春夏基本上都是白天長一些,晚上短一些,過了夏至白天越來越短,晚上越來越長,秋分之后晚上長白天短了,所以作息安排上也應該增加睡眠的時間,減少工作的時間,這樣才能與天地自然之氣保持統一,早一點睡就是為了養氣。
那么早睡早起的標準是什么呢?這里提出可以按照雞的起居時間為標準,要像雞一樣活動。雞有一個特征,天一黑就要休息,天不亮就要起來。它白天的視力很好,到了晚上視力就不行了,因此雞只要一天黑就蹲到雞窩里去休息了。大家都知道有個成語叫“聞雞起舞”,是說東晉時期名將祖逖(tì)年輕時和他朋友在半夜聽到雞鳴,他朋友覺得不吉利,祖逖說干脆我們起床舞劍吧。以后,他們每天都是半夜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雞鳴應該是什么時候?是丑時,也就是一至三點。到了秋天我們也應該在丑時至寅時也就是三至五點起床,這叫“寅興亥寢”。這樣就和雞的起居規律一樣了。
“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在情志調養上,秋天也應該是收斂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要使得我們的情志安逸寧靜。按照天氣規律,春夏為陽,秋冬為陰。陽氣上升,所以在春天、夏天,我們的情緒要往上升;陰氣下降,所以到了秋天、冬天,我們的情緒就要往下降。情志往下降,我們的心態就逐漸獲得安寧和安逸,以此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秋天要收斂人的神氣,不要讓神氣往外泄,這樣可使秋天的肅殺之氣得到緩和,使得肺氣保持清凈。這就是秋天的養生原則,也就是秋天要“養收”。
“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如果違反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傷肺氣,秋天肺氣損傷了,就會在下一個季節——冬天受到影響,導致冬天容易患上一種叫“飧泄”的病。“飧”原是指傍晚吃東西,后來引申為“完谷不化”,也就是吃進去的食物不消化。不消化之后就容易發生腹瀉。這是為什么?因為秋天要收,冬天要藏,收是藏的基礎,秋天的陽氣應當收但沒有收住,到了冬天陽氣要藏也藏不住,這是因為“奉藏者少”——提供給冬天潛藏的能力減少了。所以就會出現陽虛腹瀉的病證。
總結一下,秋天養生要注意兩點。
第一,收斂神氣。秋天陽氣開始收斂,神氣要收斂,精神要安寧,思維要平靜,精神不要向外張揚,這樣才能適應秋天肅殺、陽氣收斂的氣候變化。
我們都聽說過一個詞叫“秋后問斬”,秋天是古時候行刑的季節,為什么要選擇在秋天?因為秋風蕭瑟,萬物凋落,有一種肅殺之氣,這個時候最適合對罪犯用刑、懲罰。還有一個詞叫“秋后算賬”,也有類似的意思。
我在講春天養生的時候說過一個諺語“女子傷春,男子悲秋”。其實男女到了秋天都容易“悲秋”。在古代,往往是在秋天時候征兵,這時候,男子陽氣也隨著秋天之氣往下降,若是此時出征奔赴遠方戰場,更充滿了悲涼之情。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容易使人情緒低沉,多愁善感,尤其是老年人,常有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郁。所以在精神調養上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這樣才會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靜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清心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會破壞神氣的清靜。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則要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爭名在朝,爭利于市”,多做好事,多做奉獻。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賞景,心曠神怡;或靜練氣功,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
第二,養肺養陰。秋天是肺氣當值的時令,肺的功能在秋季表現最強,但秋季又是肺最容易受傷的時候。所以要注意保護肺臟,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等肺部疾病。秋天的主氣是“燥”,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于干燥。秋天干燥的氣候極易損傷肺陰,從而產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便秘等癥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
立秋之后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運動時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秋天可以多吃一些養肺滋陰的食物,如銀耳、蜂蜜、燕窩、芝麻、核桃、藕、秋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