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其成講黃帝內經:活出中國人的精氣神
- 張其成
- 2312字
- 2022-05-25 22:16:26
夏天養長
上一講我講了《四氣調神大論》中的春天養生,春天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調養“生發”之氣,那夏天又應該怎樣養生呢?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jiē)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三個月為陰歷的四、五、六這三個月,叫作孟夏、仲夏、季夏,大約是陽歷的5月、6月、7月。夏天這三個月,叫“蕃秀”,“蕃秀”就是萬物繁榮秀麗,比起春天,夏天的陽氣更加旺盛了,萬物更加繁榮茂盛了。天地之氣開始上下交合,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之氣相交,樹木開花、結果。“華”通“花”,“華實”就是開花、結果實,一派繁榮美麗的景象。
在這種自然氣候里,應該怎樣養生呢?
要“夜臥早起,無厭于日”,就是晚一點睡,早一點起。春天是“夜臥早起”,夏天也是“夜臥早起”,都是晚睡早起,那么這兩者有區別嗎?有!夏天比春天要更晚一點睡,更早一點起。為什么呢?因為到了夏天,白天更長、夜晚更短了,所以人的養生也要與這種陰陽變化規律相呼應,要睡得再晚一些,起得再早一些。
當然這里的晚睡早起,是就古人的作息時間而言的,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指現在大部分人晚上十一點左右睡覺,再晚一點睡,到晚上十二點、凌晨一點再睡,那肯定是不行的。我在《上古天真論》里說過:睡眠必須在晚上十一點也就是子時之前入睡,要保證子時的深度睡眠。當然我要強調一下,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時間,而不能一概用北京時間,比如夏天北京五點左右日出天亮,黑龍江三四點就日出了,新疆要六七點才日出;北京晚上七點多日落,黑龍江晚上八點左右日落,新疆晚上九點甚至十點才日落。
夏天是炎熱的,赤日炎炎似火燒。這個時候,要“無厭于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不要討厭夏天的太陽。夏天雖然比較熱,但不要老躲在家里,害怕陽光。最好還是采用自然的避暑方法,在戶外陰涼的地方乘涼。尤其是現代人總是待在空調房里,待在那種人工營造出來的冷環境中,這樣反而對人體不好。要自然避暑,可以到樹蔭下面、小河旁邊。在這種自然的環境下出點汗,對人體是有利的。如果你總是躲在空調房子里面,不斷地吹著冷風,喝著冷飲,這種陰寒之氣就會傷害陽氣,把汗都悶回去,體內的濁氣發泄不出來,這樣毛病就出來了。第二種解釋:不要厭惡白天。夏天是炎熱的,白天的時間又很長,容易產生厭倦、厭惡心理,要保持心情的愉快。
要“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夏天最容易使人發火,夏天陽氣上升,人氣也上升,夏天屬火,天氣的炎熱使人容易激動、發怒、發火。發怒容易使陽氣過盛,氣血上沖,所以應該戒怒,保持心情的平靜,使人的精神充沛、精力旺盛。“華英”本來的意思是開放的花,“華”通“花”,“英”也是花。大家還記得陶淵明《桃花源記》上有一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吧,落英就是落花。“使華英成秀”意思是使鮮花開得美麗,這里是比喻的說法,“華英”比喻人的精神,使精神之花開放得更加秀美,意即夏天要保持精神充沛、精力旺盛。
接下來說“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讓過剩的氣泄掉一些,因為夏天自然界的陽熱之氣太過了,人體內的陽熱之氣也太過了,所以得往外散掉一些,該出汗時,就要出汗。現在不少年輕人一到夏天就喜歡躲在空調房里,二十四小時開著空調,空調溫度設得很低,不愿意出汗,這對身體是不利的。另外,我們還要適當地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使得體內的陽氣能夠向外宣通、發泄出來,不要把心中的陽氣憋在身體之內。但發泄也不能太過分,如果過分的話,陽氣就會虧損。我們采用的養生方法是適應自然而不是逆自然而行,要注意陰陽的平衡,宣泄適度。要注意情緒不要激動,要讓它慢慢釋放。有一個詞“苦夏”,就是說夏天的時候很苦,原因就是陽氣太盛,天氣太熱。這個時候,既要讓陽氣生發,又要注意不能讓陽氣過度發散。
“若所愛在外”就是對外在事物要喜愛,這是說心情問題,到了夏天,人們一般不愛出門了,封閉自己,這是不對的。對外面的世界還是要保持濃厚的興趣,要有愛,要使自己的情緒舒展、精神愉悅,不要抑郁,這樣陽氣才能生長,精力才能旺盛。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這是適應夏天氣候的變化,是調養人體盛長之氣的大法則。春天是“生”,生發;夏天是“長”,盛長,在程度上比春天更進了一步。
“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如果違背了這個養生的法則就會傷害心氣,到了秋天就會發生瘧疾,提供給秋天收斂的能力就減少了,到了冬天還會重復發病。按《黃帝內經》的理論來說,夏天對應的是心,或者說心氣通于夏。所以夏天要注重養心,如果心氣沒有養足的話,就會傷“心”,傷害心氣。這個季節心氣沒養好就會影響到下一個季節,春天沒養好會影響到夏天,夏天沒養好會影響到秋天,秋天是要收斂的,收斂的功能就會減弱。夏天陽熱之氣要適當地發散掉,如果沒有發散掉,郁積在體內,到了秋天和秋涼之氣交集在一起,就容易得寒熱交替的疾病,一會兒覺得冷,一會兒覺得熱。夏天是火熱的,秋天轉涼了,自然界寒熱交替,人體內也寒熱交替,到了冬天還可能會重復發病。
總結一下,夏天陽氣比春天更往外生發了,所以人的氣息也要向外宣發,人體的養生也要更加伸展,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狀態。這就是夏天的養生原則——“養長之道”。夏天人的精神要和旺盛的自然陽氣一樣保持積極活躍和充沛的狀態,但是又不能過分亢奮。要保持良好的、平衡的心態,適當地釋放自己的精力。
夏天重在養心,心在志為喜,心氣容易亢奮,要注意避免情緒波動,不要大喜或者大悲。情緒激動往往會導致心臟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重者會引發生命危險。所以夏天更要注意保養心氣,不要大喜大悲,避免傷心。
夏天養生就講到這里。下一講我們講秋天的養生。